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培养能力作文小学生学生教师习作引导修改文章
“文章不厌百回改”,讲的是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自主批改习作能力的培养。所谓“批改”就是对作文作出判断、评定、修改。“批”重视发现问题,“改”重在解决问题;“批”为“改”提供了条件,“改”是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因此,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的习惯,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
一、启发引导
古人云“善文不善改”,学生若善于自己动手修改习作,写作能力定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科学性。
1、针对性。即老师在疏导学生批改时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批改的过程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力求保持作文原意,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指正,做到在的放矢,切忌那种空洞模糊、言之无物的批语,例如:“语言不够生动”“用词欠准确”“内容不够具体”这类批判,不但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缺乏针对性。哪里不够具体,应如何写具体,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
2、启发性。即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批改时要善于启发,少空洞说教。要大力营“童言无忌”的写作氛围,千万不可带着成人的、僵化的“有色眼镜”,用自己心中固有的“模式去套学生的作文,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3、鼓励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能的80%——90%,可见,激励是每一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孩子天真单纯、好胜心强,更离不开激励。所以教师的引导启发要有鼓励性,使学生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自觉主动的批改。教师要善于在小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用“放大镜”去发现那些吐露真情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一个标题……只要说的是真话,表达的是真情,我们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4、科学性。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具体差异性。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具特点,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基础也各不相内,因此教师在引导批改时得因人而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提倡“与我自己的过去比”看发展,比提高,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识,既不自负,也不自卑。
二、教给批改方法。
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教师要通过示范,教给方法,为学生自改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写和改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不同阶段,认真修改,才能使作文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只有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的意义,才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性,产生自改其文的动机。教师要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要力求做到:
1、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一、二段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全班集体讨论、合作修改,让学生清楚如何删除、添补、润色、调换,并要简要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
2、学生用自读的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可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步骤:一读,读一读文章是否琅琅上口,语句是否通顺;二想,想想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意是明确、条理是否清楚;三改,进行必要的删添改。修改后,再把全文通读一遍,不当之处再改,再读。
总之,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自改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自批、自悟、自改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