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由于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对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致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一直困扰着旅游学科的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确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能否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作教学体系,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问题。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目标应该是:为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首先,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和旅游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经过旅游教育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术界对旅游教育的应用性形成了共识。应用性教育门类,都应该与某一领域相适应,与某一行业相适应,与某一职业相适应,而且要在相对稳定中依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1]。旅游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人才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要面向旅游业的各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在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旅游产业自身的不断变革,要求旅游教育为旅游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旅游企业依靠自身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的研发优势与自主创新机制提供人才保证。
其次,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和旅游学科的知识复合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产业,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构成旅游产业的主体,他们各自的运行规律和其内部的管理关系是不同的,其业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同时,旅游管理学科本身是建立在旅游产业实践基础之上、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它所涉及的知识与理论非常广泛,其自身的知识复合性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第三、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旅游企业是以顾客活动为纽带,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的服务型企业,其业务活动的无形性、综合协调性、强文化性、生产与销售的同一性、脆弱性、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需要,其综合素质结构应包括思想品质、职业素质、管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操作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二、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作为体现人的认识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实践性和交互性,是一种教与学相互密切作用的实践体系,理论来自实践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旅游教育同样要遵守教育的这一本质规律。在旅游管理专业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实践可以很好地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等等。同时,旅游产业的应用性、综合性且变革迅速的产业性质要求旅游教育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宽知识面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旅游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并提供旅游管理人才成长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实现知能转换。因此,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适应和满足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必经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实践教学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中地位的同时,我们应把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使实践性教学应避免两种偏向: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上的高层次,在本科阶段就细分专业方向,拔高本科教育,误导学生似乎旅游管理人才不需要从基层做起,忽视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一种是重实践轻理论,以实践操作、技能学习代替专业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本科教育等同于大专教育,降低本科教育的层次,使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其终极目标。具体来说,基于实践性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旅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的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和知识、素质结构,确定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旅游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旅游教育作为旅游理论体系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其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也离不开旅游学科理论的指导。
2、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训练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3、以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师生互动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重视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注重用信息化带动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优化实践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问题
旅游教育不能只讲纯理论、纯知识,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实现知能转换,必须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2]。要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摆脱传统的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影响,改变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次,在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及其时序安排上,应根据学习过程的认知本质和本科学年的周期,在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专业技能课程模拟实践课程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实践和训练专业战略理论及知识拓展课程综合实践的培养程序与阶梯式提高机制,及时地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由此融会贯通。第三、鉴于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征,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还应考虑与业界的有效结合问题。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等各方面紧密依托旅游企业,跟踪旅游企业最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发展,紧密贴近就业市场,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旅游产业业界的动态变化保持高度一致。
2.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分配比例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专业体系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等,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边缘学科,开设的课程多,不同的课程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比例的分配时,应注意该课程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不可一概而论。例如: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导游概论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理论知识较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3∶2比较适宜。实践的比例过少,学生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学生实践。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应根据其特点,适当加大理论教学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实践和理论的比例按4∶1或3∶1进行为宜。
3.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问题
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10~12周。但一些旅游企业出于对利益的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收实习期半年以内的学生实习。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面,不应该局限于旅游企业第一线的实习,而应该寻求模式的多样化。如,建立模拟实验室,通过对旅游管理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培育学生对计算机、仪器设备等与实际工作相仿的环境、程序、设备的适应能力;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实验酒吧、客房、餐厅、实验旅行社等,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双赢、互动”为指导思想,与一些大宾馆、酒店、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建立巩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熟悉旅游企业的具体操作过程。另外,还可以采用假期服务实习、积极参入地方旅游节会、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等方法手段,熟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企业具体运作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江.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
育教学特刊,2004,19-20.
[2] 陈春琴.肖洪根.旅游教学中的理论课、模拟课、实习课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教育增刊,1999,165-168.
(湖北武汉江汉大学商学院 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