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前言
在实施水土保持建设战略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利用一切可行性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参与,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因此,要想找出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各个地区必须积极开展对水土资源现状的调查工作,进而根据国家政府颁布的《生态建设规划》具体要求,来编制各项规划工作,例如:山区水保规划、水土修复规划等多种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由于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还未完善,因此,还需要从国外发达国家吸取比较先进的经验,并结合当地自然规律,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合理科研,从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这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当前我国水体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情况分析
经过近些年来的大力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比较贫困的地区要增加人们的收入并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第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切实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整治,将环境改善和保证粮食安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对各地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减小贫富差距。国家对于涉及到开发技术的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进而探索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指导水土保持生态建设[1]。
四、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措施研究
1.政府要适当进行宏观调控
为了满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的要求,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为完成目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计划,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国家应该协调好农业、水利等工作,从而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现象[2]。
2.使用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先进技术
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先进技术,例如:生物工程、耕地技术等,改善耕地条件,扩大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地蓄水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
3.提高水土保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一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一个水土流失联合体,主要包含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进行全方位、统一、系统的评价。需要要求企业的治理规模适中,不仅要避免平均主义,同时还需要有效的规避因资源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出现[3]。
4.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制度
在不断总结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以及管理方法,完善水土流失的各项法律法规。
5.创新机制
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治理者收益的原则,并建立多元化、企业化、市场化的治理机制。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价格体系,适当调整开发资源方向,提高资金利用率,使水土治理效果内在化,推动水土治理的发展进程[4]。
五、水土保持建设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现如今,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首先,要按照自然发展规律,主要是控制地表径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将地区范围内的山、水、林、农等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取保土耕作措施,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2.加强水土的防治工作
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预防监督制度,同时还要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开发项目作为发展的重点,提高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将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全面、多角度的对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进行深入调查,从而规范社会大众和工作人员的水土保持行为,不留任何漏洞,从根源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对故意破坏水土保持工作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法律处罚[5]。
3.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很多水土保持工作的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甚至对水土保持法也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在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达到执法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执法人员的形象。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学习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必要时还要学习其它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应该确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进行依法管理,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4.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
为了提高社会全体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和各大媒体取得联系,通过各地区的典型素材进行水土保持宣传。目前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国家也将水土保持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全体人民的水土保持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营造和谐、良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氛围。
5.正确处理好执法和收费之间的关系
水保监督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就是水保监督执法和收费。从某个角度来讲,收费工作顺利开展应该有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执法人员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又要根据本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水土流失现状,制定合理的水保收费标准。在收费的过程中,执法人员的证件、收据等需要合法,要向被收费企业出示必要的证件[6]。
6.各级行政单位要协调配合
从总体上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比较晚,因此,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并不是很健全。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很多执法人员感觉在执法过程中非常困难,根本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和刑事执法比,水土执法的力度不够,再加上水土保持执法行为都是要经过地方政府批准后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导致当前水行政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水利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多部门检查体系,从而将监督工作推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努力完成水土保持监督任务。只有人民群众和部门联合治理水土流失工作,才能及时发现水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监督质量,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社会效益分析
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社会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思想效益和文化效益等。
自从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对于农、林、牧、渔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温饱的问题,促进了加工行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这对于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具备很大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增强防灾能力,有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具体可以描述为: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土地不受石化沙化影响、减轻风蚀及其风沙的危害、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恶性循环,从而真正促进人们致富。
七、小结
总之,水土保持主要是以有效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的目标。没有一定的生态效益,那么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在这三个效益当中,经济效益处于最为活跃且最积极的一个因素,社会效益属于最终目标。我们一定要以经济效益作为开头,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丹,王玮,孙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6-57.
[2]王政.生态修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8),89-92.
[3]梁宗锁,左长清.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3(4),102-104.
[4]陈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09(5),78-79.
[5]刘乃君.气候变化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1(10),89-91.
[6]任宇.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水利经济,2009(4),90-94.
作者简介:刘迪(1989-)男,甘肃省西和人,本科,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