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多次间歇蓝光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治疗),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911%)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多次间歇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75

新生儿黄疸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红细胞裂解释放过量的血清胆红素,并在体内过度积聚引起患儿表现出巩膜、皮肤、黏膜、体液以及其他组织黄染的病证[1]。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极高,目前大概1/2以上新生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患儿可能会损害患儿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即使患儿有幸存活也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2]。蓝光治疗是一直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外治方法,目前临床上采用蓝光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治疗方式。为进一步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100例患儿分别进行次间歇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根据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组织黄染症状,经过抽血化验检查肝功能均正常,断定为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性以及生理性黄疸,同时排除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以及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患儿[3]。现将所有患者按照蓝光照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0例,女25例;胎龄27-45周;出生体重12kg-36kg;早产儿10例,足月儿43例,过期产儿2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胎龄28-44周;出生体重11kg-37kg;早产儿9例,足月儿45例,过期产儿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纠正酸中毒、应用酶诱导剂、给予白蛋白营养支持、抗感染、补液等措施,若患儿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应考虑输血治疗。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应该立即处于黄疸高峰期的患儿进行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抽血检查,并于48h后抽血复查,再次检查患儿体内的总胆红素以及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值。

121对照组。所有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天连续进行16 h照射,每天进行1次照射每个疗程为3-4天。

122观察组。所有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采用双面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进行短时多次照射,每次蓝光照射的时间为8h,一天进行2次,第一次与第二次蓝光照射的时间间隔在4h-5h左右。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天应密切观察两组患儿面部变化、皮肤黄染以及神经状况,每天定时应用胆红素测定仪对患儿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关注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同时应观察并记录患儿是否出现腹泻、皮疹、发热、发热、奶量减少等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全身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组织黄染完全消退,其他伴随症状也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达到正常值。有效:患儿部分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症状消退,伴随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值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无效:黄染及伴随症状并没有消退,胆红素值无明显变化。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 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蓝光治疗的疗效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

22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进行蓝光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分别为(28787±453)μmol/L、(29234±442)μ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5321±403)与对照组(15498±3024)μmol/l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具体如表2所示。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机制极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相关数据统计,有25%-40%左右新生儿在出生后7d左右会出现黄疸症状[4]。据国外数据统计报道,因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新生儿占所有儿科住院部患儿的比重最大,部分未结合型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极易发生核黄疸(胆红素脑病),会对患儿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损伤。蓝光照射是目前社会公认的一种最为安全、有效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分子可吸收的最高波长在455nm-465nm之间,而蓝光波长介于425―480nm与其吸收波长最接近。在蓝光照射下,未结合的胆红素会经光氧化以及异构化作用后发生相关变化,使IXa Z型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IXa E异构型。由于IXa E异构型胆红素具有水溶性,因此可经尿液排出体外或经胆汁排泄至肠腔,降低已升高的胆红素。采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及浅表组织可不断转变皮肤表层胆红素,从而导致治疗目的。肖富明等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与蓝光治疗,结果显示蓝光照射治疗的退黄效果更加确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患儿胆红素值下降更迅速,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但光疗治疗对患儿的刺激较大,极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本组研究表明,不论采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还是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分别达到945%和911%,与肖富明等研究报道相符。同时经进一步研究分析,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后发生腹泻、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467%)明显高于多次间歇治疗(109%),本组研究的持续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黄海波等[5]研究结果(383%),考虑可能是与样本取量较少有关。总而言之,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但采取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新春,赵龙英,段忠会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2008,16(6):201

[2]赵梁育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原因及诊治分析[J]医护论坛,2010,7(28):159~160

[3]肖富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53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6(11):39

[4]刘月利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6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5):327

[5]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4(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