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今天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特殊环境: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成长要求强烈,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日趋复杂,文化中的人性和自觉因素膨胀。在此背景下,教育应该如何――我们将其定义为参与中的主体性成长,文章从实践性思考的角度展示这种参与式的教育实验开展的一般性过程与经验反思。

关键词: 学会参与 学生主体性 学生发展 思考与反思

一、“学会参与”教育的价值

曾有人总结当前教育的危机为:“用昨天的知识,教授今天的学生,去过明天的生活。”对于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人而言,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危险的。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鉴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关系,必然要从分析社会入手。未来社会的特征可以从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波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向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这不仅保证了集体的效用,而且也是谋求个人幸福,掌握日常管理社会与控制事物的权力,走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之道的先决条件”③。

从我国情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剧这种挑战和震撼,也更为迫切地对未来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⑤这种要求突出表现在人的主体性方面,即未来的公民是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是具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学者指出:“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正确的选择,都是要有人,且富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同样要靠主体精神的人来实现。”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活力,积极投身到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求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这个时代需要能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需要靠这样的新人来创造未来”②。

因此,我们把使学生具有二十一世纪公民素质的起点放在“学会参与”⑨上。对于学生来说,重在“学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转变观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承认学生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又承认学生潜在的主体能力及发展的可能性;第二,调整目标。确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小学生培养目标;第三,寻找方法。探索让学生学会参与的方法,进而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做人的方法。

二、“学会参与”教育实验的实践思路

“学会参与”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参与”和“发展”,这是教育实验的灵魂,也是实践关节点。学生在“学会参与”教育中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得到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⑥只有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优化,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主张“让学生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具体包含三层意思: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

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是未来社会对人类的呼唤。“学会参与”将“学会学习”作为首要内容研究,并试图找到在操作上的支点,为此提出“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构想。

“学会学习”比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学会参与”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习者的亲身参与才会有效。

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

“学会活动”是“学会参与”教育的基本学习形式,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本参与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学会活动”就不可能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⑤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以参与活动促进发展”,是“学会参与”教育的重要观点和实践策略。我们强调主动学习,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实践,变被动消极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使学习成为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活动。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活动实现。

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均以“学会活动”为中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我们认为,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现存知识的传承过程,更是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过程。通过这种交往与沟通的过程,不仅完成知识的传播,而且实现为人处世方式的授受,对学生生命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会参与”教育以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新人为根本目标,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两大基础目标,让学生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做学习的小主人、做活动的小主人、做集体的小主人、做生活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并将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学会自我评价作为具体的操作目标。

三、“学会参与”教育实验的实施经验反思

在“学会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1.动与静的关系。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是在活动中学习的儿童教育的基本特征。“学会参与”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学会活动,在参与中学会做人。但这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其另一个方面应是动而有度,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所谓动而有度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得到的刺激不能过分强烈,若过于兴奋,就会受到抑制而得不到有效发展。因为学习也需要专心,需要全神贯注,需要安静下来认真思考。有了动才会有实质意义的静,有了静才会有真正有效的动。

2.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⑧。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自由的经济,个人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全部活力。市场经济又是一种讲究秩序与规范的经济,个人不能无限度地自由发挥,必须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单方面强调个体活力而不接受规范约束,只会使市场陷入混乱状态;过度地注重规范约束而轻视个体活力,又会使市场因缺乏竞争而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服从市场经济的活力应当是遵守秩序的活力,自觉受规范约束的活力。这种秩序和规范意识越强、越自觉,恰恰是越具有活力的真正表现。这就是说,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有个人活力,又能接受规范的约束。要实现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和谐统一,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完成。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

“学会参与”把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应当表现出积极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合理想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应十分重视教育过程。我们把现代教育不仅看作是一种水平、一种目标,更看作是一种过程。因为,一种教育如果能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那么这种教育已经离理想的教育不远了。因此,我们也就始终使“学会参与”教育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追求教育的结果,更追求教育过程的有效展开。

4.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教人做个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学会参与”的研究,就是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的。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现在的教育为其终身服务,使其终身受益。当前,学生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全部活动,使学校生活成为自己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不断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在学校生活中,他们的发展潜在力得到了充分的开掘,认知能力获得了极为有效的发展。学生有了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与动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道德面貌才会有大的飞跃,才会逐步积蓄日后成为时代新人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他们投身社会后积极进取的强大支撑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参与意识与参与动机等要素有健康的发展,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从而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充满自信,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总之,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意识等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是知识、技能、思想等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这部分因素之重要,很少被人所注意,甚至很少被教育者所注意。唤起学生的天然条件,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是“学会参与”教育的核心思想。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

②③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参考,1999.7.

④叶澜.教育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06.

⑤叶澜.新基础教育语丝[J].山西教育,2004.18.

⑥叶澜.新基础教育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6.07.

⑦叶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

⑧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⑨“学会参与”为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的教育实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