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劳特累克油画的影响因素及艺术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劳特累克油画的影响因素及艺术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特累克是19世纪后30年的法国大画家,他出生于法国西南部阿尔比的一个名门望族,全名是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这长长的显赫的名字显示着他高傲的贵族身份。但是由于他童年时的意外事故,导致了他下半身发育不全,成年后也只有1.5米高,也正因为如此,他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摄影技术的发展

俗话说,艺术作品无论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或者用什么样的手法,他们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打下时代的烙印。劳特累克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绘画成就首先是与当时摄影的相对盛行有关,当时照相技术的发明使得传统的写实绘画受到强烈冲击,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把对象描绘的惟妙惟肖,因为再忠实地再现自然也无法与相片媲美准确,所以绘画革命一触即发。劳特累克也是改革中的一员,他继承了一些印象派对光的研究,并且把关注点放在活动中的人们身上,抓住人物瞬间的动态,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世纪末”的恐慌

此外,19世纪八九十年代,素有“颓废的世纪末”之称,这段时期西方人对世界普遍抱有悲观、失望和恐惧的心理,即所谓世纪末日之感。战后初期的法国也一度陷入忧郁和悲观中,人们为了逃避自己恐惧不安的内心而选择娱乐场所,致使当时巴黎娱乐业非常繁荣。劳特累克饱尝着世纪末人们相同的恐慌和自己身心带来的痛苦,同时又具有艺术家所特有的敏感性,他只能让自己沉迷于花天酒地聊以,借以打发自己的孤独和苦闷。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流露出一种苦楚和寂寞绝望之感。

二、影响画家风格的因素

劳特累克的绘画成就也并非偶然,和大多数画家一样,他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而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不断将自己所学到的表现手法加以改造,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一)左派思想

“左派”这一名词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议会中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的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视自己为法国大革命左派的后继者。在当代政治话语中,“左派”通常是指社会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在艺术界中也有很多画家受到了“左派思想”的影响,如米勒、杜米埃、劳特累克等。劳特累克的左派思想在他的画中充分得到体现,他崇尚自由,无论是他自己的一贯作风,或者在表现他笔下的人物时,他都非常随意。另外,他不排斥任何层次的人,他所描绘的那些、等都是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他没有用异样的眼光来审视他们,反而对他们充满了同情。他从来没有从道德角度考虑他所描绘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是个反面教材他也不在乎,他只是把自己的亲身体会描绘出来而已。

(二)日本浮世绘版画

公元17世纪以后日本出现的一种以表现歌舞伎、艺妓、市民生活和风景名胜等为主的人物画、风景画和风俗画。这些作品被大量印刷,被称为“浮世绘版画”。日本浮世绘版画给劳特累克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他从日本艺术那里学会了如何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轮廓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如何选择视点向观众传达画家的个人简介,如何通过线条的律动创造画面的整体感,以及如何通过曲线与角度对比的微妙作用获得一种装饰效果。

(三)德加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劳特累克最崇拜的人还是德加,因为他和德加一样,对当时闻名遐迩的印象派光色效果并不感兴趣,而热衷于速写和素描、激动不安和生动的轮廓。劳特累克一直是德加的粉丝,在运用挥发的调和剂来作画这个方面,他可以说是德加的传人。此外,劳特累克对德加绘画的构图进行了深刻研究,特别是德加的倾斜透视法,后来劳特累克把这个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化妆的女郎》中就运用了倾斜透视法,表现一个上场前的动态。另外劳特累克也有一些作品借用了德加的绘画主题,如《烫衣女工》,作者想展示一个辛苦劳作后望着窗外休息的妇女,运用的是一个冷冷的色调,几乎看不清脸,只是从侧面影像来传达形象的气质,这与德加有很大契合之处。

当然,他们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劳特累克在描绘他笔下的人物时感同身受,然而德加却有一种天生的贵族优越感,等等。

三、劳特累克绘画的艺术特点

(一)肖像画题材

劳特累克最擅长的是人物,他可以抓住瞬间人物的姿态与心理,而且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自从他发现自己不能再如正常人那样生活后,就开始寻找一个能抚慰自己心灵的地方,那就是蒙马特红磨坊,后来还因此有了“红磨坊画家”之称,他在红磨坊创作了他生命中的许多得意作品。劳特累克非常钟爱蒙马特,他认为在蒙马特那种下层社会的社交场所里,没有伪装,只要聊得来,趣味相投就可以尽情谈天说地。在那里,他能找到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受重视的感觉,没有歧视,没有自卑,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

劳特累克中后期一直是以表现他所热爱的人物和环境为主,主要就是蒙马特地区的酒馆、舞厅、妓院等,尤其是以红磨坊的等题材最为著名。因为他自己也身处这个环境中,所以对这里的一切都特别了解,他用后半生孜孜不倦地描绘着这里的生活。劳特累克并不理会他所描绘的题材是否与他人的道德观、审美观相符合,他只是用心记录他身边发生的事,或许他在作画时是有想过要表扬或批评,但那似乎都已经不太重要。他绘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对于绘画他也从不矫揉造作,可是就是那么感人至深。他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人物描绘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却也没有刻意美化,如拉·古柳小姐、珍妮·阿弗莉等。

(二)肖像画的色彩与线条

法国的写实主义传统非常深厚,劳特累克对传统的突破可以说具有很强的革命性。首先是对以往色彩的突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油画一定是有厚厚一层颜料,堆在画布上更是有很强烈的肌理感。然而劳特累克却大胆地运用汽油来稀释油画颜料,他创造了一种素描式的或者说是叫线条式的色彩,他的画笔在画布上快速移动,从而把油画变成速写式的,具有水彩效果的绘画。有绘画史学家评价劳特累克说:他“解放”了油画,给它一种不可思议的自由。劳特累克的画面色彩非常简洁明快,通常用几组纯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鲜艳而又整体。如《走出红磨坊的珍妮-阿弗莉》,这幅画中就主要把黄色和紫色组合在画中,画面中主人公的衣服和帽子都是用降了一点调的紫色,背景大面积的纯黄色,非常炫目,但是又很和谐,这就是劳特累克的一贯风格。其次,劳特累克在画面中对线条的处理更是史无前例的自由,他采用的方式是先用充满律动感的长线条快速把自己看到的动作画下来,然后以网状的短线在某些部位加以填充,使对象具有立体感。所以看劳特累克的画就会发现他的画面中有时只有单独的线,有时线又交织地很杂乱,但无论怎样,画面都非常整体自然。

(三)肖像画构图

劳特累克的一个构图特点就是画面分割非常巧妙,这也是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在《红磨坊的舞蹈》就能体现出他独特的构思,这幅画的构图是建立在几个叠置的不对称平面上,前景是三个穿过画面的面无表情的人,而这三个人与中景中的拉·古柳并没太多关系。画面的背景观众依然是像剪纸一样单薄,成一字排开,从而突出拉·古柳和他的舞伴。这样的分割是画面产生了很强的空间感。

四、结语

纵观劳特累克短暂的一生,他失去双腿,终生残疾,并且他所描绘的题材也与传统的美学标准和道德尺度相违背,固然有悲催之处。但是他所描绘的皆来自于他的内心,而评价绘画好坏的标准也不在于题材的优劣,他的成就是无法被忽视的,相反,这为我们后来绘画的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