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园建设设计对策简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李开儒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基建处
规划理念应包括:(1)区域理念。考虑学校的区域定位、发展定位、特色定位,避免不适当的定位而造成资源浪费;要将校园规划与学校的规模定位、发展目标相协调;校园规划布局要与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相协调;(2)组团理念。注重功能分区的建筑组团化设计,形成适宜的人性化空间,避免人为追求“大广场、大轴线”造成的资源浪费;(3)特色理念。总体规划、建筑布局、建筑风格、校园环境都应围绕“特色”,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避免不考量实际而模式照搬、盲目攀比;(4)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好校园生态环境、校园交通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5)可持续发展理念。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处理好校园总体规划与学校区域规划的关系,处理好新校区规划与老校区既有建筑改造及规划调整的关系,处理好校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做好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学校内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既节约初始投入,又节约运行时的资源消耗。场地规划校园选址布局尽可能在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区内,新、老校区应尽量相接或靠近;选址时要考量有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电磁辐射危害,以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威胁。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设具有适宜尺度的校园空间,规划合理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环境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合理规划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及场地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避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园自然风貌的构建,也不忽视规划尺度适宜、亲切的小环境;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性质,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对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处理,严格处置实验室、校医院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布置校园公用卫生间,方便使用并保持环境卫生。景观规划景观规划要统筹考虑集中绿化地块、道路和建筑物周边绿化,保证适度的绿化率;树木种植应注重生态平衡,合理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树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坪、花卉;注重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功能性小品、小建筑、校园景观,校园水系规划、人造水景应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节能、节水规划科学计算并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用能需求量;结合当地城市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储存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有条件的校区考虑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分利用;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避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清洁水源。新建建筑规划高校校园里人流密集,建筑物楼内交通同时率高,从规划便捷与通达性来考虑,校内“多层建筑”比“高层建筑”有更多优势;由于“多层建筑”占地相对较多,随着用地紧张和校园规划的生长性,采取“低密高容”策略,在不提高建筑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有选择地适度规划“高层建筑”,以节约土地资源和优化校园环境。考虑人流量与电梯使用问题,对行政办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校内接待宾馆、专业性强而学生较少的实验室等功能性用房可规划安排校园高层建筑,并结合校园主景观适度布局。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既有建筑改造规划既有建筑改造规划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原规划进行微调,必须以不破坏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根据功能性、生长性规划要求适度地调整;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建设合理定位;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般遵循“三变三不变”的原则,即:校园主体骨架道路不能变,校园主要功能片区定位不能变,校区主景观轴线和重要景观节点不能变;同一功能区内的建筑布局可做调整,建筑单体体量可做调整,同一功能区内单体的功能可作调整。
校园设计
1环境设计。通过利用自然风貌和人工造景,营造出舒适、和美、适宜的校园环境。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合理设计建筑布局、朝向,避免建筑间互相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光;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性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2建筑设计。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窗地比,优化建筑窗墙比,对有保温隔热要求的房间外窗优先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可采用Low-E玻璃;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建筑物体积之比),不追求建筑物的奇异、复杂的造型,降低体型系数是降低建筑护结构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北方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墙面、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按照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和光伏板照明灯具。校园暖通空调设备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根据经验,尽量考虑集中供热、分控式制冷;电梯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设计。3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按照“量化管理、定额用能”的原则,对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分项计量,并预留数据传输接口;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系统。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避免超压出流和爆管;淘汰非节水型器具,采用高效节水型卫生器具。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并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污水、废水处理可以依据本校条件做专门设计处理。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比如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用水宜采用回用水。树木、花草浇灌改软管喷灌为绿地微灌,浴室淋浴设备采用射频卡计费系统。5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结合条件采用地热、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如:学生浴室是校园设施中耗水耗能大户,应根据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学生食堂洗碗用水利用太阳能加热,即节约能源又方便使用。6材料资源利用与节材。建筑工程材料要安全、无害;建筑造型要素尽可能简约,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土建、装修应与新技术材料一体化设计,统一内装修,避免粗装修交工后二次改造装修;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优质地方材料,尽量选用规格化、半成品化、装配化的建筑材料。7室内环境质量。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确保室内的舒适性和人员的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确保室内空气品质,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方式;寒冷地区采暖要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场馆、食堂、会堂等高大空间建筑宜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合理利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的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积极利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色节能灯具;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在教室、办公楼、学生公寓等楼道尽可能安装声控开关等。对建筑设备、机房等应采取消声、隔震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震动干扰;沿交通干道的建筑外墙、外窗应有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规划与设计是节约型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用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把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些关键要素,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精细设计,不断提升节约型校园的规划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