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凶险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556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对其中3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及253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产妇的妊娠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产妇的年龄、孕周及产前出血量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会成倍增加。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受剖宫产次数的影响很大, 凶险型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 会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和婴儿窒息死亡, 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 凶险型前置胎盘;普通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不断攀升的同时,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 凶险型前置胎盘可能会导致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 如果重视不够, 不仅会使围生期产妇失血过多, 增加切除子宫的风险, 还会使胎儿窒息, 危及母婴生命[1, 2]。本文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9例前置胎盘产妇的妊娠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加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危害的认识, 尽量改善妊娠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共接收了5569例产妇, 年龄为20~41岁, 平均32.3岁, 孕周为27~39周, 平均34.6周。其中前置胎盘289例, 普通型前置胎盘253例, 凶险型前置胎盘36例;前置胎盘发病率为5.19%, 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率为0.65%。普通型前置胎盘和凶险型前置胎盘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及产前出血量和出血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无可比性。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前剖宫产次数, 计算出不同剖宫产次数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例数及占凶险型前置胎盘总数的比例。

1. 2 诊断标准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均按妇产科学第2版教材的定义, 有既往剖宫史, 且此次妊娠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的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1]。

2. 2 普通型前置胎盘和凶险型前置胎盘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分析 对照组: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均因手术时出现出血性休克, 保守治疗无效, 切除子宫。观察组:3例因胎盘穿透性植入, 子宫切除;1例因手术中出现DIC, 切除子宫;2例因胎盘植入面积过大, 难以剥离, 切除子宫。全部病例及婴儿均无死亡。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

3 讨论

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怀孕时出现以下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3, 4]:①子宫内膜血管形成不良;②子宫内膜血管供血无法满足胎盘生长的需要;③胎盘摄取营养不足。在这些不利因素的诱导下胎盘面积扩大, 如果胎盘扩大延伸到子宫切口, 就会形成凶险型前置胎盘。表1显示, 2次剖宫产后再怀孕患凶险型胎盘前置的可能性是1次剖宫产的2.7倍, 3次以上剖宫产后再怀孕患凶险型胎盘前置的可能性是1次剖宫产的8.3倍;这说明剖宫产次数会直接影响凶险型胎盘前置的发生率, 这一点与诸多报道中的观点相吻合[2]。

在怀孕初期, 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后, 尚未分化为胎盘的底蜕膜会形成保护层, 附着在子宫壁上, 防止胎盘绒毛进入子宫内膜;剖宫产术对子宫肌层的损伤, 导致保护层未能全部附在子宫壁上, 胎盘绒毛直接进入子宫肌层并迅速生长, 粘连或穿透子宫内壁, 形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5, 6]。由于子宫肌层受损部位的收缩能力较差, 胎盘植入导致开放血窦无法关闭, 致使产妇发生大出血。本次研究中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65%,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0.67%,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约为41.67%, 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结论保持一致[7]。产后出血量与出血率的比较表明, 凶险型胎盘前置并发胎盘植入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 手术前和手术时都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止血措施做好抢救的准备。

预防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减小子宫切除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剖宫产指针, 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孕妇在产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高危人群应在产前做常规彩色B超检查, 确定是否为凶险型胎盘前置。在诊治过程中, 要强调团队的合作, 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措施, 尽量降低子宫切除事件的发生, 将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Higgins MF, Monteith C, Foley M, et al.Re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hysterectomy for placenta accreta following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3,171(1):54-56.

[2] Sholapurkar SL.Increased incidence of placenta praevia and accreta with previous caesareans-a hypothesis for causation.J Obstet Gynaecol, 2013,33(8):806-809.

[3] Kassem GA, Alzahrani AK.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of placenta previa and placenta accreta: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a two-consultant approach. Int J Womens Health, 2013,28(5):803-810.

[4] Lim HJ, Kim JY, Kim YD, et al. Intraoperative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out fetal radiation exposure in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 totalis: Two case reports. Obstet Gynecol Sci, 2013, 56(1):45-49.

[5] Huang LL, Tang H, Awale R, et al.Antepartum embolization in management of labor induction in placenta previa.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3,40(3):454-456.

[6] 韩晴,潘勉.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6(16):167-168.

[7] 龚护民,茹美燕.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12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 2011,22(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