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梅溪词与竹屋词分类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梅溪词与竹屋词分类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词,无疑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后世对梅溪词和竹屋词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其二者的诗作却是宋词中不可忽视的瑰宝。本文以分类比较的形式,对梅溪词与竹屋词进行分析,在探究两种不同词类和风格的同时,结合史达祖与高观国的生平、处事以及自我情感,分析二者词作异同的成因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梅溪词;竹屋词;史达祖;高观国

史达祖,号梅溪,南宋著名词人,梅溪词收集了他的一百一十二首作品,内容多为感怀身世和抒发政治抱负的不得志。高观国是和史达祖同期的词人,号竹屋,二者生为挚友,词作品常相唱和,对于二人不同的词作品风格,冯煦《蒿庵论词》有云:“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本文就从咏物、咏怀、恋情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作品的不同之处。

一、咏物词对比分析

咏物词的出现、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对静物外在的描写,到借景抒情,最后到借物寓情、以物抒情的过程;其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也从直白描写铺叙,发展到后来的物我融合,最后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追求。宋代词人在咏物词的写作上,也同样经历了情感主线的变化,比如史达祖的著名咏物词《双双燕・咏燕》全词如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小词描写的是燕子双飞双宿和筑巢依存,看似只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然而,全词末尾点出一句“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一瞬间词人的寂寞和空虚之感直铺而来,全词基调也从描摹燕子呢喃软语的状态,转变为通过燕子的“竞夸轻俊”和“应自栖香正稳”来感慨作者自己的孤寂和寥落。同时,将“愁损翠黛双蛾”的忧愁与燕子的活泼恋春进行对比,通过含蓄婉约的表现手法,寄情于景,使整首词从内容到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作为擅长咏物词的词人,史达祖精通于细节描写和对细节神态的传递,在《双双燕・咏燕》当中对于燕子神态和动作的把握,作者通过“度”、“相”、“软语商量”、“竞夸轻俊”等等细节的描写,将燕子的轻巧、活力、极具生命力的亲昵和狎戏灵动地表现出来,极为生动传神,为之后点睛和寄情铺垫了浓厚的情感基础。

而同样是南宋著名词人的高观国,在其流传下来的三十三首咏物词当中,描写的对象除了常见的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虽然常见却很少描摹、较难着墨的事物,比如“轿”和“帘”等等。其《御街行・赋轿》词中云: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如何描写一顶轿子?高观国在这首词中巧妙地使用“藤筠巧织花纹细”来描写轿的做工精湛,外观细巧美型,“称稳步、如流水”则形容的是在抬轿者高超的技术之下,轿子的稳健、律动如行云流水般前进的情景。为何描写一顶轿子?全词之后的八句才是表达的重点内容,坐轿的妇人外出踏春,在雨后的山间,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沐浴阳光的普照,但是娇媚的妇人既怕弄脏鞋袜不雅,又怕游玩困顿败兴,所以以轿代步,能够“逢花须住”,又能“更不把、窗儿闭”,随时欣赏沿途的景色。“归来时晚”、“扶下人微醉”,将妇人游玩一整天尽兴而归的神态生动地传递了出来。虽然是一首咏轿词,但是作者意不在此,游玩的市民和轿夫才是这首词的描写重点。

高观国的词作更重视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市民的生活方式。史达祖和高观国的咏物词虽然在描写对象方面大相径庭,史达祖细致入微,高观国生动传神,二者各领千秋,不相上下。

二、咏怀词对比分析

咏怀词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咏怀,发自词人作者的内心,另一种就是词人之间的酬唱和应和之作,南宋时期特殊的文化生活环境,推动了酬唱词的发展,使其地位卓然。虽然后世论者对酬唱词的认同程度并不高,认为宋代词人筵席赋词,内容上不仅缺乏真实情感,更带有无病、过于矫揉造作的“硬伤”。然而史达祖的咏怀词多数抒发的是自己在仕途上的追求,还有一些是与高观国之间的酬唱,例如《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一词: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这首词是作者留别高观国和其他社友的作品,词的上阕透露出作者对高人隐士洒脱狂放的向往之情,并对昔日游戏于上流社会的奢豪发出了喟叹,虽然自身意趣超凡但是面临国难不免愤懑忧心,字里行间充斥着拳拳爱国之心,“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便是对这种情感的形象诠释。正是因为有“神州未复”的忧虑时刻伴随,作者才能甘于慷慨登程、甘饮风露的生活。史达祖的这种忧国情怀并不是特例,而是南宋整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病――“神州未复”。

与史达祖出使金国时期的代表作《惜黄花・九月七日定兴道中》、《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相呼应,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问寅斋同赋》、《凤栖梧・湖头即席,长翁同赋》、《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这几首酬唱词可谓是“有约清吟”的酬唱之作,抒发了对史达祖深切的怀念之情。高观国对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回应之作《雨中花》(旆拂西风),作于史达祖出使前夕,意在为其饯行。词云: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叠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高观国借着送别友人出使的契机,展开了对出使后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关注国家兴忧、期望友人建功立业的热情期许,并流露出作者渴望国家安定的情怀。以词显志,高观国无疑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的,他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抱负无法施展。不过,由于其求仕之心并没有史达祖热切,未能出仕的愤慨也不及史达祖激愤,所以他的咏怀词中的思想性以及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也不及史达祖那样深切动人。

三、恋情词对比分析

恋情词由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在我国词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婉约派词人无疑是恋情词创作的中坚力量。史达祖、高观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后世论者对其出色的恋情词也多有研究。史达祖恋情词作品分为两部分:悼亡词和普通的恋情词,他的悼亡词数量之多、艺术魅力之上乘,是我国词坛上十分罕见的。

《忆瑶姬・骑省之悼也》、《寿楼春・寻春服感念》、《三姝媚》等11首都是其非常著名的作品。在他的悼亡词中,不少都是自度曲,前面提到的这三首就是作者在写词时自度的曲子,其中《忆瑶姬・骑省之悼也》中,史达祖所表达的情绪与潘岳悼念妻子的感情是一致的:

娇月笼烟。下楚领、香分两朵湘云。花房渐密时,弄杏笺初会,歌里殷勤。沉沉夜久西窗。屡隔兰灯幔影昏。自彩鸾,飞入芳巢,绣屏罗荐粉光新。十年未始轻分。念此飞花,可怜柔脆销春。空余双泪眼。到旧家时节,慢染愁巾。神仙说道凌虚,一夜相思玉样人。但起来、梅发窗前。哽咽疑似君。

词人先描写往日与妻子甜蜜的回忆,待情绪渐入时笔锋直下,将作者最沉痛的心情通过悼亡铺叙出来,整首词哀伤婉转、如泣如诉,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使读者不仅感同身受,更沉浸在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中无法自拔。

高观国本人的个人情感之路不像史达祖那样专一,他的恋情词作品描写的对象比较广泛,有不少是描写闺阁妇人的怨怼之情,也有替人的作品,基本都是与本人无关。虽然不如史达祖的悼亡词那样情真动人,但是这些作品中同样有值得关注的地方。《恋绣衾》便是代表:“黄花惊破九月愁。正寒城、风雨怨秋。愁便是、秋心也,又随人、来到画楼。因缘幸自天安顿,更题红、不禁御沟,待写与、相思话,为怕奴、憔悴且休。”

虽然是闺中幽情,作者亦写出了哀婉动人的情绪,虽然不如史达祖词中感情抒发的浓烈专注,却也是值得后世一读。另外可圈可点的作品,如《生查子》:“天暖气清,风柔雨沥。香气薄雾润湿了玉阶尘与纱窗。”环境气氛刻画的十分生动。钿筝和宝箧两句寄寓了主人公的离思,将梦魂到江南的思念之情刻画的真切婉转。而贴合韵律、朗朗上口的四个联句自然和谐,虽然情感方面较史达祖略逊一筹,但是艺术技巧和写作手法上仍然称得上是词作大家。

其余如“归雁不如筝上柱,一行常见相思苦。”(《凤栖梧》)、“年华晚,月华冷,霜华重,鬓华斑。也须念,闲损雕鞍。斜缄小字,锦江三十六鳞寒。此情天阔,正梅信,笛里关山。”(《金人捧露盘》)、“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杏花天》)、“梦冷不成云,口率奎外情。”(《菩萨蛮》)、“一春多少相思意,说与新来燕子”。(《杏花天》)等等都是非常动人的作品。因此,对比二者的恋情词,高观国作品所欠缺的是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表达,以及感人深厚的艺术魅力。

小结:经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从其二者的词风方面来看,梅溪词更注重抒情,其词作以托物言志为主,诗风豪放,往往表达的是豪放的大爱,无论是咏物词、咏怀词或者是恋情词,都表现出了洒脱的诗风特性,对成功的追求以及对失败的沮丧,都表现在词作里。而竹屋词更倾向于描写叙事,描写身边的小事,从细节处着手,高观国本人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所以,他的词作往往没有对成功和失败过于明显的表达,词作情绪波动不大。(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批准号:CSCXY2013021)

参考文献:

[1]黄正红.论“史梅溪之句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2):24-25

[2]陈磊.从梅溪词婉风看南宋幕僚文人词风心态(上)[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6):16-18

[3]万静.论梅溪咏物词与清真、白石咏物词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3-7

作者简介:王镝(198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