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述空语类及其分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述空语类及其分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空语类是生成语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议题,虽然没有语音形式,但其不论在句法层面还是语义层面,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通过简要性论述,提出汉语中各学者对空语类的不同见解,从而说明认识和理解空语类的重要性。

[关键词]空语类;分类;汉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27-02

一、空语类及其存在的确定性

(一)“空语类”的提出

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概念是Choresky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空语类”,是指语言结构中没有语音形式,但有语法作用和语义内容的结构成分。对于空语类研究的重要性,Chomsky写过以下一段话:“由于好几个原因,空语类的性质问题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人们已经证明,对这类空成分的研究与对照应语和代词的研究结合起来,能最好地探索哪些因素决定句法表达式和语义表达式以及它们的形成规则。除此之外,研究空成分的性质还有一个特有的吸引人之处。这些特点不大可能从能观察到的外部现象中归纳出来,而可以认为是反映了心理的内在缘由。”由此可见,生成语法学家们对空语类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为建立起更加严格、具体的句法和语义规则提供事实依据,而且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语言本身存在的内部能力。

(二)空语类存在确定性的证明

对于是否存在空语类,语言学家们曾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证明。

(1)a.John is too stupid to talk to.

b.John is too stupid to talk to him.

(1a)和(1b)相比,虽然只少了一个代词him,但这并不能看作是省略,因为(1b)中的him指的是说这句话时在场的某个人,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具体是谁,但不可能是John本人;而(1a)这句话是说John本人太笨,以至于没人原因跟他(John本人)交谈。所以(1a)并不能看作是(1b)的省略,二者的语义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如果用空语类解释就相当清楚了――我们在(1a)的空位上用空语类(符号为e),那么这两句就可写作:

(2)a.Johni is too stupid to talk to ei.

b.Johni is too stupid to talk to hi mj.

(2a)句中e和John的下标相同,都是i,这表示两者指同一对象。(2b)句中John的下标是i,him的下标是j,这表示两者不指同一对象。这个例子从语义层面上证明了空语类的存在。

此外,句法层面上空语类也是真实存在的,语言学家们曾用"wanna'’的使用加以证明:

(3)a.Who do you want to beat?b.Who do you wantt0 win?

在英语口语中,want to常常可以缩合成wanna,所以(3)就可改写成:

(4)a.Who do you wanna beat?b.*Who do youwanna win?

(3)和(4)从表面上看句子结构一致,只是将want to改成了口语词wanna,可是(4b)在英语中就是个错句,这个问题对于英语熟练的人来说光凭语感就能发现,但是却没法解释其中的原因。而如果空语类是存在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很简单地加以解释:

(5)a.Who do you want to beat e?

b.Who d0 you want e to win?

(5a)中,空语类位于句末,是疑问代词Who移位到句首后留下的空位;而(5b)中的空语类位于want和to中间,Who移位前这句话应该是you want who to win。所以(4a)中可以用Wan―na而(4b)中不能用wanna跟原本want to中间是否存在其它成分有关系,使用空语类就能简单明了地看到这两句中want to中间是否加入了其它成分。虽然说话中无法体现空语类的存在,但是通过书面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证明空语类在句法层面上确实是存在的,这比语感有更强的说服力。

除了以上两个英语中的例证,汉语中其实也是有空语类存在的,比如:

(6)a.他设法解决问题。b.他建议解决问题。

这两个句子中从句的主语并不指同一对象,(6a)中解决问题的人一定是主句中的“他”,而(6b)中解决问题的人则不一定是主句中的“他”,也可以是“他建议”的某个人去解决问题。如果光从表层来看,这两个句子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从句)”的结构,无法理解语义层面上的差别。但引入空语类之后,这两个句子就可写作:

二、空语类的分类

(一)英语中空语类的分类

Chomsky根据照应性(anaphor)和指代性(pronominal)两组特征将空语类分成四种:NP语迹(NP-movement)、变项/wh语迹(WH-movement)、pro和PRO。

PRO:[+照应性,+指代性]

pro:[一照应性,+指代性]

NP语迹:[+照应性,一指代性]

变项/wh语迹:[-照应性,-指代性]

其中pro与PRO由基础产生,它们都具有指代性,二者的不同在于空主语pro一般存在于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动词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中,可以根据动词形态推测出主语的人称、性、数等特征,是不必以语音形式出现的代词主语。空主语pro只能出现在定式动词(finite verb)前的位置上,它的性质相当于代名词,受约束原则(binding principIes)第二条的制约,在管辖域内自由。英语由于没有足够的形态系统来确定省略主语的指称,所以定式句(finite clause)中的主语不可以省略。后者PRO不受约束原则的制约,它可以有先行语,也可以没有。PRO不具有格标记,在语音上永远无法体现。如:

(7)a.He tries[PRO]to win.b.h is easy[PRO]to win.

c.It is not known when e to start.

NP语迹和变项(wh语迹)不是由基础生成的,而是由移位产生的,因此它们都不具有指代性。NP移位是因为它在原位无法获得格,移到屈折词前以获得主格,因此NP语迹没有格标记。但NP语迹的先行语占据的是论元位置,NP语迹与先行语之间的关系和照应语(anaphor)与先行语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指称相同,用相同的下标表示,因此NP语迹受约束原则第一条的制约,即必须在管辖域内受约束,如:

(8)Obamai[you saw ti on TV yesterday]is President 0ftheUnited States.

而变项的产生,是由名词性成分从论元位置移至非论元位置留下的语迹,变项在移位前已经获得了格,所以移位后留下的语迹带有格标记,并传给移进标句语(specifier)位置的成分。英语中,变项必须自由,性质相当于指称语,因而受约束原则第三条的制约,即变项具有非照应性、非指代性特征,先行语占据的是非论元位置。

(二)汉语中空语类的分类

关于汉语中空语类的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意见。黄正德认为汉语与英语一致,也分为pro、PRO、NP语迹和变项四种;而胡建华则认为汉语和英语一样,都不属于pro脱落语言,所以空语类pro在英汉语中都是不存在的,但其它三种是英汉语的共性。

除此之外,由于汉语很难区分限定动词和非限定词动词,并且汉语中的主语、宾语相较英语来说常常可以自由地不出现,因此沈阳直接将汉语的空语类分为省略型空语类(省略e)、移位型空语类(语迹t)及隐含型空语类(隐含P)三种。他认为“省略e”是一种句法上自由的空语类,“语迹t”有时是句法自由的(因为可以移回到原位),有时又是句法强制的(受到结构限制不能移回到原位),而“隐含P”跟结构内任何成分都没有句法上的联系,因此一定是句法强制的。

徐烈炯则认为汉语空语类的限制少于英语,且分布较广,因此将汉语中的空宾语单独归为一类新的空语类,称之为自由空语类。他指出自由空语类缺乏诸

如照应性、指代性等特定的特性,指称完全自由,其属性和所指不受语法结构的限制,在各个结构位置上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空语类。只要语义和语用条件允许,空语类可以自由地与句中其他成分共指或不共指。这样就出现了两大类型的空语类:一是缺乏特定特征的自由空语类,二是具有特定特征的Chomsky空语类。

关于空宾语的归类,还有一种观点,由韩景泉提出。他认为汉语的空宾语不能直接纳入到乔姆斯基的四类空语类中,应该分别看待。如:

(9)那个人i张三说李四不认识ei。

(10)(top ei)张三说[李四不认识ei]。

话题结构如(9)中的空宾语确实是变项,它们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受非论元先行语的约束;而非话题结构如(10)中的空宾语则应理解为话题省略,韩景泉认为这些空宾语缺乏指称句内可识别性,不是乔姆斯基空语类分类中的任何一种,空宾语的出现只是一种话语现象。

三、小结

空语类的分析研究不论对于英语还是汉语的深入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对语言内部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两种语言存在的某些差异给予事实证据,从而使比较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总而言之,对于空语类及其分类的基本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很好地掌握最基础的概念才能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甚至是语言比较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Chomsky,N.Lectures 0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Foris,1981.

[2]高乐明,郭献庭.从空语类看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特点[J].外语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