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视知觉通往舞蹈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视知觉通往舞蹈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舞蹈,作为艺术之一,它是以人的身体为载体,通过动作、姿态、连接、流动起来的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舞蹈,是属于物质的运动。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直观动态性,舞蹈的美是肢体艺术的美,舞蹈形象的存在方式和展示方式由此就决定着它的欣赏方式――视知觉鉴赏。编导通过掌握视知觉在舞蹈艺术中的一些原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更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使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视知觉;艺术;舞蹈;力;编导

一、视知觉

(一)视知觉概述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因此,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心理学试验所发现的这一知觉能力,对于理解艺术形式,如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

阿恩海姆将视觉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事实的确是这样。视觉作用于一般情况之中,同时也作用于特殊情况之中。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在生活里的环境中,视觉本能的接收着周围事物的信息,它只作为察觉的到一种结果,正如人生中一个个匆匆的走过的陌路人,仅仅只是起到看到、碰见一样的作用,我们不必去结识深交。然而,观看却有所不同,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心愿,了解某件事物去进行全方位的探究,考察。这样一来,视觉不再仅仅只是生理的本能反映,更是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在这一点上,阿恩海姆就曾给出过观点:对于人来说,他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这种类似无形的“手指”一样的的视觉,在周围的空间中移动着,哪儿有事物存在,它就进入哪里,一旦发现事物之后,它就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他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因此,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

二、舞蹈艺术

在舞蹈艺术中,所谓“观看”多数是指对于活动的知觉。那么,舞蹈编导作为作品的编创者而言,如何利用视知觉去完善作品的形式,结构那些呢?

(一)舞蹈需要平衡

当进行舞蹈艺术活动观看时产生知觉,首先要保证舞蹈作品的平衡因素。阿恩海姆提及:尤其是在一件艺术品中,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管是视觉平衡,还是物理平衡,都意味着同样的道理:其中包含的每一件事物,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分布状态。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平衡的构图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致于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在这种情形下,整体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份中呈现出来。然而一件不平衡的构图就不同了,它看上去往往是偶然的和短暂的,因而也是病弱的;它的所有组成成份都显示出一种极力想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或形状、以便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趋势。很显然,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构图为艺术品所有,这件艺术品所要传达的含义就变得十分不可理解了。原因很简单,由于式样结构本身是模糊的,所以就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阿恩海姆这段话是用来描述绘画艺术地,但是,这样的诠释何尝不是也能作用于舞蹈艺术之中。舞蹈编创之初,结构构思是编导的前期工作,同时一个好的结构又是作品成功的保障。结构是作品的框架,结构也需要平衡,只有经过合理布置,逻辑分明、新颖独特,达到各种平衡的结构才能完美的将作品展示出来。从一个人的生理构造来看,无不体现着生理的平衡,一个头部为中心,四肢的对等平衡,两个耳朵,一双眼睛,以一个鼻子和一张嘴的轴心线。在行走时,两条腿相同的行走速度和跨距配合着双臂的摆动,这不是就是为了平衡吗?在舞蹈中练习旋转时,需要寻找一个定位,以便能使眼睛有个中心着落点,配合头部、身体、手、脚在空间中的直立转动,这也不正是需要平衡来保持人在旋转时不掉落下来吗?是的,平衡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说生理的平衡要求着舞蹈结构的平衡,舞蹈审美也需要这样的平衡。

(二)舞蹈的基本语汇――动作

在戏剧和舞蹈中,它们的全部活动是由物体确定下来的,这些物体又是由它们所作的事物确定的。既然这是通过物体存在来确定活动,那舞蹈是如何通过物体来确定活动的呢?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动作。动作就像一个字,再到一个词,最后达到一句完整的话,舞蹈就是由一句句完整的话组合而成来表情达意,塑造人物形象。

(三)时间艺术

舞蹈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子,因为它能够描述变化。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时间。一个事物与事件相比,事件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是动态的。而一件舞蹈艺术,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活动中描述着。舞蹈表演时,是沿着一条路线进行的,融入着编导的情感,情思、整个舞蹈的内在结构都在编导的安排之中,体现着整个活动过程的合理的逻辑。在我们的经验中,一个物体和一件事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对时间有没有知觉,而是在于我们能不能亲眼看到一种条理清楚的次序――各个阶段是否按照一定的意义在一个一度的次序中先后相继。如果一个事件没有一定的条理和不容易把握,其中的次序就无异于一种纯粹的连续,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时间这一重要特征。即使是这一纯粹的连续,也只有当它的成分被压缩到眼下这一瞬间时,才能见出它的存在;超出了这一时刻,它们就陷入了混乱的无秩序状态。由于时间不是创造它的秩序因素,各种成分之间也就不是由时间纽带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秩序才能把时间创造出来(或体现出来)。在舞蹈的时间中,舞蹈的秩序也就是指一种排列原则,换言之影响着舞蹈的结构。什么是结构?结构就是根据主题需要,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来拆开整体,进行各部分的分配和布局。通过结构将舞蹈的主体展现出来。舞蹈结构受舞蹈主题的制约,舞蹈题材的不同导致舞蹈结构的不同。舞蹈结构样式从编导思想中迸发出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编导家,较高的素质修养是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保障。因此,编导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视知觉与舞蹈运动

(一)空间艺术

舞蹈艺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于它的直观动态性。所谓动态,是指舞蹈的运动方式。舞蹈,在时间的流动中,在空间里变化着,展现着属于自身的肢体运动美,因此,舞蹈不仅属于时间的艺术,也属于空间的艺术。但是,在舞蹈欣赏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看见运动?运动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视知觉?构图、方向、力、速度等等因素不仅是产生运动的因素,同时也是完成舞蹈结构的因素。在一定的空间下,编导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因素来促进视知觉的鉴赏?

(二)如何看到运动

阿恩海姆说:眼睛能见到运动的先决条件是两种系统互相位移。顿克也曾指出,在视域中的一切物体,都被看成是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等级关系之中。一只蚊子看上去是依附于大象之上,而不是大象依附在蚊子之上;一个正在表演的舞蹈演员永远被看作是舞台布景的一个部分,而不会把舞台布景看成是舞蹈演员的一部分。顿克原理还表明:在对位移的知觉中框架总是倾向于静止,而从属于这个框架的物体则总是倾向于运动。

俄普恩海默提出了能够产生“从属等级关系”的诸种规律,其中的一个规律就是“关闭性”规律。按照这一规律,“图形”总是倾向于移动,基底总是倾向于静止。在物体与物体相接触的情况下,“大小因素”就会发生作用,当两个物体挨得相当近时,不管他们成正面位置还是向纵深方向倾斜(一个物体紧紧位于另一个物体前面),小一些的物体总是呈运动状态。凭借着我们自身观看舞蹈表演时的经历来看,确实如此。整个舞台大背景就象一个大的参照物,演员作为它的一部分融入其中,这样一来,演员们在上面翩翩起舞便就能识别出来。舞者们运动之时总是流动着的,也就是专业人士所谓的走队形,队形由无数个图形组合而成,而我们也时时在是注视着这些变化万千的队形之中。这一点也正如顿克还给予的其它解释:被紧紧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图”的性质,而在视域中未被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基底”的性质(正如舞台及舞台背景)。按照规律,凡是被看作“图形”的物体总是呈现出运动状态,而被看作基底的物体总是倾向于静止状态,因此,在这样的情境下,盯住一件物体就会造成这个物体的运动。这就是舞蹈中的构图,作为舞蹈动态语汇呈现在舞台上的一种存在方式,舞蹈构图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接。通过动态的流转和变化,与相对的造型画面形成结构组合,成为舞蹈作品表现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舞蹈艺术中的时间距离

运动还能从“方向”和“速度”中被看见,因为,它们也是由时间和空间的总的关系结构决定的。运动的速度,也和其他类型的变化一样,只有将它局限在在一定的度量内才能被我们观看到。音乐、舞蹈也有属于适合它们本身的感受性的速度。

这里我认为能够介入到一个时间距离的概念,所谓时间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在欣赏审美对象时,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距,因为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审视不可能瞬间完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距,而审美客体也不是一下子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审美主体的眼前,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吸引着主体的接近和参与。速度的改变不仅能够是人们看清物体的标新特征,而且还会使这些物体发生性质上的变化。时间是美的塑造者,如果编导有效把握时间距离这一概念运用实践中,便会增强舞蹈的鉴赏效果!

视觉所看到的速度还取决于所见物体的大小。凡是大一些的物体,看上去就比小一些的物体慢得多。如果物体运动的场所变小,它的速度看上去就会显著增大。这一点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平时在教室中训练动作和舞台上表演时的动作有差异一样,这里所谓的差异就是指动作幅度的大小差异,每当一上舞台,老师或者指导者总是告知舞者们要将动作幅度放大,不然隔着舞台有段距离的观众无法清楚欣赏到舞者的舞姿,从而减弱舞蹈审美效果。因此,无论是编导还是老师,这是在平日的训练中应给予重视的环节。

(四)舞蹈艺术的空间距离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里指出,每一个视觉样式都是一个力的式样,我认为舞蹈也是一个力的式样,这对于诠释着舞蹈中一些要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不论是弹跳的力,构图的力,表现的力以及速度的力,在其中,适当的尺度不仅取决于动作式样在整个表演中所起的作用,还取决于观众所看到的形象的大小。那么,在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舞者之间,便出现了一段距离,在美学的范畴中,这就被称之为“空间距离”。米考特解释说,只有当舞蹈演员能够把握住它的动作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动作的速度应该有多大的时候,才能准确地取得预想的效果。一定的空间距离使得视知觉得到解放,审美主客体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审美主体便会对审美客体感到审美模糊,反之,又会对客体感知困难,因为当客体局部相互着当时,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感知角度过偏时,审美对象也会在感受中变形,使得主体看不到它本来的面目了。所以说,空间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舞蹈艺术也起着积极的影响。正如布洛也曾指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而“烹调艺术”之所以不能成为艺术,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味觉缺乏实际的空间距离感。因此,在舞蹈艺术中,编导掌握好“力”与“空间距离”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就能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并且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四、结语

舞蹈艺术是肢体语言的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结合的艺术,是物质运动的艺术,它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观动态性,这一属性就要求欣赏这门艺术必须凭借着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器官,那就是视知觉。编导通过掌握视知觉在舞蹈艺术中的一些原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更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使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发挥到极致!(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