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35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35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70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治疗,并使用林格液、清蛋白以及中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输血救治。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35例患儿,好转例数为25例,无效为8例,自愿放弃治疗为2例,救治成功率为71.4%;对照组35例患儿中,好转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12例,自愿放弃治疗为5例,救治成功率为51.4%;实验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

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临床症状不显著,病程相对较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相关研究显示,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与微循环障碍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于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临床上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2],防止患儿因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不可逆转的局面,导致死亡。相关研究显示,输血在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儿的休克症状。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70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输血救治,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70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有43例,女性患儿有27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到8岁,平均年龄为5岁。患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脸色苍白、烦躁、脉搏细速以及寒战等症状。原发病中,阑尾穿孔有32例,肠套叠有25例,绞窄性肠梗阻有10例,其他有3例。所有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外科诊疗常规》中外科感染休克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原发病灶清除、利尿治疗、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以及强心治疗。使用清蛋白、右旋糖酐以及林格液进行静脉滴注。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增加输血救治,剂量为新鲜全血100毫升到400毫升。

1.3 临床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于体温恢复正常、脸色红润、功能反应恢复、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的患儿评定为休克好转。症状以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迹象或者病情加重的患儿,则判断为无效。部分患儿因病情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家属选择放弃治疗,则将其归类为自愿放弃治疗组别。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临床效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35例患儿,好转例数为25例,无效为8例,自愿放弃治疗为2例,救治成功率为71.4%;对照组35例患儿中,好转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12例,自愿放弃治疗为5例,救治成功率为51.4%;实验组患儿在成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感染性休克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在60年代,微循环障碍研究开展,表明休克的发病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3],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细胞以及分子的研究工作也不断开展。感染性休克的诱因主要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工作上,基本措施是对感染灶以及炎症介质进行消除,并纠正血管的通透性和酸中毒,另外还需要对血管进行扩容,通过输血,从而使新鲜血液中的补体、纤溶系统、激肽以及凝血因子能够有效抑制休克联动环节[4]。同时,还能够有效消除氧自由基,中和和吸附内毒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物质,对休克的逆转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对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输血救治,有利于血容量的扩容,并通过对内毒素、炎症介质以及氧自由基的中和,改善炎症介质对机体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干扰素以及II42参与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在新鲜血液中则不存在这些物质,少量的新鲜血液输注就能够对休克患儿的症状进行改善和逆转。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70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增加输血救治,35例患儿中好转患儿达25例,救治成功率达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鲁海燕.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3(03):129-130.

[2] 李知.27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分析[J].吉林医学,2011,2(03):123-124.

[3] 柴斌英,钱锋,王海英,王伟.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疗[J].医学研究杂志,2009,2(01):290-291.

[4]杨卫国,何颜霞.感染性休克的循环评估[J].临床儿科杂志,2010,4(01):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