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是指以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目的,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主题―实践―主题―实践”为教学活动链基本环节或单元,以指导教师为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以学生自主活动、生生互动、师生对话为主要教学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规划、指导、监控、检验、反馈、调整、评价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知识体系载体;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堂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是可以更改、调整的;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而向跨学科和综合化发展;课程从累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价值观的多样化,不以权威的观点和观念控制课程。因此,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指导下的一种新课程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基于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既充分考虑综合性、活动课的特点,又吸收传统课堂的精华;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不全盘摒弃学校的常规主题教学管理,它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一)主题功能多元化

融管理与指导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由教师指导主题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与通常采用的量表管理、档案袋评价、成绩导向管理不同,主题教学的组织和指导活动以课堂为主要渠道进行,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等也安排在课堂,主题教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某个阶级性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题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呈现对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方方面面,包括教师的指导、监控、检验,定期的调整与评价,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等,使主题教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主题管理网络化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主题的组织和指导,可以是某个教师,也可以是教师指导组,还可以是指导教师组群;在具体的一堂课中,可以由一个教师指导,也可以多个教师共同分别指导;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上课;也可以以小课题群来开展活动;指导教师的组织形式,可以是每个指导教师或教师小组“各自为政”,也可以是由学校或级组某个管理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领导下的分工合作。多种主题教学网络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活动进程显性化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而言,要实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首要问题是了解每项活动的进程。主题教学穿插安排课堂活动和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起导向作用,穿插在学生自主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主题活动包括教师的组织、指导、点拨、检测、评价等,以及学生的交流、讨论、展示和汇报;学生自主安排的实践活动包括收集资料、访问调查、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体验性研究活动,两类活动都要通过主题教学来体现。因为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状态都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出来、显露出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进程就像一艘拴有绳索的航船,可以自由漂浮,但又不会偏离目标,灵活而有序。对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更接近他们心目中一门真正的“课”。主题行动不仅可以昭示研究、实践、活动的过程,也起到了对某一个主题活动的组织、规范和引领作用。

(四)教师角色多重化

主题教学的指导者,即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是专家们理想化的教师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资源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真正变为现实。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学科课,需要走出课堂,同时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它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是班主任老师,也可以是学科专任教师。只要是在第一线管理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都可成为指导老师。这支教师队伍虽不是专家,但要对学生课题研究、应用性学习、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要会设计教学、组织主题教学,在教学中能与学生交流、互动;更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广博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指导老师文理兼备,多才多艺,在管理上的多角色化,知识能力素养上的全能化。从一定的程度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学就是教师通盘规划,运筹帷幄,施展才华,演绎角色的大天地。

(五)主题活动阶段化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随着学生学习、实践、研究的进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而言,在开始一个主题活动之前,有一个激发探究兴趣,给予活动目的说明的基础阶段,然后是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和调整活动,最后是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等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主题教学有不同的侧重和力度,学生的活动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因此主题教育活动表现出灵活、随变的特性,同时具有阶段性。

(六)主题指导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不能有固定模式,随时根据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文化发展新动态、新时代的需要,变换教育内容或改变教育模式。不同课堂、不同学习活动阶段,主题管理有各自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方式,讲解、阅读、操作、讨论、辩论、展示、表演、模拟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解决活动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新的研究课题和主题中生成的各种问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基本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实施的基本方式有两类:(1)“整体推进型”,即同一班级或年级段组织实施和开展活动,活动的进程基本同步,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统一指导;(2)“差异实现型”,即同一班级或年级围绕主题活动开展活动,但各个活动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活动进程,选择研究主题活动内容,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提高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不同的推进方式必须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相对应,相对而言,前一种方式比较有利于实现主题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的基本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选题立项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协调组织形式,指导合作、分工。

2.活动设计阶段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确立活动主题,设计初步方案,并收集资料,获得相关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审视方案的可行性,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自主活动阶段

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社区、家庭,根据研究的课题、活动的主题和研究计划开展实践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监控学生的活动,给予督促、引导、激励和评价。

4.交流评价阶段

本阶段主要还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根据前面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调查报告等原始材料,在班级内或年段内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做好组织交流的协调工作,给予一定的方法引导,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为学生提供反思途径。

5.后续延伸阶段

应该说,这一阶段已经不是一个主题活动的必备环节,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这五个阶段,具体活动时应当有所侧重,有时可以归并,有时可以省略某一方面。

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主题教学策略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可分为主教、助教与管理行为等。主教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主要行为,包括呈示、对话与指导;助教行为是指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它是以学生或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定向的,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几个方面;管理行为伴随教学全过程,要为教学顺利进行创作条件,它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

现以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主题内容为例,谈谈主题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不同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一)主题深化式活动

围绕一个实践活动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这种方式强调活动之间的前后衔接。一般采取组长负责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

案例1:枇杷花的研究

我们分三个阶段展开主题活动,落实主题教学。

1.了解枇杷花

我们根据实际,邀请枇杷研究所的农技师作“校外辅导员”,请他们来校作讲座,为学生介绍关于枇杷花的结构、生长变化等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枇杷”的病虫害防治、作用等知识。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学习“枇杷”、了解“枇杷”、研究“枇杷”的浓厚兴趣。

2.实地研究枇杷花

我们带着孩子走进枇杷园,观察花的生长变化,了解枇杷花。为提高枇杷产量,学习如何筛花等。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当家作主、实践研究的能力。

3.赞美枇杷花

我们将结合查阅枇杷花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古人对枇杷花的赞美,用大家的智慧创作自己的诗歌、文章,宣传枇杷花,赞美枇杷花。

(二)主题辐射式活动

围绕一个主题,确定与主题相关活动内容,这些相关的活动不存在先后的逻辑顺序,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独立开展活动。教师采取开放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遵循示例原则,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对典型问题作示范性展示与剖析,为学生作思路与方法上的启发,或展示某个具体情境,让学生接触实际解决问题的个案,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帮助特别直接有效。

案例2:探“枇杷”主题实践活动

枇杷的研究范围很大,学生无从下手。通过教师的引导,打开学生思路,经过讨论后分成了几个小课题:《枇杷花的探究》《枇杷的历史》《枇杷的生长过程及品种》《枇杷的生长环境》《枇杷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等。学生参与这一系列的开放性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知识,更能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珍惜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三)主题平面展开式活动

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主题活动,进行听、说、议、写综合素质能力训练,这种实践活动有先后顺序,逐步递进,分层铺开。采取多渠道“动”的策略,动手写,动嘴讲,动脑思考问题,动脚体验生活。遵循活动原则,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空,以保证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实践;即使是主题教学形式,也应该以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不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当然,活动的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研究、实践、交往的基本技能,如运用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这些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学生发展的重要能力。

(四)立体推进式主题活动

确定一个主题,并将它分解成若干个子主题,由子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这样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式的系统,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子主题或一个小课题自主探究、实践,实现差异发展,达成各自的探究目标,满足探究的欲望。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差异实现的教育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接受与发展的差异性,要合理利用这种差异性资源,增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学习交流。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中还要针对差异性分层要求,在问题解决的评价标准上要因人而异,特别要给发展暂时滞后的学生以更多的期待。可以采取小步子、多鼓励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即时评价中,乐于自主活动,乐于探究实践。

当然,除了教师有效的指导,还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设计必要的表格、规程、手册等,充分依靠和相信学生,使全体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更负责、更有信心;争取社区的支持,特别是家长的配合,如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挖掘家庭生活题材、家长熟悉的材料,提供咨询或批准外出活动机会,欣赏孩子的成果,参与评价以及提供完善的活动课程的建议等,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