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对大学生“手机控”干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对大学生“手机控”干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电子依赖症和“手机控”的危害与原因,提出矫治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行为的对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严格履行教育者职责,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依赖症;“手机控”;危害;矫治对策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产品已经扩展到人类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尤其是手机的广泛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各种问题,其中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极度依赖,以“手机控”最为严重。“手机控”是指对手机特别依赖的人,具体行为包括:使用手机的频率高,随身携带手机,把手机作为重要的娱乐工具和联络工具,时常会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且频繁地使用、查看手机;更换手机的速度快,紧跟时代潮流,在新手机产品的诱惑和媒体广告宣传、品牌营销的驱使下,频繁地更换各类新款手机;使用手机的内容多元,下载并使用多种类型的手机软件,用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收看新闻资讯、娱乐消遣、学习阅读、查阅资料、网络购物等。

一、“手机控”对大学生的危害

1、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

虽然使用手机可以在虚拟社区里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但是这种交流方式显然不能代替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和手机聊天工具,经常一个人低头摆弄手机,忽视了周围的人,在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无法使用丰富多变的网络表情符号,许多人觉得无话可说,可能会选择暂时的沉默,这样就会伤害到对方,会产生不愿于人交往的心理,经常逃避群体性活动,长此以往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就会疏离。

2、产生价值偏差

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大学生们将手机作为缓解压力的主要工具,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却被手机所掌控。很多同学在使用手机时,分不清主次,将手机的娱乐功能放大,在理解手机的存在价值上产生了偏差,将手机娱乐作为生活的重中之重,使其生活重心发生转移。一些同学过分依赖手机,在考试、写作业时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时常会上“手机百度”搜索答案进行作弊,想利用手机达成捷径,致使其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学习能力。部分大学生为了追随时尚,频繁更换手机,选择不理性的消费方式,在手机投资上花费大,完全不顾及个人的消费能力,这些都会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3、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体表现为宿舍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有学生会玩到凌晨以后;上课时基本不会听讲,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有时会边走边看手机;上厕所也是手机不离手;离开手机时心情低落等等。这些行为会造成大学生的视力下降,作息时间不规律,生物钟紊乱,学习状态欠佳,缺乏与周围人的交流而变得孤独、焦虑,甚至患上抑郁症。

二、当代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分析

1、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同龄群体因年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更容易相互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所属的同龄群体而言,机不离手,使用微信、微博等等已是时尚和潮流的象征,如果群体内的某个人无法接受这种亚文化的话,那么他终将被群体遗弃。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大学生过分依赖手机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像手机广告的夸张宣传、移动等通讯部门推出的各种套餐诱惑都能影响甚至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和手机使用行为,具有极大地暗示作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诱导下,部分学生就会丧失自制力,沦为手机的奴隶。

2、教育者对大学生监管力度的缺失

大学生变成手机控与包括家庭和学校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着极大的关系。步入大学后,家长和学校对大学生的监管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降低。学校对大学生的不当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加之现代社会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许多大学生又都是独生子女,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对孩子的越轨行为表现出宽容甚至溺爱的态度,纵容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

3、大学生自身的控制力不足

大学生身处在一定群体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群体其他成员价值观的影响,例如和朋友经常通过手机微信、玩手机游戏、追求品牌机,否则就会显得自己不合群,影响到与其他成员的关系。长此以往,一些自控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就会完全丧失自我,毫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以至于离不开手机。

三、大学生“手机控”的干预措施

1、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要规范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行为,就必须更正同龄群体的各种关于使用手机的理念,教导群体成员合理、科学地使用手机,引导他们形成对手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针对大众传媒的这种不当的行为,有关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应该对其加以规范和监督,使其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摆脱手机控的困扰。

2、严格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在矫正大学生“手机控”的过程中,父母有必要对大学生玩手机的行为进行监督,严格节制大学生的日常开支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减少其在手机上的花费和投入,为大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矫治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并且及时明了孩子的心理动向,与其多沟通、多交流,努力为其排难解纷,帮助大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

学校也必须正确履行职责,明令禁止大学生在课堂上玩耍手机、使用手机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鼓励举办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及时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各种危害,唤醒学生的健康意识;经常性地组织各班辅导员和班主任多给一些心理压力大的同学做心理疏导,并提供必要的援助。

3、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步入大学后,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及时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 ,意识到手机只是可以加以利用的生活工具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会正确应对心理压力的途径和方法,以学习为重,深刻反省自己在行为和认知上的缺陷和不足,学会践行正确行为习惯的方法,并帮助其他同学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4、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手机使用的时间上做出合理的规划,一分为二地看待手机的利弊,通过自我约束,摆脱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份科学的行为契约,采取自我奖罚的措施,严格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及时向家人或旁人汇报手机使用近况;利用节假日和朋友举行逛街、爬山、聚会等活动,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在课余时间多与人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阅读书籍;在家里也应该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活,多与父母亲人沟通交流,尽量减少玩耍手机的时间,逐渐地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孙顺霖.中国人的网[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