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职高专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职高专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音译,“general education”相对于“specical education”(专业教育)提出的。通字是通达、贯通、融会于一炉之意;识则指见识、器识。自19世纪至今,西方教育界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通识教育已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就其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并提出教育教学中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的普遍意义的了解,形成内心统一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教育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自19世纪至今,西方教育界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通识教育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其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并提出教育教学中的相关思考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所做的一些尝试,阐述专业能力培养中,在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的推行策略。

一、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内容

自由选课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全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对自己多选课程基本上会感到满意,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自由选课也受到教学体制的限制,在课程安排上也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例加以介绍,主要涉及下各种范畴,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情况

如表1所示。

二、各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开展通识教育

各个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利用本专业的学术优势,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这样省去了通识课程教师的培训,既节省了教学资源,还使教育能量最大化。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始通识教育课程,必须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变化,针对其变化多连带的相关内容也应做以调整,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传授知识的难度等。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三、以多种形式开展通识教育活动

积极地发掘教育资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开展通识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创造丰富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完善人格,这正符合通识教育的育人目的。我校曾多次开展专题活动,例如影展、图片展、专题讲座、各种比赛等。以下所举便是我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活动中做的一些尝试。

例1 于2005年10月25日在本校演艺厅举办女性影展及专家座谈,片名如下:

①播放场次

15:30~17:00 《永不妥协》

17:20~18:30 《母女情深》

18:30~19:00 片后座谈会

②放映地点:校演艺厅

③入场方式:免费入场

例2 鹤城文化摄影展。①活动目的和意义 。秉承我校“热爱生活,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激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来提高生活品质,陶冶情操。

②活动的主题和宗旨。主题:丰富课余生活。宗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2006至今,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在我校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通识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仅以一点小的成绩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这次通识教育的课程实验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并引起很多思考。

1. 促进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结构是所有设置课程所形成的框架和体系,它直接对应的是高职院校赋予学生怎样的知识结构,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优化应实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三个目标。高职院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理论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识教育课的内涵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知识的综合应体现有机性和相融性,能够围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形成彼此呼应的系统。课程结构的系统性还应体现人文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合理比例和融会贯通,处理好基础与应用、通识与专业、共性与个性几对矛盾。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效完善多学科的融合,为此在通识课程的设计中,课程与课程之间不应完全割裂,各个专业的课程应自成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有利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中有效利用隐形课程

通识教育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内涵的感染与熏陶,是能力是提高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应该利用高校的潜在课程,如良好的校风、学风,优雅的环境等。除此以外,还要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角度出发,建立一套既符合学校、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规章制度。这些潜在课程能够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在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及各项学习活动中渗透隐性知识教育,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隐性文化的表征化。例如,英国的大学就很重视校园文化对于通识教育实践的促进,英国大学开展的通识教育实践不是专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将通识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 开发与实施通识教育还要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程的具体设计者和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识教育的展开需要优秀的教师,他们要有一流的业务水平,并敢于接受挑战,乐于创新。如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对教育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本身需要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该兼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良好的授课技巧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各位教师应当常以一个团队的姿态在教学内容、理念等方面交流、沟通,积极推动课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学校还要重视对教师能力的培训和开发,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以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来武装肩负着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

在教师的选择上也可以打破原有的规则,有效利用教师资源,本专业、跨专业、跨学校、跨领域的人才都可以充分地发挥作用。在教师的选用上,也可以突破职称等级的要求。教师上课的风格、良好的学风口碑、新颖的教学内容等往往是学生选择教师、接受教育的标准。另外,通识教育的课程实施者也不一定非是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综合艺术体验创作课上,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达到完美的配合,课程实施效果非常好,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借鉴与启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9.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课题名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KZX1001)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