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产大片为何频频让观众失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产大片为何频频让观众失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步伐,我国的电影事业也逐渐走向世界,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颇具野心的电影工作者们就要面临着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两难困境,并陷入了误区,他们企图强调电影的形式之美来弱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越夸张越能吸引观众。我认为,这样的电影发展趋势不仅没有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也引起了国内观众的反感和批判。

[关键词]电影 国内大片 中西方文化 文化

最近,在电影院看了一部国内炒得很火的国产大片《无极》,看完之后颇感失望,跟我同去的朋友们也纷纷说没劲,浪费了电影票钱。类似的失落感在我以前看《英雄》、《十面埋伏》时也有过,同样都是国产动作大片,同样都是以进军世界为目标,同样都是在国内外拥有高票房,为何都在国内惨遭观众的批判,在国际上也都与奥斯卡奖失之交臂?这使我不禁思考隐含在目前我国电影文化国际化背后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我国的电影事业也逐渐走向世界,电影即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颇具野心的电影工作者们就要面临着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两难困境:既要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又要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既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维持大量国内观众,又要满足国内观众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我想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要想在国内外双丰收必须要补好文化这门课。

一、从运作方式看:商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好莱坞是西方电影的代名词,也是我国电影事业效仿的对象。好莱坞一直都十分注重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它把电影由一种科技发明转化为商业上的一种重要的投资牟利手段。这正是体现了韦伯思想中西方人所特有的“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适应西方个人主义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体制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迫切需要人们投身于赚钱的事业;这种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完全适应这一制度,并且与在经济斗争中求得生存的状况密切相关。”西方诸民族的性格则是注重个体意识,偏重功利,好走极端。黑格尔说西方“各人都保持他自己的地位,专注于个性的发展,要表现他们并且在表现中找着快乐。”马克思也认为,基督教是与绝对的金钱崇拜相适应的。

相比之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注重秩序,“相信天地间自然的秩序是分尊卑上下大小的,人事也当按照着这秩序来。”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重义轻利。梁启超先生说:“我国民之中庸妥协性世无两也,无论对个人、对社会、对自然界最能为巧妙的顺应,务使本身与环境相妥协而其妥协且比较的常为合理的,此中国人一种特别天才也。”中国人喜欢循规蹈矩,但是近几年,国内电影业也一改原有的保守的运作模式,大量的资金投入,不断改进技术手段,提高艺术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塑造电影明星:而这一切又能推动电影更好地走向市场,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从而保证了影片的票房收入,达到了赢利和传播其思想文化观念之目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满怀希望地走近电影院,却满腹抱怨的走出来。这种运作方式虽然保证了高票房、推动了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但这样的电影文化泡沫又能维持多久呢?总有一天人们会不再相信“狼来了”的谎话。

二、从电影的结构来看:形式上的美大于内容上的美

中国人整体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主客融合的整体审美观,而西方人个体的思维方式则形成了主客分离的对立审美观。因此,中国古典美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其核心是“人”,“物”是有性灵的“人化”之“物”。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落脚点在于“人”,表现为“物”如何向人转化及如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来确定审美价值。西方美学重在求知以及主体如何获得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上,其核心是“物”,以人对“物”的追求的程度来确立审美价值。

我国传统的电影历来都是以情节感人、以人物煽情。而西方观众往往将视听冲击视为欣赏电影的主要目的。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需要,近几年国内许多欲冲击世界的影片常常以概念化了的场景、画面和音乐,频频冲击观众的视听感官。此外,为了突出“东方概念”在画面中夸大描述中国传统的文化象征。也许西方观众会被这些夸张的中国传统符号所震撼,这些我无从考究。但是,从国内观众的评论中,我知道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人们觉得这样的电影表达方式太空洞,除了风景如画的祖国大好河山外,别无所获。

三、从电影承载的文化内容来看:被夸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好奇心是人类的共性,开放、具有创新意识的西方人好奇心尤为强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西方人极具吸引力,国内的电影人就将此作为走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点,并走入了一个误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越夸张越能吸引观众。脱离了现实的影视作品,不但会给国外观众带来错误的印象,也会使国内观众产生不真实感。

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型农耕社会,集体劳作是生存的必需,所以中国人着眼于集体与周边因素包括自然界的关系,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强调对个体的压制。中国文化是以群体为核心(家庭、家族)并逐步扩大到起核心作用的家,自己是自家,别人是人家,全体是大家,全国是国家。天下一统,中华一体,忠君报国,几乎是朝野上下自觉的政治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为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和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经多次分裂和战乱而不衰的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但它的大一统观念和对个体价值的轻视,使社会缺乏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则是海洋型渔猎社会,它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与之相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分析式、个人式的,形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西方文化宣扬个人至上,强调个人价值的完善,是以个性解放为立足点的人道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和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人的整体性。西方的人道主义往往只肯定人的个体性,追求个性的发展。而忽视了整体的社会价值,突出表现为对个人人格、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和承认。认为只有人的个体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社会和人类才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西方哲学的共性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核心,所以,西方人格特质是个性张扬、崇尚自由。

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以电影为载体向国外观众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外观众在惊讶之际能否理解?然而现代的国内观众对这种夸张了的本土文化又能理解多少呢?

网上有人评论:“《无极》是一部与这时代格格不入的、反普罗的电影:它本来就不是拍给‘人’看的,它是拍给神(或者自以为是神的人)看的。”它不能观众产生带入感,在影片中。我们只看见倾城、无欢、光明、鬼郎一干人等身不由己,随命运的洪流一路颠簸,却看不到他们内心的痛苦,看不到他们如何与命运抗争。除了命运的束缚外,身为奴隶的昆仑就终身要为主人效命,他内心根本就没有反身的意识。这里就夸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民众没有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必须服从于统一的意志,服从所属集体的整体利益要求。同西方的个体本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社会个体利益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和依据。

四、小结

诚然,国内的电影文化走出国门是一件好事,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同时满足国内外观众的需求却是电影人们竭力要探讨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此类电影已经陷入了一个文化误区,即夸大本土文化,重形式轻内容。有许多打入我国市场的好莱坞的影片,它就同时做到了内外兼顾,不仅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我们中国人看后也会连连称绝。不仅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距,就是本土之内或不同的人之间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但是。人们都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的渴望。因此,我认为,好的影片除了在画面上要给人以震撼,最重要的是要有内涵,使人们在看后仍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我所说的这种味道可以是一种精神、一个道理或是一种现象等。另外,既然我们把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就要让它真实的反映我国的文化现实。为了吸引外国人的眼球而刻意的夸大或丑化我们的社会问题,也只是往自己脸上抹黑,引起国内人的反感。

以上是我从文化的角度对目前电影事业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些主观,但我希望中国电影事业能够早日突破中西方文化的界限,多创造出一些国内外观众都爱看的优秀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