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大部分要比高中生、大学生更早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迫切需要在学校培养实践能力,以便走入社会后尽快度过磨合期。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其实与社会生活接触非常紧密,可以说每一篇语文文本都源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也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中职学生找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点。

一、延伸讨论培养实践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如此。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将语文教学文本与社会热点、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兴趣。如笔者在教学鲁迅杂文《拿来主义》时,就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延伸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在设计讨论话题时,结合比较热点的社会现实,这样设计:90多年前的中国流行“送去主义”,于是鲁迅先生写了杂文“拿来主义”来批驳;90年后的中国,依然流行“送去主义”——据媒体报道,不少出口厂家在出口商品上要求标准严格,反而对国内出售的产品粗制滥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执行国内外双重标准。对此,你怎么看?你若是“鲁迅”将如何进行批驳?

这个问题将当时发生的社会热点现实和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文本本身就是驳论文,这个设计一方面对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训练学生驳论能力的提升。结合这个问题,不少学生都能够按照文本中鲁迅先生的驳论逻辑,举例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一些杜绝此类“送去主义”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今天,我们依然要奉行拿来主义,用国外更高更科学的标准要求国内厂家,让他们在商业中流淌更多道德的血液。”这样的讨论就真正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入更广阔的社会,在讨论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对比学习提升实践认识

现在不少学生由于长期处于三点一线生活,缺乏应有的实践敏感度,在具体学习中,往往体现为难以理解作者的匠心独到之处,大都感觉文本内容乏味,缺乏较高水平的实践认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进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指导学生默读,询问学生对此文中贾府的描写有什么样的感触时,不少学生纷纷说道,贾府也不怎么样嘛,一点也看不出富丽堂皇在哪儿,还有好多半旧的装饰和物品如“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我意识到在学生心目中,对真正有积淀的豪门世家没有理性认识。于是我让学生将其中“半旧的”全部改为“簇新的”,然后对比阅读,并思考其中有何不同。果然,在读了几遍后,不少学生回过味来。认为,改成“簇新的”感觉特别不自然,仿佛是刚才换上去的装饰,显得比较假。有的学生说,之前“半旧的”正说明贾府日常就是这样的荣华豪奢,改过之后倒像整天带大粗金项链的暴发户了。经过这样一对比学习,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认知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培养了独立思考、对比思考的实践能力。

三、社会活动锤炼实践能力

活动是实践的最直接方式,在中职语文教学条件许可之下,应该努力多设计一些与文本教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动真碰硬地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时,重点就说明文体中观察顺序、细节说明等进行了梳理,并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联系了一家毛笔制作工厂,带领学生集体参观,并分小组参加部分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去参观、制作并探讨其中的工艺特色和历史掌故。在实践结束后,布置了相关的小练笔,要求就当天的社会实践进行简单的模仿练笔。结果,很多学生因为身临其境,在具体实践中感受较深,写出的练笔非常有见解,有韵味。可见,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将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办法。

其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科学设计、大胆放手,就能将教学融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兴趣、实践认知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