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写作中语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写作中语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到母语思维的干扰,产生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在语法层面对大学英语写作产生了较多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母语负迁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语法错误;母语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1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110―04

英语写作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是教与学的薄弱环节。从历年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如:用词不当、有各种语法错误、句式单一(以简单句为主)、结构混乱、段落之间缺乏有效的连贯性等,词汇和句型的表达有较深的汉语思维的痕迹。究其主要原因,是汉语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干扰,即母语负迁移使然。母语负迁移是学生实现成功语言输出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英语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负迁移在语法层面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一、语言迁移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进入语言学习研究领域,语言学界开展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迁移”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被视为语言学习中使用母语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1],也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获得的影响。“语言迁移”这一术语由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structive Analysis Hypothesis)的美国语言学家拉多(Robert Lado)于 1957 年在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的语言学》中提出,他认为,“学习者往往把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形式、意义以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去”[2]。

语言学界对“迁移”的定义并不统一。Krashen认为,所谓迁移就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进行交际时因缺乏应有的目的语知识,转而求助于母语知识,对原有的母语规则进行利用。其他学者,如Corder, Faerch & Kasper, Schachter等对“迁移”有不同的解释[3]。Corder把迁移看成是一种交际策略,即借用,他强调借用只是一种语言行为现象,而不是一个学习过程或语言结构特点,学习中的迁移属于结构迁移,由于反复借用成功,借用的语言形式终于进入了中介语语法。Faerch和Kasper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中介语。Schachter不认为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她把语言迁移现象视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学到的语言知识都是先前的知识,都可能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在总结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基础上,Odlin 提出了被多数研究者接受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4]

语言迁移有两种影响: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起消极干扰作用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

二、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

迁移存在于各种学习中,包括语言学习。语言迁移体现于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如果语言迁移来自母语,则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也有两种影响: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将母语的一些模式或规则运用到外语学习中,这时母语知识能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出现母语正迁移。反之,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较大差异时,此时的迁移会导致不合适的外语形式或语言错误,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的学习,并产生消极影响,出现母语负迁移。

由于人类语言的共性因素,任何一种母语都会为二语习得提供有利条件。就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而言,英、汉语在词类和基本句型结构等方面存在某些共性,母语为英语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些是母语对英语写作的正迁移。但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思维模式、语言特征等方面迥异,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差异多于相似之处,因此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汉语思维的负迁移不容忽视,也值得研究。

三、大学英语写作中语法层面的母语迁移

大学英语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语言模式转换的行为。在此转换过程中,学生常常借助母语思维进行构思,然后再用对应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来表达,有时是生搬硬套,无论在词汇、句法还是篇章结构方面大多存在母语负迁移现象。笔者以在教学中给高职高专大一学生布置的一篇英语议论文“中国应该鼓励私家车发展吗?(Should Private Cars Be Encouraged in China?)”为研究语料,对其中出现的语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进行分析研究(下文例子中划线部分为错误之处,括号内的内容为正确表达)。

(一)冠词漏用和误用

冠词是一种虚词,是英语有的词性,本身不能独立,和名词一起使用来帮助其说明含义。它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定冠词用来特指某人或某事物,不定冠词表示泛指。学生由于受到母语中无冠词的影响,出现以下错误:

例1:Domestic demand is playing a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economy. (an)

例2: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very big. (the rich and the poor )

学生忽视了以下语法规则: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的不定冠词要用an; the+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或物,仅根据汉语思维习惯采用直接简单的词汇对应,造成了冠词的漏用和误用。

(二)误判词性而导致的谓语结构错误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形态变化少,不少词语无需形式变化就可在不同句子中体现不同词性,常通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或借助“的”、“地”、“得”来确定其词性。英语是屈折型语言(inflecting language),常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等屈折变化来实现词性的转换,有明显的词形变化标记,如-tion,-ness,-ment是名词词缀,-ed是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标记,-ful,-less,-al是形容词词尾,-ly是副词词尾。另外,汉语中有些动词词义在英语中除了以动词形式,还常以形容词或介词的形式出现,如“坐公共汽车(take a bus, by bus)”等。受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学生常误判词性,造成谓语结构不当,如:

例3:Others against developing private cars because automobiles may cause aseries of problems. (are against)

例4:We only need bikes or we can by bus to work. (take buses)

例3中的against和例4中的by都是介词,在英语中是虚词,不能充当谓语。

(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混用

英、汉语中都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并且都通过能否直接跟宾语来区分,但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对应关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母语思维习惯,混淆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如,

例5:However, I don’t agree this opinion. (agree with)

例6:We should rise the price of gasoline to make car-driving very expensive.(raise)

例7:Many people are unwilling to marry with boys who have no cars. (marry)

例8: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private cars and make them serve for us better.(serve)

例5、例6中的 agree(同意),rise(提高)在英语中均为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跟宾语,而在汉语中都是及物动词。 反之, 例7、例8中的“结婚”,“服务”在汉语中均为不及物动词,通常是“和……结婚”、“为……服务”,但在英语中是及物动词,可直接跟宾语,而不是marry with,serve for之类的错误用法。

(四)非谓语结构标记缺省

根据英语句法规则,除了并列句,一个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项,而出现在同句中的其他动词必须转换为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或分词)。而汉语中有很多兼语句,同一句中可出现两个动词连用的现象,如:“有一些理由解释此现象。”因而学生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负迁移而写出很多类似例9的错句:

例9:There are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e limitation of private cars in China. (accounting)

例10:Try our bes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is what we should do now.

英语中只有名词和具有名词性质的词或短语才能充当主语。而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主语位置上可以是以动词短语、介词短语、时间短语或地点短语来表达的主题。例10中,句子的谓语是“is”,显然动词短语不能作主语,应改用其非谓语形式 “Trying our bes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五)零主语现象

零主语(null subject),即无主语,是英、汉语句法结构的重要差异。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Subject- prominent Language),有严格的句法要求,除祈使句外,句子中都须有一个显性的主语,即使是在句中不起任何语义作用的“假位”主语there和“虚位语”it。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以主题和述题为主,只要上下文语境意义清楚,许多主题结构中的主语都可以省略。下例错误显然是由于此种差异而造成的母语负迁移:

例11:Owning a car is a representation of wealth. If have not enough money, you can’t buy a car. (you have)

由于受汉语主题结构的影响,句中主语缺失,结构不完整。

(六)主从句连接词的缺失、冗余和误用

英语属显性语言,重形合(hypotaxis),强调句子形式和结构的完整,主从句间必须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or, but, if, because, so, when, although, so that等,以使句子完整并清楚地表达出句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是隐性语言,重意合而不重形合,即“形散而神不散”,较少使用连接词,逻辑关系隐含于上下文中。另外,汉语中某些以固定搭配形式出现的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在英语中只能使用其中一个连词。

学生受汉语句法负迁移的影响,常会忽略连接词的使用或多用、误用连接词语,以致造成逻辑不清。如,

例12:A hot discussion has arisen about (whether) the private cars should beencouraged in China.

例13:Although private cars are very expensive, but rich people can afford them.

例14:Another reason is (that) our oil will be run out.

例15:In China, especially in large cities that (where or in which) resi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uy private cars, air pollution is very serious.

例12忽略了宾语从句中的连接词,容易引起歧义;例13体现了常见的连词冗余现象,只能保留其中任一个;例14表语从句中的显性标志词that不能省略。

英、汉语中作定语的句子位置和层次差异较大,因此学生固有的汉语定语相关知识会起干扰作用。英语定语从句的多层次性使学生难以正确运用,并易混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例15中先行词cities在定语从句中起地点状语的作用,不能用关系代词that,应改为关系副词where或in which,以免逻辑混乱。

(七)时态错误

英语中有十六种时态,有丰富、严格的语法形式,其语法功能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实现。汉语中没有主谓之间的数的一致,谓语动词也无须随数和时间而发生屈折变化,常通过一些能反映时间概念的词汇手段,如“着”,“过”,“刚”,“了”,“正在”,“已经”,“曾经”,“将要”等词以及具体的时间状语来表达事情发生的时间逻辑。这些差异造成学生写作中的较多时态错误。如,

例16:Now most people considered owning private cars as a sign of wealth. (consider)

例17:Our government take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but so far little is achieved ( has been achieved).

(八)语态错误

英语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由于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汉语句子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除非表示受损或获益,否则很少使用被动句。而英语句子则多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被动句的使用较为普遍。汉语被动句大多带有被动标志词,如“被、由、挨、受”等。英语被动句有严格的句法和时态形式,较汉语复杂得多。英、汉语在形态方面差异大,学生易受汉语干扰而出现语态错误。如,

例18:It can be show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living a wonderful life. (shown)

例19:We hop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will find soon.(be found)

(九)语气错误

除了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外,英语中还有复杂的虚拟语气,通过情态动词和动词的屈折变化实现其语法功能。汉语则通过在句中添加表示不同语气的词语来转换语气,动词形式无变化。从教学实践来看,虚拟语气历来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弱项,因此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几乎不用,如果使用,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大。如,

例20:Imaginatively, if half of Chinese have private cars, there will be more traffic jam.

应改为“If half of Chinese had private cars, there would be more traffic jam.”

学生的作文语料中还存在其他语法错误和很多“中国式英语”。由于英汉语法规则的诸多差异,学生在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将多个汉语句子表达的信息融合为一个英语复合句方面的能力极其欠缺,而且极少使用汉语中没有的强调句、分词结构、倒装结构,因而其作文句式单调呆板,缺乏多样性。

母语负迁移在语法层面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英、汉语在语言规则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以及母语的思维定势是其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对比分析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英汉语言规则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英语原版内容,增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以积累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排除母语的干扰,逐步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同时要夯实语言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法错误对比分析来强化英语重要句型和各种语法知识;读写译相结合,加强写作训练,在训练中不断纠错,以提高写作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书面交际。

[参考文献]

[1]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Lado, R.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Ann Ard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3]裘姬新, 凌斌.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4]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张俊梅.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6]鲁兴冉.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启示[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7]孔文.山东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J].东岳论丛,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