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代女医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代女医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医学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女性医学家,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有一个名叫义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后来,义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人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女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惠、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痛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一时声名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的名医。

曾懿

曾懿,字伯渊,又名朗秋,清咸丰二年八月(1852年)出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今属成都市)一个官绅家庭。在她10岁时,父亲曾咏就卒于江西。在母亲左夫人的教诲下,自幼研读经史,擅长丹青、文辞。曾懿学医大约是在同治年间(1862-1874年),那时川西平原瘟疫流行,许多患者由于医治无效而丧生。曾懿既怜乡民之无辜,更恨庸医不识寒温,泥执古方之无能,于是废寝忘食地苦读家藏医药典籍,上始汉、唐,下迄清末,凡精辟之论述,谨严之方剂,都一一摘录下来,悉心钻研。而后,她给亲友们治病,不几年,居然正式行医。由于她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前来救治者络绎不绝,在群众中颇有声望。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络(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于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曾懿的思想是较为进步的。

当时正处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受了进化论和改良主义思想。她认为“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她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谈允贤

明代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婚后不久,她得了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于治好了病。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

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千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于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于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后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