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让学生数学思维更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数学思维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高效的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思维与智慧的课堂。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的生命。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愿意亲手试一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数学情境有效激发思维

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思维灵动,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常带有浓厚的感彩,他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所吸引,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这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的教学中,我在教室前方布置了一个“真实”的环境,出示了学生喜欢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通过比一比、数一数,学生在玩中数,乐中数,知道有顺序数更不易重数或漏数,通过情境的逐渐引入,问题一个个被解决,学生抽象出自然数的概念,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老师成了收营员,小朋友成了小顾客,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灵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引导动手操作有效鼓励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操作时学生情绪高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自然会急于寻求解决的途径。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圆片、三角形、小棒、正方形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认识了常见的基本图形的一般特征。又如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先让学生整齐地摆出6个圆片,要求圆片要放均匀,并在下面摆出4个正方形,要一个正方形对一个圆片,这样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清楚地认识到6大于4或4小于6。再如:在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时,我是这样演示的:先让学生贴出5个萝卜的图,问:有几个萝卜?(用小圈把5个萝卜圈起来,并板书“5”),在贴出4个萝卜图,问:又拿来几个萝卜?(用小圈把4个萝卜圈起来,并板书“4”),最后提问:现在一共有几个萝卜?(画上大圈,并板书9)通过这样演示,可以使学生看到合并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三、训练语言表达有效促进思维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公式、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教学9+3时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怎样加这件事,结合图与算式可叙述为:原来有9支蓝粉笔,再添上3支红粉笔,现在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在引导算法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叙述:先将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或将9分成7和2,7加3得10,10加2得12。经过这样条理化的叙述,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而且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有效的数学思维应该让学生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追求有效思维,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它的实现需要我样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从而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