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育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育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育理沦和实践中存在一些混淆不清的地方,这是造成美育补短不佳、短板更短的关键问题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个性协调发展,是我国非常明确的教育方针。但是迄今为止,在我们各级各类教育实践领域,美育都是最薄弱、最被忽视的。“短板原理”告诉我们,忽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教育整体的实施效果。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美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混淆不清的地方,我认为,这是造成美育补短不佳、短板更短的关键问题。

是美育,也是德育

我们一直很重视德育,效果却难尽如人意。其实,美育和德育是分不开的,忽视美育,也就忽视了德育;与德育无关的美育只是形式美育,非完整美育。

蔡元培先生将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喻为人的生命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其中德育被喻为呼吸循环系统,美育被喻为神经系统,两者各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又共同贯穿和塑造了完整的人格。

德育和美育都是关于人性的教育,相成相生,不可分割。德育是塑造人的美德美行;美育也塑造人的美德美行,此外,美育还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趣味、美的欣赏力、美的表现力、美的创造力等,其对人心和人性的塑造更立体,方法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认真做好学校美育,也就辅助了德育,有力支持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美育的根本,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美的事物,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因其形象、生动、自由和丰富的特性,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容易让人动心,更容易激发起人们向往美好的高尚情感,更容易让蒙上灰尘的灵魂,接受最痛快的洗礼。

如孔子所说“成于乐”,这就是美育对于确立人心、铸造灵魂的作用。

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毫无疑问,艺术是美育内容的一个重要且主要的构成部分。准确说,美育是以审美尤其是以对艺术的审美,来发挥全面育人作用的。需要特别提示的是,这叫“艺术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因为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艺术技能的特殊人群教育,这不是普通教育中“美育”的目的。正如蔡元培先生反复声明的:“我向来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而引者或改美育为美术,误也”,“我所以不用美术而用美育者”有两大重要原因,一是美育范围远大于美术,“不是美术二字所能包举的”;二是因为受教育对象不同……“要之美学之中,其大别为都丽之美、崇闳之美(日本人译言优美、壮美)。而附丽于崇闳之悲剧,附丽于都丽之滑稽,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

普通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审美素质的人,包括艺术审美素质。一个人具有“审美素质”和具有“艺术素质”并非同一概念,

“有人可以将吹拉弹唱舞蹈等艺术技能演绎到较高水平,却未必具有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有人唱歌会跑调,绘画下不了笔,却能够透彻地欣赏艺术的美,乃至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因此,尽管美育的典型形式是艺术教育,但美育却不等同于艺术教育,更不等同于画画和唱歌等简单的艺术技法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美育的现象化表达关键是“化”和“润”。在文艺工作座谈会(2014)上发表的讲话中,有三处提到“灵魂”,两处提到“心灵”,准确阐述了优秀文艺对人的积极影响作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以艺术育美的美育思想。如果艺术作品,不能唤起学生对伟大人格和崇高心灵的审美体验和向往,没有“化”雨“润”心,而只是重视艺术技法,那就是买椟还珠了。

那些陷入专业或职业培训,把“艺考”当作“低分考生的出路”,专门进行考点训练的应试类教育等,更是远离了学校美育的实质。如果不正确认识学校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课程的价值,盲目增加艺术教育分量,看似加长了美育短板,却是加偏了短板,缺口依然存在,还造成新的教育浪费,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如此,学校美育会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

美育,不仅是道德美育、艺术美育,还包括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科学美育等,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才能够系统实现“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支持“以德树人”“以知育智”“以动育体”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此次《人民教育》“改进学校美育”专辑的文章,是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育研究中心的赵伶俐教授带领下,硕士、博士们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实验点联合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赵伶俐教授的导师刘兆吉先生首先提出“美育心理学”,并主持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美育心理研究”。她作为刘先生首届“美育心理学”研究生,继承先生遗志,带一群志愿者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这支朝气蓬勃的美育队伍坚持美育研究20年,创设“综合美育课”,提出并实践了综合美育、艺术审美化、学科教学审美化、校园文化与潜在课程审美化、学校管理审美化等“五圈美育课程体系”,编写幼小中大美育实验教材,探索审美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等,用实验和实践证明了“美育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这些文章对于重新认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重建学校美育系统,改进美育教学,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培养这样的人,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作者系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文化美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