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疗O2O的那些致命死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疗O2O的那些致命死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难以消除痛点、盈利模式不清以及监管政策不明等都将成为医疗健康APP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互联网+”热潮中,医疗健康o2o已经炙手可热,但它们受到的追捧可能与其真正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匹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额将近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但交易量高达65笔,其中A轮交易量最多,占总交易量的48.8%。互联网、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跨界融合,欲先布局以分食这块百亿量级的潜在“蛋糕”。 医疗健康数据不仅涉及个人隐私也

触及医疗机构的“核心利益”是医疗

020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蛋糕虽大,要吃到却并不容易。难以消除痛点、盈利模式不清以及监管政策不明等都将成为医疗健康O2O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国内医疗行业痛点的确很多。例如,资源分布不均且使用效率低、信息共享不畅、用户体验差,等等。

这些痛点,恰恰是集连接、智能和体验三大基因于一身的在线医疗行业的机会,但能真正提供解决方案的APP屈指可数。

而作为“互联网+”生存基础的数据更是医疗健康APP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面既有国家政策的缺失,也有医疗机构自身的利益考量,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高度管控的现实中,“自由”的O2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盈利模式不清

公开消息称,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统计显示,预约挂号与问诊咨询是移动医疗APP数量最多的两类应用,其次为资讯文献类与医药服务类。

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挂号问诊环节共获得62笔投资,其中32笔披露金额,共计29.2亿元,仅次于健康保健环节。

挂号类APP 的初衷本是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但实际应用效果并非如此。《报告》指出,“挂号仅是渠道互联网化,缺少资源分流功能。”因为目前挂号平台为吸引用户,提升流量,努力将三甲等知名医院号源纳入,而病患在挂号平台也有很强的方向性,基本已锁定好医院科室。这实际上将更多的病患导入三甲等知名大医院。

而诸如杏仁医生、青苹果健康等基于“熟人医患模式”的医患沟通平台,医患线下认识然后转到线上可以方便的咨询和随访。这些APP旨在降低医患沟通成本、帮助医生沉淀个人品牌,需求看似明确,但从医生端来说,由于缺乏临床研究价值和经济利益不足,对于普通病患的随访意愿并不强;而患者端大多只会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使用,也属于低频需求。

与痛点把握不准、需求不强相比,盈利模式不清对于医疗健康APP来说可能更“致命”。

“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的投资热情不减,但有些企业经过了A轮、B轮乃至C轮融资后依然没有明确可期的盈利模式。”百度医疗事业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果前期资金不能良性回收,未来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例如,春雨医生去年8月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大用户量和增加医生补贴。但其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向B端销售私人医生服务。

“这样带来的收入与补贴医生的费用相比杯水车薪,企业一直在贴钱。”业内人士表示,医疗健康APP目前的三个主要变现模式(广告、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都还不成熟。

此外,由于移动医疗尚未被纳入医保范围,也难以满足用户通过移动医疗降低医疗成本的需求。但目前阿里健康、春雨医生等已开始与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生态圈。

行业政策监管的缺位、用户与企业接受度低也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TalkingData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政策监管体系未成形、网售处方药政策未落地、线上问诊受政策制约、移动端医药安全权责尚不明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数据障碍难以逾越

此外,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上海证券研究所报告,国内普通消费者对移动医疗APP的关注因素,排在首位的便是隐私和安全,占比高达42.9%。

医疗健康APP实时、动态、持续搜集和接收用户的整个健康过程的所有记录,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疾病咨询、就医记录、慢病管理以及无线设备监测的生理指标和体征数据等。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的积累,服务器储存的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多,能否保障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将成为一款APP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但是如何保护隐私,APP的安全标准谁来制定?医疗数据中哪些能提供给第三方,哪些不能提供?目前没有答案。

多位受访的从业者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疗健康APP得不到数据,无法进行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原本开放的服务平台,正在转向封闭系统。

河南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医院没有向第三方平台提供数据的动力,不愿意将这些数据共享,除了保护患者隐私的考虑外,很大程度上会顾及医院自身的利益。

这位负责人认为,医院的医术是有知识产权的,不同医院之间治疗水平就体现在一张张的处方上,“数据都公开了,加上医生可以多点执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没了。”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医疗APP存在方向性错误,如果脱离医院,终究要失败。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处于医院内部信息化改造、无纸化办公的层面,远没有达到医院“去中心化”的阶段。

事实上,在涉及医疗数据的领域,由数据安全隐忧带来的影响的远超公众的想象,即便是不直接对应处方的医保数据也难以对接外部大数据。

2009年“中美医保创新示范项目”在河南新乡启动,这是中国首家健康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由新乡市人民政府与美康惠管理咨询(河南)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从2013年开始由新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合作建设。据了解,该项目至今已投入3.8亿元人民币,但建成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核心障碍是“信息数据的保密问题”,即该大数据平台无法获得新乡市医保局的相关数据。

新乡市医保局一位官员表示,大家都知道这套系统很先进,但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不得不谨慎,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不知道哪些数据能给,哪些不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