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高中化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也希望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高中化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为例,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来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设计与学生学习探究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于课堂中一系列问题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恰当的问题下,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进行讨论探究,最后进行总结归纳,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本文就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希望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者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已知。”因此问题设计要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体验为原则,同时遵循问题的适度性。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设立问题,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学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回答,不仅参与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体会成功的喜悦,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案例1】高中必修一物质的量的教学。(鲁科版)

对于如何引出“物质的量”这一名词的探讨。

本节较抽象,若引入不恰当,或引入太深,易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设计以下导入方式:之前学生已学过氯气的性质,通过H2与Cl2反应生成HCl,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3种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质量比是多少?

问题2:若2 g H2参与反应,且反应完全,则消耗Cl2的质量是多少?可生成HCl的质量又是多少?

问题3:2 g H2含有多少个氢分子?71 g Cl2含有多少个氯分子?73 g氯化氢又含有多少个氯化氢分子?

对于问题3为引入新课问题,学生从上述问题中知道物质的反应实质是按照一定分子数进行反应的,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但在实验和实际生产中,我们称物质的质量进行反应,而不能用微粒数进行反应。那么,2克氢分子有多重呢?把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功臣”,即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本节重点及难点为物质的量理解,为后面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作铺垫。但物质的量摸不着看不到,让学生感觉陌生,不知所措。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较熟悉的内容物质的质量入手,指出物质的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即引出物质的量。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巧设问题,挖掘知识的内涵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逐步挖掘知识的内涵。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并不是脑袋一片空白,因此思维上易产生矛盾,教师利用这种认知冲突,巧设问题,解决矛盾,更能擦出思维的火花,抓住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案例2】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中盐类的水解是重要的内容,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书本表格所列出的一系列物质进行pH测试。

问题1:碳酸钠的pH为多少?纯碱属于盐类物质,为什么叫纯碱呢?

问题2:NH4Cl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3:这些离子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4:离子发生反应后,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5:离子相互作用后溶液中的[H+]和[OH-]如何变化?

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的知识,盐类的水解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盐类的水解重难点为盐类水解的实质及水解规律,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通过酸碱性的学习,学生知道酸显酸性,碱显碱性,那么盐一定显中性吗?因此本节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层层深入,学生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知识。

三、问题设计兼顾整体性与层次性

设计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够落实,单一的问题已不能达到要求,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整体呈现。在一个班集体,学生个体的差异,认知水平的不同,又要求问题能够有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探究。并提供多方案进行评价,一般学生通过努力找到答案,优秀学生感觉到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案例3】在进行“电解的原理及应用”的内容教学时,如果直接让学生书写出电极反应式?大多数学生将找不到线索,不知从何下手。如果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实践证明,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并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分组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观察现象,并讨论以下问题。

(1)电源的正负极如何判断?电流如何流向?电子如何流向?

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石墨极分别叫什么电极?

(2)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当通电时,这些离子分别向哪极移动?

(3)这些离子在电极上可能发生什么反应?

(4)如果把CuCl2溶液换成熔融的CuCl2,会有什么改变?

(5)如果把CuCl2溶液换成NaOH溶液,结果又如何?

(6)如果把阳极的石墨电极换成Fe电极,又当如何?

问题(1)(2)(3)属于基础性问题,通过预习课文,大部分学生可得出答案。通过问题(5)(6),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资料,自主探究,最终亦可顺利得出结果。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总结,为后面电解原理的应用做铺垫。

综上所述,若要增强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问题的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设计既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问题应不断深入,使知识能够扩展和延伸,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本质及内涵,而后能灵活应用。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John B Be.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