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科学的“衔接”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科学的“衔接”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笔者从不同学科、初中小学、生活与科学、科学内不同知识、不同章节等方面阐述了“衔接”教学,从而来加强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 初中 科学 衔接教学

所谓衔接,其词语来自电子信息词汇,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他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同样,笔者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对科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知识整体也深有体会,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感觉相关知识点独立有余、联系不足,从而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善于“衔接”教学。

一、不同学科知识的衔接

让学生回到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图式中去,熟悉和新课相关的不同学科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以不同学科知识进入的“临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会得出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对这个定律的理解,一方面我们当然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联系有关数学知识,也即数学中的正反比例关系,那么,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在学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知识时,就可以与体育学科“衔接”起来。科学中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赛跑比赛中往往都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长短,用V=s/t表示,也可以归纳出在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也即时间越小,速度越快!这样既使学生懂得赛跑时以记时而不是速度来比较快慢的原因,也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小学科学的衔接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较为浅显,联系生活实际更为紧密,语句表述通俗易懂,如涉及到CO2的知识,它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通过简易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并简要举例说明,饮料、呼吸、蜡烛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让小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则对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不仅用专有符号化学式表示其组成、反应,而且也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其性质,以及由其性质决定的应用,如干冰可作致冷剂。由于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为初中学习与二氧化碳有关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各学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要通读小学科学教材,对本学科的教材编排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明确你所教的内容是由什么内容拓展与延伸而来的。只有这样,中小学的科学教学衔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取得实效。

在讲授《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可以从下面的问题引入新知识:“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有水的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钟罩把它罩住,实验结果如何?这一实验说明什么?”然后,按教科书上的内容,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从中领会这一实验设计的意图,从而推断空气的组成成分,指导学生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

三、生活与课堂知识的衔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景的来源有多方面:学生已有的经验,生产和生活实际,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等。

这个其实就是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会伴随着长腋毛和、女孩发育、男孩喉节突起和长胡须等第二性征的出现,这些现象或许会对初中学生造成困惑、心理压抑,但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还可以注意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学会控制冲动、自重自爱。

又如超载超重车辆不准上马路行驶,若上路被交警发现要从严从重处罚,为何呢?作为初中学生就可以联系科学知识,因为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即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超载超重车辆会使马路发生形变,马路形变就是路面受损,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向家长说明原由,避免超载超重车辆上马路行驶!

四、科学内部不同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和连接,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内容不是纯粹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教师也要善于对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如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这是生理结构原因,若用物理知识分析就是:眼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前,如果矫正就用凹透镜。

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的产物,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能灭火,这就涉及到物理性质,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覆盖到火上,同时也涉及到化学性质,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样,二氧化碳二类性质合在一起,就确保了CO2的灭火作用。

五、科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初中科学的内容大多是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章节间科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

在初中科学中不同章节也是相互联系着的,以力的知识为例,在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中较系统阐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为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水的压强》有关压力知识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力的基础知识作力的图示,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引伸出有关压强的知识。

同样,在同一章,不同节内容之间也存在着循序渐进的关联,例如八年级(上)第4章《电路探秘》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讲述的是哪些物质易导电、哪些不易导电,并简要分析了原因,进而引出电阻概念,而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在前一节有关感性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都是有关系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新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诚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做好这个“转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极实施“衔接”教学,而且在实施“衔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初中科学实施“衔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互相平等、合作教学的师生关系。只要这样,“衔接”教学就会成为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关广鹏.侯跃平 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视域:概念转变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

[2]徐水琴.三位一体构筑小学初中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绍兴教育,2010(4)

[3]黄亚婷.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4]王露萍.试论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