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何其芳早期散文的意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何其芳早期散文的意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中国的现代散文学家中,何其芳可以说是“最有个人特色的一位”。他和周作人、朱自清等散文学家一样,为中国白话散文向成熟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何其芳早期散文的意向,以此为广大研究者提供简单理论支撑。

关键词:何其芳;早期散文;意象分析

何其芳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曾醉心于现代派绝望、苦涩的语言,也正因为这样使得何其芳在其散文中时刻呈现出中西合璧味道。但值得一提的是,深厚的古典文化根基和民族文化底蕴并没有让其成为歇斯底里那种类型的现代派,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味。何其芳通过系统的、风格一致的意向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是何其芳散文重要特征之一。当然这与他自小经历密切相关,他追求流连的光景中,甚至于他针对每个季节都能够发出不一样的感概,再有在他作品中还能够看到他对微风、风波、睡莲等表现较多,我们将这类意向统称为“情境意象”,还有在何其芳作品中时常能够看到空间意象、人物意象等,人物意象同其它所有意象相比出现频率最高,并且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其都是以“林妹妹”的形象出现,洁净的初期、纯真可爱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意象也表现在多个方面:老人、道士、民间艺人等,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可能是隐喻作者本身,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到作品当中,何其芳采用这样的意象组合是的作品别具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

上述中提及到何其芳能够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依据不同意识形态去创作作品,本文也尝试着深入何其芳内核的中心意象,去探析何其芳内心深处楼台、古墓池塘等所代表的更深层次意义。众所周知,何其芳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小就身居大院,长长的台阶、黑洞洞无人居住的楼群,给予了何其芳深深的孤寂感,加上何其芳长期与怪人相处,面对严厉父亲的教导,所接受的教育与平常不同,并非是私塾先生认真传授学生知识,而是私塾先生痛打学生,长期如此使其具有心理恐怖症结。而这一切一切似乎与“楼”相关联了,如此种种对他童年生长造成不可磨灭影响。而著名学者弗洛伊德认为也正是因为何其芳有了这段难以忘怀的幼年经历,使何其芳在创作中始终将楼台、古墓等象征意象融入到自身作品当中。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出发,创作能够有效释放心理压力,而这些意象多次出现在何其芳作品中,或许其想通过作品同众多读者引起情感共鸣,通过上述所要表达的意向,能够让我们走进何其芳内心孤独世界中,进而更深层次解读他的作品。

上述中提及到何其芳创作很大程度上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在他早期散文创作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他作品中所发觉的意象并不能用平常思维加以理解。再有,何其芳除了热爱散文创造外,还异常喜欢辞赋等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富有戏剧性的小说情节,可能是受和方面因素影响,使得何其芳散文中也有表现志人志怪等一些源远的故事。何其芳非常擅长将自身情感融入到自己创作当中,通过某种意象的过渡,将真情实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是他创作特色之一,当然其中不乏透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擦出理想智慧的火花。如若简单站在何其芳自身角度出发,创作过程中很容易将自身情绪融入其中,或喜或悲。从情绪创作这一点来看,与朱自清、周树人等知名作家有明显不同,因为情绪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又决定了他的散文作品的难以把握、艰涩、贵族化倾向。

仔细阅读何其芳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作家有很大不同,例如:朱自清的《草》,通过这部作品引申出来的无非就是文学形象、意象等,其中缺乏生活实在性和感性经验,就像狗象征着势利小人一样,但是若没有分清楚还会将其视为忠诚,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现实,但是意味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倘若以此为一个参考对象,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就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但是在审美领域给我们提供的空间和视野,恰恰是处于两个领域作品。值得一得的是,在创作过程中不乏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也有可能作品中某一形象代表的就是自身形象,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要想更高吸引读者,起到意想不到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感情经验和理性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何其芳早期创作、中期创作和后期创作风格不一,也就是说其技法、风格等都在不断改变。本文尝试着从深层次去分析原因,何其芳自小拥有非常人经历,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其逐渐面临现实并且坚定不移融入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阵营当中,与当时代的诸多人民群众统一战线,这是他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所在。或许这也是他不断改变创作风格的原因所在,或者是他承受压力过重,不愿意去保存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究竟是何原因不得而知。

结语:纵观全文,何其芳早期散文的意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通过对其不同角度、多个层次分析加上情绪化意象,不可否认对何其芳的了解逐渐深入,但是却无法把握其创作风格。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感伤,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中国文人、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方式,透视出早期何其芳对艺术非功利性价值取向的探求,至今都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小芳. 焦虑体验:思想进步与艺术退步的失衡――浅析焦虑体验对何其芳散文创作风格转变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2] 曾琪. 感悟生命的孤独――何其芳《独语》赏读[J]. 名作欣赏. 2008(24).

[3] 林美钦. 何其芳《画梦录》的思想意蕴探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作者单位: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