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对河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的新导向,分析其导向偏离后,结合T学院实例,对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81

1京津冀协同对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I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的新导向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纲要对京津冀区域和三省市进行了整体和功能定位,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任务。这些战略设计对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目标和功能有新要求,对其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导向。

1.1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提升教育质量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京津冀高校加强联盟积极开展合作,借鉴京津优质办学资源和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1.2根据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三省市定位明确且具体,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方向上应根据自身实际,通盘考虑,整体规划,研究出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具体策略。

1.3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设计发展重点

在规划纲要近、中、远三个发展阶段中,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审时度势,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的人才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落后淘汰行业相关专业要删减,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要新增,供大于求专业要压缩。

2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中的导向偏离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各地市扩招的专升本院校,前身多是高专层次。这些院校本科教育时间较短,专业结构存在同质化,师资教科研水平不高。教育部近年来推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这些院校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有所提升和发展,但其在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和不满足京津冀协同新导向与新要求之处。

2.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人才需求调研不足

据麦可思研究院报告称:2016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目前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做得比较少,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需求不相契合,导致毕业生供大于求,造成“结构性失业”问题。

2.2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既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狭窄。麦可思研究院报告称:超过50%大学生选择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与实践操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应更多适应京津冀中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

2.3专业课程学科体系更新改革缓慢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校人才的价值期望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成了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的主体。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有的学科和课程体系陈旧,有的专业课程学科体系更新与改革缓慢,不能与较长的本科人才培养周期相适应。

3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研究

3.1人才需求调研与就业论证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做好京津冀协同和地方企业发展的跟踪调查,以京津冀区域发展对人才的现实及未来需求为导向,对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进行科学预测与规划。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就业结构论证,不同专业设立相应的人才就业指导目标。

3.2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就业市场变化和需求,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顺势调整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要通过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对老牌专业发展进行优化。在增设新专业时,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前期调研,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强调特色,体现地域特点,强化错位发展。

3.3核心课程体系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一般精品课、重点课、核心课基础雄厚,应大力推行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建立“学科横向交叉、专业纵向优化、课程模块组合”一体化结构。在核心课程建设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推行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微课、慕课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形成高效课堂和高质教学。在实践方面要加强深层次校企合作,拓展实践领域和方法。

4京津冀协同发展中T学院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实例

T学院是一所2002年升格的,以工为主,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开设35个本科专业和一些相关专科专业,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0余人。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主要面向唐山、京津和河北省内地区的用人单位。学院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4.1科学分析预测人才需求,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

京津冀协同给T学院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一所地方高校,T学院通过定期走访、跟踪等方式主动听取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意见建议,准确分析和预测人才需求。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领域,深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4.2加强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团队建设。根据专业课程性质,确定课程体系,借助多学科的交叉性,组建以教授为负责人的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团队。

二是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式建设模式。根据京津冀协同对T学院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T学院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核心课程建设体系,课程通过学科知识传授实现了人才培养任务,向社会输送了所需人才。同时,京津冀经济社会需求对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更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各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把握一体两翼式建设模式的基本活动。基本活动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在知识获取中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获取的知识为自身教学科研所用,在科学研究中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这样的人才培养过程不仅为社会培养了若干高素质的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了教学成果,不仅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囊支持,也提升了高校的声誉。

四是形成专业、课程和学科间的链条对接和群网关系。T学院管理学是其传统优势学科,它与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既做强优势学科,又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作为省属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其专业学科建设的特色。专业课程和学科间的链条对接和群网关系很好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学科建设中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使院校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使高等教育与传统和新兴产业达到无缝对接和最优匹配。

参考文献

[1]吕秋君等.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导向研究[J].教育探索,2015,(6).

[2]杨丽娟等.基于协同论谈应用性本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J].知识经济,2015,(6).

[3]麦克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