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议孔子的启发式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议孔子的启发式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今,许多学校都倡导任课教师运用启发式教育,但是,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育的过程中,总会面临许多困惑,达不到预期效果。早在公元前552年,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不仅把启发式作为教学的方法,而且作为最高层次的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原则。本文再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以让我们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关键词】孔子 启发式教育 因材施教

孔子是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东南亚甚至西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就教学思想而言,孔子首创 “愤”“启”“悱”“发”的启发式教学代表了东方启发式教学的源头。在提倡启发式教育的今天,我们再回头重新审视孔子的理论,从中读出新的想法,为当代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一、突出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着这样的困惑: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时候觉得学生“干启不发”,“一问三不知”,最后说“学生不配合”,存在这样想法的教师可以说是没有完全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论语・述而》中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引导他的表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点是搞好启发式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那么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这样就失去了启发式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育时就应做到: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欲言又止。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情和表达欲望。

二、注意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方式

教师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知道学生的困惑所在,知道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发生梗塞或中断。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收获。引导时要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其实真正要备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所要学习内容的类型区分学生可能存在怎样的学习方式,然后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就体现在教师能够正确地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材”,然后根据“材”来施教。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讲授法、探究法、活动法这些方法从来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启发式教育也应注意:同样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启发、点拨时要分清层次,有所区别。

三、因材施教

在班级授课制的时代,教师必须同时面对许多学生,不能像孔子那样可以单独面对每一个学生,这增加了实现因材施教的难度。但是教师的专业性也就体现在此,一般的人根据常识也可以从事一些教学工作,但是这些常识之所以能发生作用不过是暂时契合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专业性则体现在能否专业地把握学生不同的观念获得方式,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论语》里记载,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但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而对冉有的回答却是“闻斯行之”。当侍坐一旁的公西华对此提出疑问时,孔子马上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孔子的眼里, 学生获得观念的方式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观念获得方式给予不同的指导,而且孔子的学生个性鲜明,“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偏激,仲由鲁莽”,因此,孔子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发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了解他们观念获得方式的不同,然后再加以指导。因此,要想做到孔子那样的教师,教师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素质:第一是开放的态度,教师从事教学不是一种需要学生配合才能进行下去的活动,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给予不同的指导的智慧活动;第二是反思的能力,当教师遇到带有阻抗的教学时,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契合起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对话、交往,洞察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人。

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先驱,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丰碑,其“启发式教育”既是教学的方法,又是最高层次的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原则,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越.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

[2]邓华.孔子首创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08).

[3]吴小强.孔子教育范式与中华文化传承[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4]郑新娴.浅议启发式教学模式[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