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月八 三多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月八 三多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多节的来历

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传统节日三多节,纳西语叫“三多颂”,“三多”是纳西族非常信仰的民族保护神,纳西语尊称“阿普三多”。“阿普”为纳西语“爷爷”之意,“三多”为神名。

“三多节”源于纳西族的自然崇拜和英雄崇拜。传说古时有个叫阿布高丁的猎人在玉龙山紧追一只白獐,突然獐子钻进一块雪石就不见了踪影。猎人觉得奇怪,将雪石背下山,到了今天北岳庙(三多庙)时,雪石变得沉重,背不起来,人力无法移动,人们认为这是玉龙山神显灵,便建庙祭祀。乡里每逢遇有灾患、祝福前往祭拜,都有灵验。后来,纳西人遇到灾难时,只要看见一个骑白马、披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神灵显圣,就能庇护纳西人民避灾防祸。纳西族在战斗中,只要祭拜三多神灵,半空中就会出现一穿白甲、骑白马的将军,阵中飞沙走石,攻必克,战必胜,于是纳西人把他看作是民族的保护神。取名“三多”,又因为三多神属羊,二月八日出生,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纳西人民都要到三多庙(北岳庙)祭拜三多。

公元784年,玉龙山被南诏政权封为北岳时,就建了三多庙,这是丽江最早的寺庙,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封其为“北岳安邦景帝”。纳西三多神由自然崇拜的雪山白石――神石逐步演变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综合象征,变成纳西族民族英雄和保护神。

据史书记载,过去每逢新年第一天,纳西人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三多”的晨祭,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月初八,纳西人村村寨寨准备丰盛祭品,前往北岳庙,举行全民性隆重祭典。男逢三十六、四十九,女逢二十七,也要赴北岳庙祭拜,祈求消灾免祸;纳西人出门远行,也要祭祀“阿普三多”;在外归来,也要到北岳庙祭拜,以求庇护。三多神在纳西族心目中是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保护神,人们莫不顶礼膜拜。在丽江还有如白族、藏族等其它民族,也会去祭拜三多,在藏区和其它一些地区也建有“三多庙”,成为人们共同祭拜的保护神。一九八七年八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八届人大,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为纳西族传统节日,全县放假一天。今年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放假三天,庆祝这一纳西民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

二月八,源于自然崇拜的习俗

二月八,源自纳西族最古老的祭拜自然神灵的习俗。

纳西先民崇信“万物有灵”,“万物有灵”的具体表现是自然崇拜。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纳西人的社会心理。而这一社会心理是通过特定的民俗形式来表现的,一年四季都有特别的礼仪和习俗,比如:一月祭天;二月祭山神,祭地神,祭快乐神;三月祭水神;四月祭祖先;五月祭药神;六月祭畜神,抵灾祭火神;七月祭谷神。纳西族认为自然中天是主宰一切的,因此祭天作为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纳西族按氏族设有专用祭天场,范围之大,时间之长,内容之繁,成为纳西族很多祭天民族的壮举。

二月,纳西族称“恒久”,“恒”为神,“久”为“走、跑”之意,恒久即为神下凡到人间之意。因此二月被称为是神月,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来看,“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里,万木苏醒,春回大地,一切都是生机蓬勃,纳西人崇拜自然的祭祀也十分繁忙,二月初八全村都要祭山川万物之神“是日”。“是日”是纳西先民心目中的山神,比汉俗中的山神还要大,它是山川万物的主宰,人们的一切生产生活都与山川息息相关,万木苏醒的季节,人们必须向山川主宰神行礼祭拜。二月初八这天,各寨筑起“是日”塔,塔下摆设村民精心准备的糖果、糕点,燃香杀鸡、东巴诵经,仪式完毕,村民载歌载舞,就地野餐,取悦山神。

二月八这一天,丽江玉龙山、文笔山、马鞍山,中甸哈巴雪山,永宁狮子山,俄亚、木里等地的名山,纳西族群众穿上盛装,热闹非凡,祭拜山神,愉悦山神,这种祭“是日”山神的仪式后来逐步演化成为赏春登山节。

永宁地区纳西族逐步演变成了与其它民族相融,规模盛大而隆重的祭拜狮子山灵“转山节”。中甸白地一带的纳西族,每年二月八,家家户户穿上盛装,在著名的白水台圣地祭山神,以求福寿和丰年,在那里野餐,放歌起舞,并举行赛马活动,成为白地最热闹的节日。丽江一带的祭山神,因南诏王封玉龙山为北岳,又与“三多”民族守护神“北岳庙”有关,便成了有白族和其它民族参加的“北岳庙会”或“三多庙会”。在二月这个神月里,纳西族没有忘记祭祀快乐神,还有一个祭拜快乐神的民俗活动,纳西人认为,凡人世间的一切,灵魂世界也都具在。人世间的精神,都是由神灵来主宰。纳西人一年快乐与否,也与祭快乐神有关。在二月里选一个羊日,杀一只公鸡,摆满祭品,请老东巴主持向快乐神许愿,祈求幸福快乐。

后来,二月八自然崇拜习俗逐步演变成英雄崇拜的节日了。

“三多节”是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三多神”这个形象的形成过程,经过了千百年历史的发展,三多神这个形象完善过程,反映了丽江和纳西族与各民族融合,和谐相处与发展的过程。“三多神”形成过程中,反映了丽江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形式。纵观三多神各种来历之说,可以了解丽江民族文化融合与各民族和谐共处的这一历史轨迹。

三多,考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是与纳西族的原始白石崇拜和山神崇拜有关,传说三多是白鹿(有的说白獐)变雪石,雪石成为神的化身;二是说三多是吐蕃(藏族)地域苯教巫师到丽江后成为和平的使者,成为纳西族、白族的保护神;第三种说法,三多是丽江木氏土司的一个将领,在木氏土司征战过程中屡建战功,最后战死在今三多庙所在地,木氏为他建了“三多庙”;第四种说法,说三多是桑鸢寺护法神到白沙玉龙雪山成了丽江保护神;还有一个说法,三多原是在丽江阵亡的忽必烈一个将领,被木氏尊奉为保护神。

这些关于三多神来历之说,大多都折射出纳西族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和民族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多神的形成演变为民族保护神,和纳西族历史发展背景分不开。唐初,吐蕃统治滇西北,称“丽江”为“三赕”(三旬)。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姜岭大战》中,将纳西首领称作“撒旦王”,藏族人称纳西人为“三赕娃”,史书上和民间流传中的“三赕”、“三甸”,“撒旦”,“萨当”等都是一音之转,都是指今天“丽江”。《元史・地理志》的丽江,记载“昔名三赕”,今天我们称“三多神”的“三朵”,“三多”、“色定”明显是由藏语的地名演绎而来。南诏王异牟寻封丽江玉龙山为“北岳”之后,在玉龙村新建“北岳庙”,祭祀“三多神”,神像两边塑有白族、藏族的三多之妻,印证了纳西族创世诗史中藏族、纳西族、白族三兄弟的和睦友好关系。纳西先民既考虑表现了南诏的封号“北岳”,又吸收吐蕃地名“三赕”,创造出一个民族的“阿普三多”保护神,反映了纳西族与各兄弟民族和谐相处的思想和愿望。

二月八三多节,由原来的纳西族自然崇拜的祭祀习俗,逐步演变成为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民族崇拜参与的民俗活动。这个过程,就是丽江民族融合团结进步的发展过程。

另外,三多节选择二月八,除了东巴经记载的三多生于这个属羊日以外,二月八纳西语还称作“见丹节”,即放牧人郊游打平伙野炊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其实汉俗有之,三多节选在二月八,也是与汉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

总之,纳西族三多节的形成,是纳西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它的形成过程是民族文化融合和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三多节,可以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三多节在今天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成了增进丽江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