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乡村公益而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乡村公益而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与起源

面对乡村失学儿童比例逐年升高以及因经费不足而不断撤并教学点的现状,一直关注基础教育的维思平建筑师希望通过一己之力,集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帮助那些由于校舍老旧而无法延续的乡村小学,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于2009年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穷困地区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选址考察,最终选定了面临撤并危险的休宁县双龙小学。

在项目初期,维思平建筑师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源形成强大的公益慈善联合体,同时整合一批著名企业、大学、专家参与设计,从策划、选址、设计、建造、监控到后续检测全程深度参与和把控。这次公益行为得到了多方的肯定与支持,前后不同程度参与此公益项目的人员达1700人之多。

其中,安徽省休宁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在选址、地方报批和老房改建等方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了全程的财务管理,保证每一分钱在项目建设中的落实。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作为该项目的协助设计单位,主要负责结构部分的设计;场地策略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小村教授及其小组完成;结构策略顾问由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王小平教授担任。基础工程和室外(围墙)、临河挡土磅、升旗台等由黄山天宝建筑有限公司施工,安徽省众城集团进行施工管理。主体钢结构、保温岩棉彩钢板、阳光板工程、休宁亭竹木复合板分别由北京筑巢公司、利成达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材料,北京中海安盛劳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富建安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安装。休宁县木工学校建造教学桌椅。休宁亭由李家立先生捐赠,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Vito Bertin教授设计并监督搭建。在项目工程进行期间,双龙村的村民们也加入了协助搭建的行列。建成之后,还有很多企业组织员工向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书本电脑。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起为学生们建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场地与空间

在设计初期,维思平建筑师与同济大学的朱小村教授及其小组、同济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完成了双龙小学的场地策略。基地原有两排教学楼,考虑西南侧教学楼已为危房,无法容纳拥有七个年级的双龙小学对功能的要求,设计中保留距村落主巷较近、光线条件较优的东北侧教学楼,拆除并排的西南侧教学楼,沿场地西南侧垂直于河岸方向兴建建筑,以形成新老建筑的对望。但由于西侧围墙及树木的遮挡,校园的可视性并不高,为此建筑一端出挑于河岸之上,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打开校园的西侧。新建建筑的主要功能由建筑中部的七间教室和建筑两端头的活动空间组成,改建建筑则承担生活辅助和教学辅助功能。

公益慈善联合体:休宁县政府、休宁县教育局、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维思平建筑设计

业主: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教育局

小学捐赠方:维思平建筑设计

项目管理单位:维思平建筑设计(吴钢、孔晓丽)

建筑设计:维思平建筑设计

主设计师:吴钢

设计团队:吴钢、谭善隆、周涛、白云祥、于菲、孙海渊、樊璐、王丽娜

协助设计: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场地策略顾问:朱小村、雷朴实、孙璐、罗璐、李敏、谷凌一、潘西京

系统策略顾问:朱竞翔

结构策略顾问:王小平

休宁亭设计师:Vito Bertin

休宁亭捐赠方:李家立

施工管理单位:安徽省众城集团(穆士举)

施工单位:黄山天宝建筑有限公司、北京中海安盛劳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富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供应商:筑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利成达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

获奖:2013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最佳小学设计入围奖、2013 WA 20+10+X awards、2012第三届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入围奖

用地面积:3420m2

建筑面积:771.5m2(新建507.6m2,改建263.9m2)

设计/竣工:2010年/2012年

摄影:陈尧

对小学生而言,需要尺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对村落而言,需要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因此,巧妙利用新老校舍两栋建筑的规划布置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功能不同、大小尺度相结合的场地,既能拥有教学组织活动所需的大尺度村落广场,又能提供孩子自由活动所需的小尺度操场。场地与建筑之间通过有屋顶的走廊和建筑两端的活动空间相连,为孩子提供遮风避雨的半开敞活动空间。此外,利用场地的边缘、阶梯、栏杆等可依靠处,提供适宜孩子聚集并观察周围活动的空间。

村落西侧建有小学专用的百米沿河步行道,北侧与小学主入口连接,南侧则直接与村口的小桥连接。小学东侧入口与南北向的村落主巷相连,巷道两旁的建筑多为2~3层,街道尺度怡人,村落的人流交通汇聚于此,成为学校与村落联系的通道。由沿河步道向北进入小学的主入口,便来到新校舍最西侧的景观平台,再向北延伸,到达次步道尽端是位于校园西北角的休宁亭。“亭者,停也”,此空间是步道与校园的一个重要节点,既可一览整个校园,又可观河道景观,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集休憩、读书、观景为一体的场所。休宁亭的建造形态取自《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整个亭篷使用杆与片的穿插杠杆而成,自成结构体系,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造型与气质

双龙小学轻盈如纸的“折纸屋”造型,恰如其分地呼应了皖南当地的建筑气质。皖南的建筑风格,以粉墙黛瓦、五岳朝天的民居为代表,融合了婉约、清秀、灵动的人文情感。双龙小学轻盈如纸的屋顶折线造型,以及灰色的主体钢结构,很好地融入了周围水墨画一般的村落环境。建筑造型的设计原则是直接展露出结构和材料的本来面目,深色的轻钢结构在视觉上清晰可见,如同传统的木质结构,彩钢板和阳光板分别塑造了教室的内外空间和不同尺度。

结构与建造

如何建造新校舍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与环境。为了及时给孩子们一个明亮、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故安排在暑假期间集中完成建设工程,把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采用预制轻型钢结构来建造,避免大规模使用破坏自然环境的粘土砖和大块石材,同时避免重型施工器材的使用,全部人工组装。建筑主体只在三周内就完成了,很多村民甚至没有察觉到这里曾经有工程进行过,可谓无声无息。

双龙小学的建筑结构是经过多方专家参与论证和研讨而得到的成果,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朱竞翔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的王小平教授,持续了将近一年,最终经过杭州华信设计研究院计算定案,既优化了用钢量,又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合理。

结构整体采用预制轻钢结构搭建,其特点是:工厂预制化强、自重较轻、运输方便、抗震性能高、施工安装简单、结构搭建工期短。主体结构由48排、间距1.9m、跨度5.7m的框架组成。桁架中的柱子一分为二,由两根截面尺寸为50mm×100mm的矩形方钢通组成,使柱子的尺度表达更轻,以适合小孩的尺度。梁则采用两根上下排列、截面尺寸为50mm×70mm的矩形方钢通,钢通两侧均利用间隔的连接件固定。竖向支撑与地面直接固定,所有构件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无需湿作业。采用人性化的建材尺度,窗的高度与孩子的身高相仿。构件大小和重量也符合工人直接搬运所能承受的范围。标准化的建材和建造方法使施工质量更可控,也更易维护。节省的维护成本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到孩子身上。

在项目前期,建筑师在北京怀柔进行了相关建造的实验与研究,搭建了校舍建筑的一跨,用以论证其结构和围护墙体的连结、阳光板和窗的安装密实度,并检测各个安装节点的合理性。通过实验不仅及时调整了不够合理的节点构造,还掌握了整体施工流程,并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

同时,建筑师也做了一个1:1的休宁亭模型,提前解决了可能遇到的问题,保证了后期现场搭建的顺利进行。该模式也为建筑师未来做相似的结构积累了经验。针对学校的保温、隔热效果,特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的建筑物理研究队协助进行后期检测,收集数据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做准备。

气候与生态

针对皖南夏天湿热、冬天湿冷的气候特征,建筑师积极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来解决隔热、通风和保温的挑战。外墙围护材料采用岩棉保温板,保温效果良好且自重轻,使之能够悬挂于整体轻钢结构内侧,避免冷桥提高保温效能。建筑最外层采用聚碳酸酯多层板(俗称“阳光板”),此材料置于轻钢结构外侧,同时是建筑的表皮,材料本身的透光性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通透的表情。

外墙围护材料与防水材料之间形成从南立面延伸到屋面的空气隔层。夏季时,打开南立面底部的外层窗户,气流通过空气间层流动,起到拔风作用,有助带走屋面的高温,提升整体隔热效果;冬季时,关闭南立面通风口和窗户,经太阳加热后的空气层则起到保温作用,房子就像穿上一件轻巧而透光的棉袄。另外,窗户高度亦有考虑,南面进风窗高度与孩子身高相仿,北面通风窗则置于高处,对应夏季南风流向,改善室内舒适度,减少使用电风扇的频率。

细节与关爱

在研究和建造过程中,建筑师在每一处建筑细节用精巧的构思体现出对孩子的关爱,也普及了学生和村民对现代建筑的认识。用孩子们亲手画的水彩画装饰教室的外墙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人翁精神。在不同的教室采用不同颜色的桌椅,针对不同身高的小朋友采用高矮区分的桌椅,在教室的后排留出存放书的空间,让孩子们每升一个年级都有耳目一新、不断成长的感觉,启发他们的创造性。

教室完全按照孩子的活动空间量身打造,室外的活动廊道,宽度控制在2.1m,足够在放下板凳的同时让孩子自如通过。新校舍有7间教室,供6个年级和1个学前班同学使用。考虑到当地雨水充沛,我们利用校舍外表皮的阳光板建成东西两个室外篷下空间,为雨季提供室外活动场所。西边平台与主入口连接,可观河道景观,东侧平台设置了新的乒乓球台和活动场地。降下的屋顶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安全,也能遮风避雨。

教室入口处设有1.9m宽的外走廊,为教师、学生在下雨天出入教室留有缓冲空间,可在此空间收开雨具和休憩。建筑采光面均采用聚碳酸酯多层板,分布在南北立面和天花板上,将自然光线折射成散射光,形成明亮均匀的室内光线,保护孩子的视力。

意义与价值

双龙小学是维思平建筑设计组织捐助、研发、设计、施工的一项公益研发建筑工程,很好地保护和改造了该教学校区,避免了很多孩子因学校撤并而失学。随着新校舍的投入使用,很多因为曾经老旧的教学环境而被迫离家求学的学生再次返回到这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小学中。

双龙小学可谓是一个从建筑、环保、教育和社会公益等各方面多赢的典范项目。在建筑上实现了一个可复制的轻钢结构的建造体系,此种体系建造更快捷、更环保、更安全。从社会责任上讲,此举不仅仅是捐赠行为,更体现了建筑作品本身对人文、环境和社会的关怀。此外,其探索和提出的“教育、建筑、社会”三赢的可持续公益模式,直接改善了孩子们的上学环境,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让我们倡议全国的有识之士共同伸出炙热援手,将爱心传递到贫困校园,共同关注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让孩子们“未来学校”的梦想不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