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体会式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的教学方法足以书本和教帅为中心,侧重于教师教的行为,忽视学生记的结果,忽视学生学的过程。现代意上的教学方法则不再仅局限于教的行为,而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同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其效果越来越成为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各地的先进教学方法与先进教学理念也在这一进程交流中相互借鉴,并依托教育资源与服务资源在交流与探索中升华。
一、“学会体会”的引出及内涵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导;学习的成效在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由内化而至外显的行为。这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定刺激与一定的反应形式联结的过程”相吻合。但学生行为的改变程度以及学生从活动过程中所增长的心智技能的程度,是与学生是否会用心体会这一变化过程,能否把握位重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与学生是否体会,能否用心体会有关。由此引出让学生“学会体会”的概念。
体会是指人们对自己所经历事情的感觉(感性的或理性的)在大脑巾的反映与加工,是接受刺激(stimulus),产生反应(reaction),形成思考(thought)。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关于心理问题的表述公式“sR”的基础上,用“sRT”描述,s代表刺激,R代表反映,T代表思考。刺激是由体外的环境,或者由自己的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提供的;反应是相当及时地跟着刺激的呈现而做出的;思考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我们的经验中智慧的要素鲜叫的表现,它使我们有可能按照心中的目标而行动”。“学会体会”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接受刺激与信息,以期达到自已的认识目标或使认识得以升华。其主体是学生,其特点是注重过程,强调结果,深化认识。过程是体会的基础与条件,是体会的源泉。效果是体会的目标,认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二、
“学会体会”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体会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基础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一个人要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就要投身到学习与实践中,在实践中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大脑中进行加工,而要完成这一过程就需要认真去体会,体会越深,理解的就越透彻,掌握的就越充分。刘此大家是都有深划体会的。例如,老师讲:一道例题,如果你不去通过练习尝试一下,往往会出现“眼会手拙”的现象;一个人学英语,如果只听不去练习说,他学到的可能就是“哑巴英语”;一个人学自行车,如果不练习,即使听最好的老师讲一个月,他也不会骑!由此可见,体会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基础。
2.体会是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
记忆是已往心理过程在神经系统内所留下的一种有组织的“遗迹”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体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行。记忆必须在观察、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一过程当然属于体会),主动地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联想,能够提高记忆效率。实践征明,人脑对记忆的内容体会愈深刻,理解愈透彻,记忆则越长久越深刻。有时,人们常说“我不告诉你,告诉你,你印象不深刻。”就是这道理。
3.体会是创新的源泉。
思维过程是在一定的信息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事件信息与材料的充分认识,没有足够的信息素材作基础,没有适当的理论作启发,创新思维就失去了源泉与活力。要创新,既要有科学的方法,又要有理论基础,究竟采取何种方法为科学,收集何种信息更有利于思维创新,取决与创新者的体会是否到位。体会越全面、越系统、越深刻,收集到的信息就越多、越条理、越准确,思路就越宽广、越清晰,创新成功的概率就越高。由此可见,没有对事理的深刻体会,没有对理论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目标的准确把握,创新就失去了源泉,失去了方向。
三、“学会体会”的实旌
1.加强指导。行为引导教学法法中,教师是引导者,负责过程教学中的组织与导向。为此,加强指导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指导是否全面,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一般来说,教帅至少应准备好以下几个方面:(1)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最佳环境经验,使学生的体会“有法可依”。(2)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体会“有据可查”。(3)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活动的最佳顺序与说明,使学生的体会“顺理成章”。(4)为学生提供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对策与解释,使学生的体会“有条不紊”。
2.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是智力活动的标志。兴趣浓厚,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思维就活跃,思维趋向性就增强,因此,应当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创设环境。实践证明,认知是情境性的。不同的情境对学生的认知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创设一种以最深刻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身心的环境,促进学生的深刻体会,避免无意义的曲折,以增强课堂效率。
4.加强总结。总结是体会得以深化与系统的有效途径。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行为引导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过程与体会,是浅显的,零碎的,这种认知在火脑中的记忆与有系统有深度的认知相比是短暂的。为此,要加强总结,使学生的队识更深刻,更系统。同时.实践证明,反复总结与体会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认识,还能使学生发现价值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捷径。
5.加强交流。交流是学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平台。在交流中,学生能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交流个人体会,这样既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又可以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在交流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能开拓学生思维,拓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观察问题的角度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指导评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善于思考问题,向更广、更灵活的方向发展能力。
6.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选择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像我们经常用到的诱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等等,凋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传授的知识点进行思考与体会,化表像认识为理性认识,使心智得以融汇升华。
笔者为师从教近二十年,曾经学习,借鉴、探索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所有教学方法的根本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与会,学是一过程,需要兴趣;会是一结果,需要思考。而兴趣与思考皆贯穿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体会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对知以的理解、掌搌、提炼、升华、探索与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会体会”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动脑、动手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对知以和技能的理解与深化,避免过去那种为实施新教学法而照搬套路的僵化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