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具体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美国教育领域开展翻转课堂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积极引进这一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更新与改革。本次研究站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角度,探索翻转课堂在其中的教学实践,最终在确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后,总结改革思路及途径。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改革 翻转课堂

0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性学科,属于公共基础课范畴。该课程开展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实践以及信息掌握等全面素养,能够发挥出基础性以及先导性价值。结合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在高等院校的现状,普遍存在基础不均衡、生源复杂、人数众多等问题,如何实现该课程改革,探索其改革途径十分必要,也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出现在科罗多那州森林公园高中。教师提供教学视频材料,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的学习,这样在具体实践教学开展中,学生自主性被放大与增强,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环境中。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外成为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其一,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互换。传统教学模式师生等级十分严格,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并不平等,翻转课堂则有效改变了这种不对等状况,沟通更加便捷。

其二,基于网络平台制作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在课下解答问题,时间过于集中导致多数学生问题无法得到解答。翻转课堂充分依托网络的便捷性要求,关于课程资源以及课件都集中在网络平台,方便学生与教师的随时交流。

其三,教学方式及流程互换。传统教学流程是教师运用课堂授课,学生听讲,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通过作业温习知识。翻转课堂则完全将这种模式翻转,流程处于颠倒状态。即课前温习知识并进行自主探究,课上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交流并更深入地探讨问题,课下进行作业练习。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现状

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一,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特点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的群体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多新入学大学生计算进应用水平上并不同意,对计算机熟悉度的差异导致这种状况在大学校园尤为常见。一部分学生懂得熟练操作,简单地运用办公软件并能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受到地区差异,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基础为零。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本质具有深刻的认知,能够在心底接受课程,在课程开展中更愿意去主动研究与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操作结合,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对该课程并不重视,对计算机的理解十分片面,导致学习兴趣丧失,课程开展实效性降低。

2.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的学习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过程中,虽然是依据教学标准制定,为大一大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提供保障。但相关教学素材缺乏,造成教学内容表现形态相对单一。特别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教学实践效果无法得到综合展现;(2)教学方法层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其并不单单是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动手能力依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是整个课程开展的核心。教学方法也已经逐步由多媒体教学“一对多”的方式转变为高校机房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师生在课程主体地位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②虽然一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该课程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但分层教学管理问题依旧值得关注。

3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途径

针对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的开展状况,该课程的教学迫切面临改革。翻转课程教学实践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效解决了课程开展过程所涉及到的各项问题,下面基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革新的角度做出深刻探索:

3.1 教学内容可视化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阶段,要求将该课程当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完成课前的学习。③当然,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操作,需要教师在进行视频录制过程中,精心准备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保持课程教学视频长度处于适度状态,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在视频结束之后设置具体的测试评价题目,验证学生的视频课件观看后的效果。例如,对该课程当中“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一章节,教师视频录制过程中可选择其中主体部分,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等层面的阐述与介绍。为满足课程延伸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目标,适当添加与其他系统的对比分析,全面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翻转课程教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时限问题。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处理,需要适当修改教学内容,将课程进行合理的分解处理,将整个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与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以学生的主观选择兴趣作为衡量标准,完成资源共享。通过上述模块的处理,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的体系,有助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发挥实效。例如,该课程教学中对PS软件的讲解,由于其属于设计类的专业操作软件,涉及到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如果进行直接教学难度较大。④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分解为简单使用、图像合成、处理、绘制、高级应用等模块,学生可依据自身对该软件的掌握程度选择课程模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教学内容开放化

教学内容的开放化是继可视化以及模块化的又一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的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与时代的发展明显脱节,两者相关性与适应性降低。教师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关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将其与实际环境进行全面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翻转课堂需要重新录制视频,增强其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目标。例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的“三维动画基础”,请专业教师进行视频操作与录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学习。课程各知识点更加明确,学生学习思路更明确,有助于教学改革实践发挥价值。

3.4 虚拟与现实教学的有效融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依靠一个教学平台。高效率的学习与沟通平台,能够对打破传统的沟通机制,将传统的学习合作进行优化,学生提问与教师答疑的方式能够在平台当中直接体现。学生在充分享受翻转课程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平台所展现出的魅力。教师依据平台,对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掌握学生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⑤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展需要将虚拟化与现实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合,在两者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做出新的教学方法的全面探索。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中不懂的问题,可在完成课上与教师沟通的基础之上,课后温习视频,解决实质问题。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运用,能够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保存在平台当中,方便学生的反复使用与查询。

3.5 教学多样化考核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验证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实效性,采取的标准考核方式如下: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备课之后,教师将所学内容上传到平台服务器当中,学生可在课前对所讲内容进行温习与处理,视频学习之后课后练习进行初次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反馈。学生接受反馈答案信息,对错误答案进行验证与分析,实质上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在研究与探索中纠正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对所产生的数据,教师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展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虽然翻转课堂的应用是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的全新途径,但依旧存在弊端,需要结合我国高校该课程开展实际情况,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① 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

② 朱渔,罗来曦.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57-258.

③ 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J].大学教育,2013.13:135-137.

④ 郝兴伟,张强.翻转课堂教学:经验与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65-67.

⑤ 卓荣庆,李晓,柏忠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