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要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计划,就是教学设计。

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讲述了写好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所需注意的几个方面,除此之外,文章中还指出了当代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借此,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关键字: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和热情

Abstract: mathema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s to be effective, must be planned in advance, is teaching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main about writing a good teaching design in the require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a contemporary teachers in teaching in some of the mistakes made, take this, want to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s.

Key word: teaching design; The independent study;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教学的改革,使许多教师感到不安和挑战――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数学课?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象是一群不再那么“听话”、“顺从”,而是对数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思考、交流,爱问“为什么”的学生。我们再也不能“主宰”他们的数学学习行为了,他们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无法预料的麻烦。归根结底,引发这些问题的“原生”因素就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们。

翻开新的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此次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与以往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教师用书中的很多提法与要求,也不同与以前。虽然,我们都是有一些教学经验的新一代老师,可以说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懂得一些,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回到固定的“老套”教学模式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们没有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透彻;根本就不知从何下手;不敢舍弃自己的旧思维,进入新理念,怕失败!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将要进行的教学勾画的图景,它主题明确、结构清晰、(素材与细节时隐时现),反映了设计者对未来教学的认识和期望。而在课堂实践中,虽然会又偏差,但通常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

写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先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艺术的特点:

首先教学要有创造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最忌模式化。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是永恒的。创造性,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数学教师只有寻找最优的教学活动方式,组成最优的教学结构,建立协调一致的教学方法群,去开拓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局面,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之具有艺术魅力。使课堂教学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等。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形象性:由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它学科高,致使数学教学中必须更加强调形象性。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善于运用严密的逻辑,而且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各种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通过观察实物、实验、模型、挂图,以及电化手段等,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再次教学要有情感性: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艺术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深化学生心中的"冰块",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这正是数学学习别需要的。

最后教学要有审美性: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教学设计的美表现在既新颖别致又具体可行;既便于操作又富有成效。教学过程的美表现为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起"能设疑激趣;"承"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合"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感情;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扮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热情,举止潇洒、对比鲜明,板书内容既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事实上,教学设计的根本使命或许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为他们的发展设计一个“系统”的发展计划,让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最适合发展的机会,能够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发展自我。

但任何一个考虑周详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例外总是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下,教学设计永远不是完备的,作为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永远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最大舞台。

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如何下手呢?现在,我来简单阐述以下:

一.屏弃传统教学弊端,大力加强“问题性”教学。

传统教学设计大部分展现的是科学数学,其主要问题有:(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2)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3)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景。(4)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的运用。(5)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的整合。就是在这“五个强调,五个忽视”下,使得某些教师直接把要讲授的公式、公理、定理等直接搬到讲台上,然后针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反复设计相关的问题。一种严密的演绎式推理过程就此展开。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是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模仿,进而进入一轮又一轮的题海战术中,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们的个性,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所以,我们要坚决屏弃这种弊端,找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关于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问,我感觉我们应该坚持“四问”――问自己、问同事、问资料、问网络,与此同时,还要长期坚持与同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设计“适时适点的设问”,展现与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各种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孕育创造精神,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总是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的学习。

二.把握好“问题串”的梯度。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由若干个“问题串”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如果“问题串”中的“问题”设计太简单化,那就达不到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更应注意提炼和掌握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设计中不应该过于强调解决问题的特殊技巧,应注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联系和运用。根据教科书中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等)。数学思想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以一定的数学内容为载体,并与其他数学思想联系起来,用以解决相关问题。

三.突出联系,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课程,我们注意到不论是数学学习还是新课程模块式的结构,我们都应该充分关注知识内容间的联系。如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数学的各个领域。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知识间的联系,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等。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作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有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明确那些内容一定要达到的目的;太难,学生的理解根本跟不上趟;太牵强附会,或压根儿就对不上号,那么就失去了我们这一设想的意义。我们现在用现代版的寓言故事――“三个馒头”来说明一些问题: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了一个没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还是没有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肚子饱了。吃饱以后,他就后悔了,早知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个都浪费了。

这仅仅是一个寓言,相信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这么想。

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了,现实中不仅有这样想的,更存在这样做的――只吃第三个馒头。

比如,对代数式的概念的讲解:

介绍代数式的概念――直接端出第三个馒头。

2、给出一些代数式、非代数式的例子,带领学生参照概念的定义,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教师示范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

3、提供若干个辨别代数式的练习,让学生仿照刚才的方法解决它们――学生们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

这三种教学方法都不符合人的正常逻辑推理思维顺序,让学生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让学生有点不直所措,有深不可测之感!

如果我们用举例的办法进行“代数式概念”的教学,就有相当高的水准了: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问:

(1)对折1次后折痕可将原长方形分成多少个小长方形?对折2次后呢?对折3次后呢?对折n次后呢?

(2)折痕数与小正方形数有关吗?

(3)对折n次后折痕是多少条?

设置问题的层次后,学生们不仅接触到了代数式,更了解到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还通过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发展,实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等目标。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的“度”是非常重要的!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度”要恰当,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新”、“奇”。我们拿出的问题应是教师本人或本教研组全体智慧的结晶。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放手。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教师,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者,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带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

事实上,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1)教学目标应在实践层次上合理调整。(2)教学情境应自然进入愤懑状态。(3)教学过程应搭建互动学习的平台。(4)学习指导应让学生自主承接学习责任。(5)应明白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尤其是数学教案,应放弃“既定方案”,按照课堂中新“生成”的思路点拨自己的思路,以人为本,有的放矢,让数学教学在自然状态中发展下去,使我们设计的教案在新课程教学中真正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