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部地区“后发赶超”述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部地区“后发赶超”述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尽管经历60多年的大规模现代化开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的局面远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着眼未来,西部地区欲实现“后发赶超”目标,正确的区域开发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从长期开发实践和当地开发环境出发,西部地区未来持续发展路径的选择似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环保优先;②人才为本;③ 市场为大。如此,后发赶超才有更大希望和可能。

关键词:西部;赶超;发展;路径

Abstract:After over 60 years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stronger in the east than the west of our country does not change fundamentally.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later-development but overtaking”,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west area to select correct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 Starting from long-term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loc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west area should obey the following 3 principles to select the pat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1) prior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 talent-oriented; 3) market comes first. If so, later-development but overtaking will have even bigger hope and possibility.

Key words:the west area;overtaking;development;path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6-20(5)

1 对“后发赶超“的认识

“后发赶超”是由两个概念组成。其中,“后发”是指人类文明发育的现实特征与结果;"赶超"则是指人类文明发育的未来取向。实现两者转变的关键在于发展路径的选择(图1)。

2 对发展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有一点共识就是:发展应是包括个人、家庭和群体在内的整个社会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积累过程。

中国有一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作为最具活力地球物种, 人类从未停止过资源环境的开发活动。这种人地关系演进的基本动力来自人类不断寻求改善自身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渴望和努力。即使进入信息时代,物质财富的积累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

客观地讲, 现代技术的进步确实为人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与经历了数十亿年进化的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仅有200多年历史的人类现代技术发展还显得十分“粗放”和“幼稚”。

实际上, 以大规模能源矿产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发展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极化效应[1]。一方面,工业化的快速普及大大加快了人类财富积累的进程; 另一方面, 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和普遍低下的使用效率则产生了巨大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图2)。

反思利弊,人们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寻求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基于这种理念,现展大体可以由目标、方式、路径和效果四个方面组成。其中,目标和方式具有共性特征,路径和效果则因地而异,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更是如此 (图3)。

3 区域发展的途径选择

中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大规模现代化开发,西弱东强的局面始终主导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格局。如何改善此种发展局面,答案便在于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2]-[3]。

回顾工业文明历史,资源环境开发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市场发育环境的大幅改善在加速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的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模式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实践表明,长期以来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模式选择始终遵循着“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求同”是指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都须建立在工业化财富积累方式的基础之上。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存异”则是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依据自身地理环境和生态发育特征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社会生产体系,以满足国家和全球日益多样化的资源开发与市场发育需求。在此方面,作为地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工业化具有典型意义。

瑞士人口不足800万(2010年),土地面积4.1万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是中欧地区的典型内陆国家。瑞士工业化起步晚于其他欧洲先导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半个世纪之久,该国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沿袭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已有的重化工业成功模式还是创建自己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对此,瑞士人做出了自己理性的选择:创建适宜山地环境特色的现代社会生产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依赖本国优良的山地草场、丰富的河流水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聪慧的人力资源,将发展的全部精力集中在食品、轻工和服务三大产业的品牌产品生产方面(图4)。

正是依赖着这种区域发展模式的“存异”和生产体系的创新,小国瑞士始终站在了世界富有国家的前列。2010年瑞士人均GDP 6.7万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今日的瑞士不仅是世界5大国际货币(瑞士法郎)的发行国,而且也是全球名牌产品(瑞士手表、军用刀和各类雀巢食品)的生产国和著名旅游休闲与国际会议举办地[4]。

无独有偶。由于地处自然环境恶劣和敌国环伺的中东地区,以色列同样选择一条适应本国的区域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小国,凭借长期在异国打拼和经营的积累,在2.2万平方千米的狭小国土面积上,以色列人创造出了国家发展奇迹。经历了40多年的浴血奋战,以色列不仅成为了中东地区的经济强国,而且成为了世界工业化俱乐部的成员。2010年以色列人均GDP达到了3.2万美元,位居全球第30位。依照“求同存异”,以色列人将节水型农业的建设置于立国之初经济发展的首位。与此同时,依据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和与欧美国家经贸市场的历史渊源,发展起军工设备、钻石加工、电子产品和医药制造等产品出口产业[5]。而上述产业的发展完全建立在本国良好的教育和科研体系基础之上(图5)。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展现给全球的一个“后发赶超”壮举。由于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30多年的中国赶超之路产生了许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划分为4类:①外资经济为主。如广东模式;②集体经济为主。如江苏的苏南模式;③私营经济为主。如浙江的温州和义乌模式;④混合经济为主。如上海的浦东模式。对西部地区而言,最具发展活力和最能调动地方潜力的应属浙江的温州和义乌模式。

占全国1.0%的国土面积,浙江养育了全国4.1% 的人口和产出了6.5%以上的GDP (2010年数据)。回顾60多年的发展历程,浙江的工业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两岸军事对抗,地处沿海前线的浙江只能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做有限选择。其结果是,1975年浙江GDP的产出占全国不足3%,较1952年时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图6)。改革开放后,浙江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创造出以小商品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外向经济发展模式(图7-图9),快速实现了后来居上的夙愿。2010年,浙江的GDP产出已占到全国的6.5%,人均GDP超过了4.6万元,位居全国第5位,与1975年时相比,上升了17个位次。

4 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区域发展及路径选择的分析,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3点原则建议。

4.1 坚持“环保为先”

资源环境是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在。因此,合理而有效的资源环境开发应是区域发展的第一原则,特别是对那些公用性资源的开发如淡水、土地与大气等更是如此。

瑞士工业化起步之初之所以放弃欧洲大陆的发展模式,就是因为瑞士人认为运输大量煤炭和矿石的铁路建设会破坏当地良好山地生态的系统稳定,因而选择走轻纺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之路。这种“环境为先”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瑞士人的骨髓。这正是为什么仅有450人的瑞士河谷小镇宁愿保持原状环境而拒绝开采当地黄金的唯一原因 [6](图10)。

在此方面,贵州也有自己的实践和教训。

猫跳河是贵州境内乌江的一大支流。自1958年起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图11)。

工程全面投产后,对流域所在地区的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电力生产和供水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猫跳河流域的人口、产业和城乡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省人文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呈现出明显萎缩和退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枫和百花两大主力水库的水质几乎在同样20多年的时间内便从II类迅速降至到V类[7]。为此,贵州不得不通过流域管理的重组(两湖一库委员会)进行库区水质的大规模治理。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分析表明,贵州的分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8倍,属较易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区,其中的最大优势在于相对富足的淡水资源。试想,一旦消弱或失去了淡水资源基础(不是水量,而是水质),贵州何以支撑本省未来发展大厦的长期建设和经营?

4.2 坚持“人才为本”

事在人为。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瑞士、以色列和浙江之所以取得后发赶超的成功,都是充分发挥了人才智力的潜能。应当说,本地人才的培养与外来人才的引进同样重要。实践表明,只有实现本地与外来的人才有效结合,才可实现智力开发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例如,瑞士的雀巢公司最初的资本与设备来自瑞士人,创意和技术来自德国人,市场扩展来自美国人(图12)。

应当说,贵州在人才开发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例如,依赖本地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长期的开发积累,贵州的食品和医药加工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如茅台酒、老干妈辣酱等。如果将本地的食品制造业人才与外来的食品化工和设备制造人才进行有机结合和培养,相信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4.3 坚持“市场为大”

市场是产品交换的场所,其发育的关键取决于消费。人们常说,有多大的消费,就会有多大的市场。今日的经济全球化,首要的便在于市场全球化。瑞士雀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集团,其成功的秘诀是:服务市场、开发需求。从当地消费的奶酪,到欧洲需求的婴儿奶粉,再到全球共享的速溶咖啡,这正是雀巢食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食品制造商走向全球食品制造业老大位置的成功之路。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社会需求多样化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为西部地区的后发赶超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能否把握的住,关键在于当地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对内外市场的发育是否有一个正确判断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张雷 .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张雷,刘毅.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雷,刘毅,张文尝 . 21世纪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布雷丁.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中译本)[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 丹・塞诺.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译本)[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6] 新浪新闻中心.瑞士小镇发现价值12亿美元金矿 居民公投拒开采[EB/OL],[2012-4-9]http:.cn/w/2012-04-09/131724242022.shtml.

[7] 李江苏,张 雷,武 红,等. 猫跳河流域水质演化机理研究[N].资源科学,2011,33,(8):1481-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