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继续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鼓励行业企业依托高校继续教育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高端化企业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重点就如何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
继续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并贯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框架布局,促进并积极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企业与职工继续教育。本文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自身继续教育机构的主体作用及在岗位应用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和企业专才培养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以高校继续教育联合共建校企合作联盟为依托,就如何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新要求
(一)继续教育面临的新要求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国家和地方继续教育政策与法规也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将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来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各类高校、科技协会、社会团体等也根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制定相关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与创新举措,使我国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发展轨道。十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全面综合改革新举措,以“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继续教育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社会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促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既是高等学校应尽的职责,更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需求
当前,继续教育向品牌化、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求特色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同时,大力开展以服务就业和人才升级等职业技能为主培训正逐步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新亮点、新风景。高校与企业共建继续教育校企合作联盟是我国继续教育创新与经济转型提出的新要求与新趋势。大力发展应用技能培训、职业能力鉴定、高层管理培训是高校继续教育中应对综合立交桥式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路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换代已经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重点课题和实践难题,也是实现人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这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内容重组、培训模式等必须与行业企业人才培训需求相一致,打造校企联合课程和培养体系。高校在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等方面,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二、构建两个“基地”,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渠道
(一)管理培训催生继续教育基地
整合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社会优质办学资源,打造“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联盟体,建立人力资源持续开发机制,特别是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与实力强、容量大、市场广、渠道宽的行业企业联合成立“国家卓越管理培训生继续教育基地”。培养紧贴国家经济金融、社会服务、影视文化、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签定《校企联合培养合作意向书》,共建国家卓越管理培训生继续教育基地联盟。按照行业、企业委托培养管理岗位标准,以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制订课程模块。对符合企业委培要求的准、应届毕业生,社会转岗就业人员,经专业的人才测评和选拔程序通过后,参加继续教育的定向定制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培训结业,颁发核心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结业证书,并由委托企业按《校企联合培养合作意向书》约定录用受训学员。1.管理培训催生继续教育基地的目的与意义一是通过建设就业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高校准、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与城市社区发展、行业特色建设能力,拓宽高校继续教育与政府、行业、企业多元化合作渠道,推进创新型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终身学习服务体制与机制建设。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与广度,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担教育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通过提升和优化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效能,探索建立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开发与资源共享机制。四是促进校企在行业用人标准、培养体系等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对话交流,推动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对接,提升高校与企业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保证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效果。五是探索继续教育促进城市发展的方式渠道,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开展区域产业调研与分析、产业人才结构诊断与规划,促进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为城市发展提供多方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六是建立校企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化学习平台,推进课程、师资、人才、科研、资讯等教育与需求资源的共享交流,探索分享渠道和机制,提高教育资源使用和开发的效益。2.管理培训催生继续教育基地的运营与实施卓越管理培训生培养项目包括两大模块,即核心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教育主要包括:①借鉴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对学员实行半封闭式集中管理。学员工作采用辅导员制,培养学员的日常规范和道德修养。组织学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技能、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竞争,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开设《国际礼仪》《演讲与口才》《有效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课程体系等应用型课程,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②由专业职业测评师对学员进行职业兴趣及相关能力的测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助学员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开发潜能。③教练技术,塑造人格与职业化素质。技能培训主要包括:①职业资格鉴定,名师面授,赢在起跑线。②课程订制,学以至用。③企业家讲堂,学员与总裁零距离。④ERP沙盘实战模拟,让学员真枪实弹驰骋职场。
(二)与企业共建“企业大学模式”的继续教育基地
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核心,按照综合立交桥式培训模式设立的网络化或现场教学的企业学习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共建“企业学院”,通过企业文化、学习习惯培育,搭建企业应用管理、人才再造、升级增效的智力创新平台。1.基本特征一是从组织结构方面看,企业学院具有完整的学院结构,与社会性的普通学院一样,如:课程内容、课程对象、师资、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模块。二是从架构理念方面看,主要通过以企业员工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来设计和运营,让员工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企业员工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思想,以此增强企业创新力和职工向心力。三是从教学模式方面看,主要以在线学习(E-Learning)方式为主导,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创新手段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四是从机构存在方式方面看,企业学院既可以是实物存在的,也可以是网络化的,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化也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日益发展,企业学院向以虚拟化存在方式转化。五是从运作核心方面看,企业学院以科学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设计创新企业知识资源体系、重构知识管理体系;以企业自身的人才生产线创新企业人队伍建设。2.基本结构主要内容:一是包括通用课程、定制课程、自开发课程等;及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参考或实用性的资料等,师资队伍包括高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培训师等内容资源;二是包括以采购、引入、存储、分类、更新、维护等为学习内容的管理机制、包括学习资源分配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角色权限管理、教务考务管理等管理资源;三是以IT技术为核心包括卫星、传感等技术资源。
三、践行三个“五位一体”工程,实现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
(一)“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
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模式主要是坚持在实践中创新体制机制、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根本,以构建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拓宽优质资源为主渠道,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以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引领,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以优化发展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为手段,进一步拓宽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搭建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力量继续教育联盟。借鉴国际继续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与基地建设新经验,搭建和设计资源建设体系与平台,建立优化的市场化资源建设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信息化新技术,按照学习者和学习需求组建全国或地方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并建立健全多元化资源开放与资源共享机制,以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需要。
(二)“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一是利用现代网络远程技术手段,以线上导学或线下面授相结合,“线上”以学历教育为主导,“线下”以采集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精品课程,送教上门。编织立体化培训网格,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通,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型的教育模式,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真正实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让学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从“草根”到“将军”的梦想。二是通过对行业企业等进行诊断咨询服务,对行业背景及岗位胜任能力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培训产品,做到培训前的系统规划,培训中的无缝对接,培训后的跟进转化。三是对“骨干队伍”提供教练式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是人才的梯队建设与优质人力资源的储备,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定义为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与之匹配的学习形式。高校与企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要实现培训体系的立体覆盖。一是要保障根基,设计与基层班组能力提升相适应的学历+职业双提升的继续教育体系,从而满足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以及从业者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渴望。二是针对管理者队伍的管理创新与胜任力、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培养体系。三是教练式管理培训体系和企业家修炼等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鲁昕.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4-01-06(1).
[2]徐朔.德国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3(2):61-64.
[3]庞学铨,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继续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9-73.
[4]赵世平,等.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82-83.
作者:胡楚 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