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线教育,为什么那么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线教育,为什么那么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照理来说,教育其实是很多人的刚需,就算是离开了校园,很多人也有接受再教育的需求。为什么如今的在线教育平台,却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了“钱快烧光了”的问题呢?

乱象频出

现在提到“做大平台”,很多平台首先想到的就是烧钱。而我们知道,在市场泡沫还没有破灭的时候,正是补贴最为凶残的时候,所以目前这类平台的红包补贴层出不穷,从投资人身上获得的钱,绝大部分都用在了红包补贴之上。和当初的打车大战一样,这样的补贴不仅仅是给消费者的,更是给老师的,这就导致了在在线教育平台之上,刷单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新闻显示,一些出色的在线教育辅导老师一小时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一些网红主播。

而早在2013年,欢聚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学凌就曾经乐观表示:已经有传统机构出来的教师,在YY上做到了月收入90万元人民币。可以说,很多名师进入在线教育平台的原因很单纯,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跳槽”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些平台为了吸引人流,而疯狂刷单,那就错了。前段时间,网曝的在线教师工资清单中,一位辅导老师开设了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9元人民币,课时,2617名学生购买,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18842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有多少是真正学生买单值得怀疑。决胜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在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多数机构靠刷单活下来,尤其是K12领域就不该出现这种教育。”

而面对这种乱象,知名教育媒体人郑勇就曾经炮轰刷单,甚至让“当年依靠在电线杆上刷宣传单”的俞敏洪中了枪。他认为教育机构有了钱,就不会想着去做教育,而是想着把自己的资源变现为收入和数字,然后去问投资人要新一轮的投资。在这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平台都没有什么损失,损失最大的就是“冤大头”投资人。

勿忘教育质量才是根本

就和之前郑勇炮轰的一样,教育平台有了钱,想到的就不再是教育,而是怎么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里,把投资人的“婚前财产”变成自己的“婚后财产”。但是殊不知,一个平台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靠的还是教学质量行成的口碑效应。

目前看来,在线教育平台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它们都关系到在线教育最根本的“教育”二宇。

首先,缺乏优质教师资源和社会认可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这只能靠时间来硬磨资历。然而现在不少平台和教师都是一年一签合同,平台钱给得少了点,优秀师资力量就直接跑了。结果就是粉丝群也跟着一起跑,就平台而言,教学质量当然得不到保障。

其次,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没有被真正理解。教育行业是一个强互动性行业,老师不能只是干巴巴地在台上讲,而是应该与学生产生互动。而在在线教育平台,一个老师动辄就要面对成千上万个学生,在此过程中,互动就变得少之又少。这样的行为,显然很难被学生所接受。

最后,则是技术创新不够,进而导致用户的实际体验不佳。在线教育缺乏强制性,所以学生经常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结果就是学生漏课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多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流失。

这些问题在传统教育领域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了限制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知道,如果不解决它们,互联网创业者们又谈何“互联网思维”呢?

盈利困境

现在,互联网市场已经不是“有一个想法就能骗到天使投资”的时代了。很多投资人捂紧了钱包,只想选择更有盈利前景的产业。而在线教育领域正处于一个残酷的挤泡沫阶段,投资人面对这一领域甚至产生了唯恐避之不及的想法。

这时候,只有能够证明自己有盈利能力的平台,才能够继续在这个资本寒冬之中活下去。

目前在线教育平台盈利模式其实和绝大多数互联网直播平台差不多――要么收门票,要么收打赏,说白了收的还是“人头税”。这种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实在很难让投资人感兴趣。

除此之外,在线教育平台是要做B2B还是C2C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目前主要流行的自然是起步更为简单的C2C,但是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老师跑了,一群学生就会跟着老师一起跑。而B2B的门槛虽然高,但通过平台和某个教育机构签订合约,可以将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打包放到平台上去,以此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科目或者老师。

相对而言,B2B所体现出的优势就在于教学质量也许不突出,但是很稳定,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而目前看来,B2B也许更符合在线教育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