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教学与人文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教育。而文言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而目前的文言文教学都是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单一串讲的教学模式,很难被学生真正接受。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模式。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是文言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教育。本文论述了文言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 文言文教学 人文教育
一、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人文教育
文言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特性,文言文记载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共存。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他们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文言文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了解古代科学文化成就,继承和接受古代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综合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步学会赏析古代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神,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目标要求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教育的特征。
然而,文言文教学是否达到了这样的目标要求呢?多年以来,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一直采用“只要记住,不需创新;只要熟背,不必深思;只要会考,不求会用”的原则,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叫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八字真经”把古人精美的作品肢解成了一个个的实词和虚词,学生只能像学习数学公式一样地去理性地分析,哪里去体会文人的思想与感情,去汲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学生变成了一个缺乏情感与思想的“学习机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荡然无存。
语言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妙的钥匙,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语言具有人文的特点,离开了思想,离开了情意,离开了民族的文化,难以对语言有完整而深刻的认识。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缺少人文性的严重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使文言文教学的“死角”重见光明!
二、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是片面而不科学的。读懂一篇文言文往往涉及“文”“史”“哲”多方面的知识,只排除文字障碍,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精髓,更别提什么继承古代文学遗产了。中学文言文教学应将文言知识与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即“文道统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文言文教学课上教育课,以人文教育带动文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人文思想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结构美,进而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
那么,实践中具体应该怎样做呢?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我认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人文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
情乃教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境乃教材所描绘的形象、景物、和画面等,情与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生进入情境能深刻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诱趣,唤起想象,产生共鸣,陶冶情操。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学生对其产生了陌生感。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抓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创设诗文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与景中。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去吟读、品味、鉴赏,自觉自己成为情境中人,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文章的深刻意蕴自然而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理的感悟。
(二)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文言文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串讲式的教学模式把文章肢解成一个个实词和虚词,破坏了文章的完整性与艺术性,文中的韵味、情调、人文色彩往往被冲淡了。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的“集成块”,学生不能忽略文意而单纯地翻译字词。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之,把握文意也可更好地理解词句,两方面是互为促进的。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也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需要。我认为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第一个“总”是整体把握文章;在此基础上进行译文、语法、词汇等的教学,即“分”;最后总结归纳,加深理解,升华主题。
(三)深入品味,推敲语言
优秀的文言文隽永、凝练、值得品味,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感情等的载体。如果学生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略它所承载的丰富内容,便是“买椟还珠”,结果连语言本身也不能真正学好,只有理解字词内涵,才能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意境。现代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鉴赏》一文中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示范性的欣赏:“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副图画,这副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惟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文言文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字词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分析语言来感受作者的深情,欣赏作品中所描绘的美丽的图景,美好的意境。
(四)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学习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语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言、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吟诵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语感是人们感悟语言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从中捕捉到规范的、灵敏的、明晰的语感,才能领悟到语言的意蕴、分寸、情味及种种美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教材中的典范佳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字、词、句的奥妙,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品味语言的凝练美与音乐美,领会语法、修辞等的恰当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受到作者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的感染。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学的需要和能力培养,更在于它能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还有待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思索、实践、积累,使文言文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宁.文言文阅读基本能力培养.
[2]王兆苍.王兆苍文序.
[3]柳斌.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4]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5]语言学概论.
[6]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