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之道出笔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追踪韩勤的中国画十多年,读过不少美术批评家对其画作的精彩评论,我的感受却还是独特的。以我海南土著的体验,其笔其墨其色铺展开那么繁富多彩的热带雨林自然画卷,汩汩渗出老子所言“道之为物……其中有精”。
首先它们展现了热带雨林的自然韵律。
海南岛古称炎洲。《海内十洲记》言之十仙洲: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带有远古神秘的人文意蕴。炎洲传说在南海中,为神仙居所,后人借指海南。丘F有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洲半壁天”。这是一片神秘的、蛮荒的土地。南海环抱,与世隔绝。这片炎热的海中仙洲,生长出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
韩勤生于炎洲,在热带雨林中长大,自然的节律长入其心。所以我能在他的画作中看到热带雨林的野性、奔放和粗犷的韵味。《春山清韵》中那山峦长满着棱角,木棉、椰树似乎无规则地伸展,整个画面充斥着张力。看他的画感觉素朴,好像那些山峦河流和树木都还可以更“美化”一些。看多了,我才明白他执拗追求的正是自然“大朴不雕”的韵律。“大巧若拙”(老子),苏辙《老子本义》释为:“巧而不拙,其巧必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这强烈区别于儒家美学,如孔子赞叹周代文化“郁郁乎文哉”那种辉煌盛大的人工美。庄子学派极力推崇天然之美,提倡“法天贵真”,李白有“天然去雕饰”之名句。这片热带雨林是原生态的,本身就“大朴不雕”。真正的艺术杰作既是艺术家的创造,却又处处显得天然生成,无人为造作之痕迹。“自然天成”、“巧夺天工”,这是“大巧”的境界,也是“大朴不雕”的显现,这正是审美和艺术的高境界,可以看得出,韩勤于此着力甚多,朝着这个境界迈出了几小步。
雨林的韵律来自生物的多样性,多样统一是美的最高法则。在斑斑点点的新绿和木棉的殷红中,从林泉云水的流淌中,从带着水气和泥香的微风中,我感受到雨林轮回的力量,和它带给人的诗情画意。大海、河流、湖泊、云雾的背景下,椰林、槟榔、木棉、黄花梨、荔枝、龙眼、芒果、人心果、野山芋、芭蕉、各种葵类植物和风尾竹相互竞争,不遑多让。典型的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那热带雨林相互纠缠的藤蔓和密不透风的阔叶林中,生物的多样性尽情展现。
韩勤画作充满着雨林的动感,最醒目的是在那山、树、花、鸟、人的整体图景中,都拂动着热带的风。他的画面是飘动的,云雾缭绕,各显其状,雨在飘,花在飞,候鸟排着各种队形飞翔,椰林那长长的羽叶指示着风向,山峦于是也像在飘动。风从林中起,林茂自有风。正是有了这动感的雨林,五指山才有了生命的张力和生命的强化。带着韩勤创作的这些韵律,读者心中便藏有一片神奇灵动的热带雨林。
其二,这雨林的韵律中显现出生命的自然之道。
哲人说:“大地的绿色生命之深奥广大远比我们人类所理解的更为深远”。(贝斯顿)自然的节律在热带雨林的生命序列中静静地流淌。绿色代表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秩序之结构,绿色代表健全的生命,绿色是生态系统平衡的表征。在画家这里,一片雨林是一面心灵的镜子,是见证生命的地方,是依据岁月之脉搏跳动的绿色奥秘。所以他用深沉的浓情“培植”他那画面上绿色的生命,探究它们的奥妙。他的画满眼皆绿,其笔下山峦不像北国山水那样用墨浓重或黑瘦嶙峋,而是于墨色中顽强地透出盎然绿意。
表达雨林之生命灵性,韩勤用的是灵秀的构图、着色和笔法,整体显现的是一种清秀的绿色美。如《山居春晴》构图简洁,山林秀美,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南人与北人山水画迥异,岭南画派少见枯山瘦水那苍茫的旨趣。在韩勤这里,绿色是热带雨林是强烈表征,椰树才是雨林向上的、骚动的魂灵。他的椰树羽叶是黄绿色的,与众不同,因为在这深绿色的近乎“绿墨”的丛林里,椰叶显得那么嫩绿,带着植物新生幼芽稚嫩的色调。他的羽叶轻灵,依着热带风自然飞动,似乎更能代表蓬勃灵动的生命活力。我想,这片片清秀灵动的绿色热带雨林可能更为面对沙漠荒原一片灰色的北国同胞所喜爱,是整天只见灰霾天空的城市人更为钟情的。因为,面对这热带雨林生命的蓬勃生机,人的心情就变得愉悦,生命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他的画充满着热烈的生命律动。古人曾以“炎海”代称炎洲。“而南海独称炎海者,既接D谷,复迩扶桑,其精气与日相摩而生火,故曰炎海也。”(《羊城古抄》),对热带雨林自然之道的体验,使其画墨色和绿色常抹上热带阳光的金黄、艳红、姹紫,这以《群山浴日图》为典型,几树红棉雄起于山峰,与那轮初生红日一道,强化着生命的炽热感。《碧海连天远》则将大海和雨林融为―体,雄壮的海与山间密林的瀑布相接,分不清是山泉流入大海还是海水灌进山涧,它们互动着,透出生命的鲜活与激扬。
其三,雨林之道导引自然的生活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里的“自然”不同于现解的自然界,而是渗透于万物的道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自然向人生成的漫长历史,养育了人的自然本性,包括敬畏、尊重、遵循、回馈自然等生活态度,过自然而然的生活,采取“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老子美学从道的自然无为的哲学,从个体生命怎样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来观察美,因而他肯定和追求的美不是那种外在表面的、易逝的、感官快乐的美,而是内在本质的、常驻的、精神的美。老庄这种审美的超然态度,引导出后世“依于老”的嵇康、陶潜、王维之道骨和中国士大夫的审美精神。
韩勤显然在热带雨林中汲取了自然的智慧,轻松、写意、纯任自然的本性从他的画中流淌出来。他的热带雨林总情调是幽静的、不争的,植物呈现天然不雕的姿态,尽量避免人为的雕琢。他笔下雨林总色调是比较轻淡、灵秀的,其风格与北方山水的浓墨、喜用干笔甚至枯笔区别明显。因为这里是绿色生命繁茂生长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长满植物,植被恨不得爬满每一块山崖,扎满每一条石缝。这些都暗合了道家美学“纯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从雨林的观察中,获得了这样的体验: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便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便成就这一片生机勃勃的雨林和山田,于是有《南国山田四时春》、《清幽家园》这些“山水田园”。我们自然也从这幅幅雨林中感受到这种生活态度,远离城市的喧嚣,悠游于自然山水中。将这些画挂在客厅里、书房里甚至卧室里,你就自然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生活在自然的节律和自然而然的意境里,获得生命的宁静,从而得以消减现代竞争社会带来的为物所困、烦扰、躁动和不安,达于“长生久视之道”(老子)。
自然无为并非遁世,而是要追求海德格尔所言境界:诗意地栖居。他喜欢在山庄添上些许天线,《家居青山绿水畔》、《溪山清幽》等是现代人的山水,而非陶渊明的“不知有汉”。“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大地及其诗意时,我们才堪称真正地生活”。(贝斯顿)热带雨林令他静静地思索心灵如何守护并保护这块土地的遗产。他的画唤起人们的情感,召唤人们呵护、回馈中国这片唯一的热带雨林。这些画卷渗透着热带雨林的诗魂,可以触摸到那对生命价值、自然诗意的守望和坚持。
自然生活同时是一种审美生活。“南人多情”,热带雨林更易培养出炽热的、浓浓的情感。我在他的画里,感受到一种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他不断铺展开雨林的画卷和诗意栖居的意境,使人想起“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可以看得出,画家开始向“身与物化”、“万物复情”、“乘物以游心”(庄子)的审美境界进发。“若化为物”的审美生活态度是一种物我一体的美。“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乐”是人与自然统一的那种自然生活的美。
重新融入自然,这是现代人的宏大命题,是生命的必须和迫切要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这些文化底蕴构成其中国画的内在韵律,所以韩勤的画既是乡土画,更是有着独特意境和较高审美境界的文人画,不亲儒家,而近道家美学。
苏轼作草书,曾“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从指端出也。”韩勤走遍了海南的每一条河流和山脉,有时在原始森林中从早上写生或发呆到日落,他从老树的盘根错节中,从藤蔓的缠绵纠结中,从山涧的蜿蜒清沏中,从万千生命的喧闹与森林的无比静谧中悟那自然之道。因此了于其胸,出乎笔端,热带雨林于是自有一番不同于他人的韵律、生命,透出的那种自然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本性的感悟也就与人不同,这画一眼就能认出,只属于韩勤。
正如“请到天涯海角来”那首歌所邀请,韩勤的中国画风行海内,召唤人们“请到热带雨林来”。我觉得,韩勤真对得起哺育他的热带雨林,他的山水画没有愧对家乡山水。
本文作者叶子强,师从中国美学大师刘纲纪教授,1988年获武汉大学硕士(美学)学位,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终生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