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初期的挑战与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中资银行正处于国际化的初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政府干预、文化差异、品牌形象差以及商业模式落后等。文章利用13家中资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国际化初期,中资银行受到了负面影响,经营绩效下滑。为缩短海外扩张的“衰退期”,文章主张中资银行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人文素质培训、增强品牌建设与管理意识,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绩效;中资银行;路径选择
一、 引言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达到了历史新高,但相比其他大型跨国银行而言,国际化水平仍然偏低,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极不相称,尤其是未能在实体经济“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如何实现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平稳对接是困扰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初期所遭遇的挑战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二、 中资银行国际化现状
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旧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的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银行是探索国际市场的先驱,相比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中资银行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最早,中国银行从1929年便开始涉足海外业务,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依然乏善可陈。从跨国指数来看,相比世界大型跨国银行,中国五大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国际化水平不足,除中行的跨国指数达到13.09%外,其余四大商业银行的跨国指数均不足10%。而汇丰、渣打以及德意志银行等大型跨国银行的跨国指数均超过50%。
中资银行仍以利息收入为主,收益结构单一,业务模式落后。从银行的收益结构看,2015年,中资银行的利息收入在全球银行中名列前茅,利息收入前四强全部是中资银行;相比之下,佣金收入上中资银行则表现欠佳。虽然工行与建行在佣金收入方面异军突起,杀入全球十强,但其他中资银行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整体来看,中资银行在佣金收入上与其他大型跨国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并且中资银行的佣金收入过分依赖国内市场,在业务多元化与市场多元化方面有待提高。反观交易收入,中资银行则全军覆没,前十强全部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银行。
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的覆盖面有所提升,但覆盖水平与渗入度不足,并且扩张速度较为缓慢。2006年,中资银行在海外2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766家分支机构(包括分行、子公司及代表处);2014年,这一数值上升至1 200家,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也扩展到了53个。但是,相比汇丰银行72个国家和地区6 100多家分支机构,德意志银行61个国家和地区2 814家分支机构,渣打银行的71个国家和地区1 200家分支机构,在覆盖水平与质量上,中资银行仍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中资银行中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较少,且银行间国际化水平差异巨大。2014年,五大商业银行在海外共开设1 018家分支机构,占比超过八成。其中,中行与工行在海外分别拥有的628与338家分支机构,相比之下,其他中资银行所拥有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极低;而从海外分支机构的扩张速度来看,仅工行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其他银行海外扩张的步伐较慢。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的影响不容忽视。金融体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外资银行的介入则可能使东道国金融市场的操纵权与控制权旁落,增加金融监管的不确定性,危机到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已经或者正在对外资银行设置更加严苛的进入条件。同时,出于稳定金融市场的考虑,本国政府也以政治控制的方式增强对本国银行的控制力,通过注入资金,提供财政补贴,政府获得了一部分银行的治理权,以便影响银行的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银行的决策力。据普华永道与纽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合的《银行业风险报告》称,在银行业所面临的28个风险中,政府干预所引起的风险对各国银行的影响已经由201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二位。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行为将增加银行运营的成本和难度,阻碍银行的正常发展,直接导致银行的经营绩效下滑,中资银行同样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这一问题。
不同于其他实物商品,银行服务的生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者个性与文化的不同而改变,具有差异化与个性化的特点。不同地区、国别的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最终形态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因而,国际化程度越高,服务多样性的需求也越高,这对银行的服务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国际化的初期,了解外国市场,学习不同文化,提升创新能力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中资银行正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服务结构还比较单一,再加上国际化经验不足,进入国际市场后,势必付出更高的学习成本。然而,由于国际化经营初期,海外经营的规模较小,不足以弥补成本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银行在国际化初期,很大可能出现业绩下滑。
相比制造业企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进入成本更高。一方面,银行在离岸市场中提供的增值类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比如国际结算、国际信贷与投资、外汇交易、贸易金融、资产管理等,这些服务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消费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有形的消费品不同,由于难以辨识服务类商品的质量,消费者在消费前往往缺乏信心,因而,在开拓新市场的初期,银行必须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增加了银行国际化初期的投入。另一方面,无形的服务是不可储存的,这类商品的消费具有即时性,在交收过程中产生并在交收结束时终止,对提供服务的媒介要求极高,就银行而言,需借助银行账户、银行卡等载体,以及柜面操作系统、电话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平台搭建也会拉高初期的投入成本。相反,这些投入所带来收益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现出来的。
再者,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协调自身资源,满足市场需求的系统,即在一定的价值链中通过出售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针对国内市场所开发出来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的要求。因此,当银行开始涉足国际市场时,必须对商业模式进行升级或调整。商业模式关系到银行资源的使用效率,创新力以及适应能力。因而,好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样,使用不恰当的商业模式也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然而,商业模式的进化与升级往往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银行的国际化同时也是商业模式的国际化,而这将是一个反复挣扎且痛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经营状况将持续恶化。
一方面,东道国以及本国政府的干预分散了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决策权和治理能力,不利于银行统一目标,形成合力,改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品牌建设、服务多样化设计使银行国际化经营初期的投入与海外市场的进入成本居高不下。商业模式的国际化更是从根本上对银行的海外发展提出了挑战。在规模偏小的国际化经营初期,海外收益还不足以抵偿海外扩张所增加的成本,因而,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经营初期绩效将下滑。由此,我们推断。
研究假设:在国际化初始阶段,海外扩张将给中资银行造成负面影响,经营绩效随之下滑。
四、 研究方法与回归分析
籍由经营绩效的波动,本文研究了在国际化经营初期,海外扩张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已有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表明,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类型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其原因在于,因果关系的研究中,因与果之间的关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因此,使用截面与时间序列数据都无法完整客观地捕捉这种因果关系。针对这一问题,Hult等整理了国际顶级期刊中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对于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使用面板数据将更加有利,并且得出的结论也更具说服力。因而,本文选取面板数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绩效进行研究,数据摘取自中资上市银行的年度报告,由于数据缺失,最终仅获得了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3家上市银行2008年~2014年的数据。
为准确评估国际化经营初期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变化,本文沿用Contractor等提出的用于估计服务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关系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分别引入国际化程度的二次项与三次项。
ROAit=β0+β1DOIit+β2DOI2it+β3DOI3it+β4Sizeit+β5DebtRatioit+μi+εit
其中,‘i’表示观测的样本,‘t’表示年份。ROA表示资本回报率,衡量银行的经营绩效;DOI是国外经营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度量企业国际化程度;Size与DebtRatio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银行总资产与负债率。
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13家中资上市银行2008年~2014年的年度报告,有效样本91个。表1汇报了主要变量的具体含义以及统计量的基本信息。
Wald检验(Wald,1945)的结果表明,数据存在组内异方差(Chi2=6 588.99,prob>Chi2=0.000 0)。而Pesaran检验(Pesaran,2003)的结果表明,数据中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Pr=0.173 2)。因此,本文使用FGLS方法与PCSE方法对模型中存在的组内异方差进行修正。
本文重点研究国际化经营初期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变化。表2列出了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其中包含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FGLS以及PCSE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在国际化程度DOI的一次项,二次项以及三次项中,DOI与DOI3的回归系数为负,而DOI2的回归系数为正,并且都十分显著。这表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并不是U型关系,而是S型。由此可见,在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呈现负向联系,经营绩效随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下滑,本文的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另外,以总资产度量的银行大小被证明对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中资银行在资源配置上效率不高,规模的扩大并未使得中资银行获得规模经济,降低运营的成本。然而,负债率却显著影响了中资银行的经营绩效。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吸收储蓄的能力也越强,代表发放贷款的数量也越多。目前,中资银行的收入仍然以存贷差为主,因而负债率越高,经营绩效越好。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回顾大型跨国银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营重点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偏移是银行战略成长的基本路径。目前,大多数中资银行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如何快速实现国际化运营的平稳对接,缩短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衰退期”仍然是中资银行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从海外风险评估,品牌建设与管理以及商业模式进化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显而易见,作为国际竞争新的参与者,中资银行应对政府干预的能力和经验不足,缺少系统评估与管理海外风险的机制,误判市场环境,盲目进入国外市场招致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平安银行2007年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失败的案例。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内外兼修,建立一套健全的海外风险评估与管理体制。银行内部成立专门的海外风险管控部门,定期对海外市场的运营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同时,结合外部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向专业的咨询机构、驻外使馆以及非官方的生意伙伴联盟寻求咨询意见与帮助,快速掌握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直接参与,因而参杂了文化因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服务产品中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是服务型企业国际化运营的重要议题,中资银行国际化也不例外。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消费者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上,要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意识,组织培训,增强服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打下跨文化沟通的基础。其次,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服务期望,根据不同层次的期望,设计多样化的服务产品。再者,文化间都具备一定的共性,将这些共性提炼成点,并注入企业文化中,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提升服务产品的品质,创造价值。
由于长期缺乏品牌建设与管理的意识,中资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正逐渐被标上“价格低,质量差”的标签,这对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在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然而,品牌建设是一个费时耗力的过程,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品牌并购是短时间内获得突破的有效举措,通过并购,中资银行能够借助原有品牌的价值与体系,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掌握其品牌管理体系与方案。
商业模式过于传统也是阻碍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长时间服务于国内市场,中资银行的商业模式被锁定在了国内市场上,无法满足国际竞争的要求。就目前大部分中资企业所仰赖的商业模式而言,人脉与关系网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寻求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之一。但是,这套模式搬到海外市场,却备受质疑,业务的拓展过于依赖资源交换将直接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针对这一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招募熟悉先进管理模式,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帮助中资银行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快速适应海外市场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培训,将高层管理人员培育成为拥有全球管理经验的人才,通过系统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软实力,为中资银行完成国际化经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Broecker T.Credit-worthiness Tests and Interbank Competition[J].Econometrica,1990,(58):429-452.
[2] Campbell A.J, Verbeke A.The globalization of service multinationals[J].Long Ra- nge Planning,1994,27(2):95-102.
[3] Capar N, Kotabe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service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3,34(4):345-355.
[4] Casadesus-Masanell R, Ricart pany strategy: Business model reconfiguration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J],2009.
[5] 曾庆生,陈信元.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J].经济研究,2006,(5):74-86.
[6] 张国海,高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战略[J].金融研究,2003,(8):129-13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两大开放战略的协调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号:15AZD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项目号:71541001)。
作者简介:刘辉(1985-),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孙乾坤(1987-),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