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女装的 曲折海外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女装的 曲折海外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国营企业经营的女装品牌,也许很多人使劲回忆也想不出一个。它们似乎和粮票、布券、缝纫机……一道进入了历史长河,不过,一个诞生自上海的女装品牌似乎要改写这一切。Lily想证明一个事实,国有背景的一家企业,在服装行业可以像私营企业一样,琢磨市场,占领市场,像私营企业一样长袖善舞。

Lily女装去年的营收超过6亿元。和众多做内销的品牌不一样,这家完全是上海丝绸集团国营背景的女装品牌,在国际服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这几年,目前在国外开设了50多家店铺,2012年的海外营收也超过了800万美元。

从2005年开始,Lily登陆欧盟16个国家和地区,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亮相,第一家进入法国中高级百货。2006年9月23日,登上米兰时装周主秀场……很多国人正在为服装的洋品牌如痴如醉时,Lily正在海外为中国品牌挣得一片天地。

然而,从家电到PC,从日化到汽车,中国品牌只要离开B2B领域,在海外似乎就很难做好,Lily能例外吗?

海外机缘

事实上,Lily女装的海外之路,走得也并不是一帆风顺。2013年6月,Lily女装品牌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孙铭阳接受了《东方企业家》专访,谈到了这家女装品牌如何在国内市场强手如林的情况下,杀到海外市场去。

Lily的出海的起点在2004年的北京服装博览会。彼时,参展者以外贸OEM厂商为主,它们大多为私营企业,以泊样为主,自己设计的成分很少。有的甚至只是带着面料,去展台挂出来,而样子都在画册上。Lily带去的却是服装系列,有春季、冬季款,有自己的符号和店铺形象。虽然,9年后的今天,这些听起来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Lily引来了关注。

接下来,Lily女装开始重视外贸出口方面的展会,下一个目光标准了2005年初的广交会,Lily主动拿下一个展位。

广交会布展后,吸引了一些批发商的兴趣,法国客人给了Lily第一单生意。“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所以当时合作就谈的是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模式,传统的贴牌我们不做。”Lily的总经理陈川认为,品牌和形象的坚持,为之后的海外店铺发展打下了基础。

批发商其实就是中间商,贸易商。对于大多数国外批发商来说,没有品牌概念,从各个渠道进货,他们做买进卖出,赚贸易差价,关注的只是单件和单款的销售。

经营团队发现,如果在海外发展,单纯做贸易做不通,品牌永远没有自己的个性,也不能赚很多钱。“回头想,我们是想做一个生意呢,还是只是真的想做一个品牌。这样去改是不对的,他是贸易我也跟着变成一个贸易。卖点货,做个交易,不是自己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的梦想是做成全球连锁的成衣品牌,这样做下去和其他牌子也没什么差别,这也不是运作这个品牌的初衷。”孙铭阳告诉《东方企业家》。

正在Lily对海外拓展之路感到困惑时,他们接触到了零售商。随后,一次北京服博会上,印尼崇光百货(sogo)的买手注意到了Lily。国外百货公司大都是买货性质的,买手跟品牌买货物,再卖给消费者。中国的百货公司则是抽扣点,品牌入驻后,百货公司收店租和管理费,比较的是租金和客流。国外成熟的百货市场中,商品组合对商场来说很重要,商品的独特性就更重要。先进的国家百货商场之间经过竞争,成熟之后,就要找到自己的个性,最大的个性是商品组合。

和崇光百货合作之后,孙铭阳发现,批发商和零售商差别很大。和零售商交易的单量大、持久性高;零售商开专卖店、专柜,对品牌的贡献也很强。为了争取长期合作,Lily对崇光百货进行了最多让利,这也使得从2007年第一家专柜在印尼雅加达崇光百货正式开业开始,Lily在印尼开了11家专卖店。

于是,Lily逐渐摒弃了批发商,转作多和稳定的零售商合作。

期待直营

2008年2月,德国CPD杜塞尔多夫时装展上,Lily成为这个展会历史上唯一被组委会批准进入环球展示大厅(GLOBAL HALL)的中国品牌,了2008秋冬新品。

应该说,海外店铺的顺利经营,让孙铭阳和陈川对国外市场有了更多期待。Lily决定自己走出去,专门成立了海外业务部,这算是Lily海外发展的第三步。参加杜塞尔多夫时装展是标志性事件,从2004年首尝走出去的甜头,到2008年实现品牌独立输出海外,Lily用了4年时间。彼时,集团上下认定,要把欧洲市场打开,参加展览会是最好的方式。

杜塞尔多夫时装展是当地最好的服装展会。为了争取进入这个展会的机会,他们找到展会的中国代表处,要求参展。在此之前,从未有中国品牌能够参展,对于Lily的申请,主办方不置可否。为此,Lily的高层商量之后,决定特意去一次德国,4个代表带去了Lily的样衣、过往的各种参展资料,终于获得了德方的认可。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去欧洲开店,想着去展览会,然后接单,就可以开店了。可是我们发现,真的大客人,有能力做跨国贸易和的客人会来中国,不能来的往往是小的零售商。”孙铭阳表示,当时冲到海外去的想法强烈,却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小零售商与大零售商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Lily作为强力后盾提供一系列的支持,而刚刚涉足国际市场的Lily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德国的展会过后,不少零售商和Lily谈到了合作的问题,当地小的零售商们纷纷想加盟。孙铭阳说:“在跨国贸易环节中,需要清关,需要运输,需要很多复杂的流程和环节。除非有一天在国外开分公司了,去匹配和经营,这样的贸易链条才顺。当时很多当地的客户想做,但是我们发现很复杂,中间贸易环节很难解决。所以放弃了 30家店。”

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拒绝已经到手的订单,对于孙铭阳来说是另一种痛苦,Lily必须探索出一条路来,即便在没有很好的后援支持的情况下,仍旧能拓展海外市场。

和ZARA、H&M这些成功在国外运营的品牌相比,Lily开始探索不同的开店模式。Zara在全球大部分店都是自营店,Lily是和加盟商合作。品牌对自营店的可控性高,对运作和系统要求很成熟。而相对直营店,加盟店的经营合作伙伴对当地渠道更加了解,团队管理更为熟悉。

但加盟店仍旧存在挑战,Lily还在继续“交学费”,即搞明白各个市场对女装的需求。“Lily的衣服卖到中东去,他们是在家穿的。中东嘛,姑娘们在外面用黑纱挡上,不给别人看,但是他们是一夫多妻制,有竞争,在家要穿得美美的,自己人看。”

和在国内明确的商务女装定位不同,对孙铭阳来说,现阶段不同海外市场的不同品牌定位,和定价、店铺选址、推广一起,交给当地靠谱的合作伙伴就行。Lily最需要做的,就是选好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合作。但未来,孙铭阳心中总希望所有国家的Lily都是一个形象,一个定位,好像ZARA和H&M一样。但这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以及更加熟稔的海外市场运作经验,当然,毫无疑问在模式上需要推出“直营店”,这是Lily海外之路的第四阶段,目前还在酝酿之中。

“我们现在暂时没法做海外直营店,毕竟那需要时间、成本的大量沉淀,在我们的发展基础上,相比ZARA,我们需要各方面提高自己竞争力,包括再增加一些自己的服装和店铺元素,包括形象和细节设计,做更强的精致度。”孙铭阳表示,现在Lily还在学习,加盟店也常常会提出更尖锐的意见,这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现在我们的团队目标更清晰,我们认为找准合适的海外合作伙伴,最重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来走好海外之路。”陈川也告诉《东方企业家》,虽然交了很多学费,海外之路颇为曲折,但坚持下来后,回顾这近10年的历程,仍旧觉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