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296-03

摘要:目的:编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影响问卷并检验信度和效度,明确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测量有效工具。方法:借鉴黄涛编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加入心理学有关条目进行改编,确定5个维度;结合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2004)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测中专业认同量表与学习动机量表的相关程度较高,达到0.246,经编制和修订的专业认同量表信效度较高。结论:本量表可以较为准确的测量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并且得证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正相关度较高,p=0.029。

关键词:专业认同 学习动机 问卷编制

一、引言

就现状而言,大学生学习现状严峻。现代大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平均退学率5%,并逐年攀升。学习劲头不高,挂科率高,没有学习动力。专业认同感低,就业率不高。大学生学业倦怠如今已成为高校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学业倦怠或者称之为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度低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陈萍,马丁,刘雪飞,2009)。樊明成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及其中536名大二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度普遍不高(樊明成,2011)。

就现有研究而言,专业认同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程度和倦怠程度(连榕等,2006),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张田、孙卉,2008),并进而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成长(杨宏、施远程,2009)学习动力的相关影响。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围绕专业认同的重要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力等方面开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和倦怠度,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但缺乏实证探讨(许世梅 2012)。

已有的对专业认同与学习效能的研究中,对象也只是是医科(男护工)和经管类专业的。并没有研究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同时这些研究偏向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没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可验证性。

本文通过一项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学生的心理测量,来探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以期望帮助我们解决心理系乃至其他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 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对学校选择专业政策的制定起到呼吁和指导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认同是个体潜意识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其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林崇德,2004)。相比于北美学者认为的认同更多的倾向于个体在自我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意识,欧洲学者强调个体所处位置的意识,我们学者更重视态度研究领域的概念,从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出发,将认同定义为对某一对象的认知与情感过程(杨宏、施远程,2009)。

对于专业认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张弘、曹大友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专业的积极情感(张弘、曹大友,2010)。

Henning对专业认同度有以下界定,即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Henning,2001)

专业认同的研究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最新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看,采用了质性和量化研究,但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研究变量看,综合分析了专业认同的前因条件和影响结果,促进了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在前因条件上从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逐渐过渡到人格、价值观等心理变量和职业预期和人才类型等社会学变量。在结果变量上从学生在校的学业表现、学习动机方面逐渐过渡到个人的生涯发展方面。从研究视野看,从单一的学科背景研究逐渐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西部几所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张丹钢,2012)

综合以上研究,结合我们希望测量的效果,我们采用了许世梅的定义: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和归属感,包括正面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和投入的行为倾向(许世梅 2012)。

2、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e)

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Deci E L&Ryan RM.(1985)将动机明确区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动机是个体为了寻求挑战和乐趣,满足好奇心而参与活动的倾向;而外生动机是个体为了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奖励、他人认可和评估、完成上级的指示、与他人竞争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

动机理论学者常把动机分成三种成份:期望、价值和影响(Pintrich 1989),期望包括学生用自己能力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价值指学生关于任务目标信念和那方面任务对他们较重要;而影响包含对任务的情感反应。本研究聚焦价值元素,即学生注意到那方面较重要。

国内学者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杨渝川等人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析取为求知进取、集体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他人取向六因素(杨渝川等,1996);杨德广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杨德广,1997);张建玲等人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就业与生活型、求知型、消极回避型、社会奉献型、报答型、成绩目标型(张建玲,2005)

经过比较综合,我们决定采用以下定义,即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李清 2004)。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呈现正相关,即高专业认同会伴随高学习动机。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变量与量表编制

1.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专业认同。参照黄涛编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由于受试者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加入有关心理学专业特质条目,编制专业认同量表,共5个维度,分别为投入度,如“即使没人监督,我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行为性认同;美誉度,如“我愿意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我未来的事业”,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价值性认同;喜好度,如“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性认同;认知度,如“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性认同;匹配度,如“我对自己在本专业的发展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适切性认同。本问卷采用5点记分方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5级评定,与此相对应,分别记5、4、3、2、1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心理学专业的认同感越强。

2.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学习动机。黄希庭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需要可分为6 种基本类型: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根据这6种需要在学习上的体现,黄希庭等编制了学习动机问卷并对大学生施测,测查结果显示,问卷中的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对应: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动机对应尊敬的需要,小群体取向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

本次调查,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2004),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的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学习动机提供科学依据。问卷包括个人的性别、年级等基本情况。问卷分6个维度26个项目,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的强度:求知进取(6个项目)、社会取向(6个项目)、物质追求(4个项目)、害怕失败(4个项目)、个人成就(3个项目)、小群体取向(3个项目)。自变量分别为性别(男、女)二分变量、年级(1、2、3、年级)三分变量。本问卷采用5点记分方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5级评定,与此相对应,分别记5、4、3、2、1分,某种学习动机得分越高,表明动机强度越强,得分越低,动机越弱。

(二)量表预测与分析

为初步考察自编问卷的结构和检验每一项目的质量,先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2.1项目编制

围绕这样的理论构想初步拟定了43道题目,请2位本科生对题目的语句表述做了恰当修改,并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被试进行访谈,要求被试在不改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对问卷的指导语和题目作修订,纠正表述不清、难于理解或有其他歧义的语句,确保被试能够确切理解题目意思。最后再由8位心理学系同学商定,形成了包括31道题目的预测专业认同问卷,计分方式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

2.2项目分析(T-Test)

计算各分问卷的总分并进行排序,取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求决断值(CR)。将未达到 P

2.3题总相关(Correlations)

计算每道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 r

(三)样本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受试者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数据来自2013年5月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在校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4份,有效问卷79份,回收率93.333%。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30名,女性49名;大一28名,占总体的35.44%,大二30名,占总体的37.97%,大三21名,占总体的26.58%;年龄范围在16-23岁之间,平均年龄19.937岁。

(四)实施与测量

在上课之前或晚上扫楼的方法交与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尽量保证安静、干扰少的环境。由受过训练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主试,统一按照中性的问卷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对所填结果不做任何干预。所得资料仅仅用于学术研究之用,且仅作为团体分析。不作个别处理,不需填写姓名,主试对被试的一切资料严格保密。

四、结论

(一)因素分析

1.1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考查分问卷题目和结构的合理性,对每个分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 KMO 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KMO值为0.846,?2=1645.172,df=465,Bartlett 检验值

1.2验证性因素分析

依据专业认同理论,将专业认同划分为五个维度包括:投入度、认知度、喜好度、匹配度、美誉度。为检验五因素结构的专业认同量表是否符合理论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二)问卷信度

2.1总体信度(Reliability检验)

在 79名被试的测试结果基础上,采用 Cronbach's α系数,信度高达0.948,可以用于鉴别个人。

2.2内部一致性信度:

2.2.1分半信度

运用分半信度,旨在测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用SPSS进行分半信度的检验,Spearman-Brown 分半信度较高,均超过0.90,具体结果如下:

2.2.2同质性信度

同质性代表所有测验题目得分的一致性,为保证测验内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心理特质,也保证所有题目得分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用SPSS进行同质性检验,Extraction得分在3.32-5.41之间波动。

(三)问卷效度

3.1内容效度

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对有关专业认同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反复思考、讨论,确定心理和谐的概念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要求编制、筛选题目,问卷的项目可以反映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保证了问卷编制的内容效度。

3.2结构效度

首先提出专业认同的理论假设,随后将其分解成五个小成分,依照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由内容效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

3.3实证效度

实证效度中的同时性效度,即效标资料与测验分数同时收

集。我们用专业认同和学习动机问卷分别测出受试者的专业认同高低与学习动机强弱,若结果显示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则证明我们的实证效度。

(四)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检测

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度较高,Pearson Correlation值达到0.246,p=0.029

(五)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关系

5.1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特点

专业认同问卷满分155,最高分142,最低分59,平均分103.58,多数集中于95-120之间。总体而言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认同。在专业认同方面,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年级差异在专业认同上显著。

5.2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专业认同问卷满分130,最高分108,最低分71,平均分90.48,多数集中于90-105之间。总体而言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方面,性别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

5.3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关系

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关系显著,且呈现正相关。即对专业的认同感越强,其学习动机就越强。

五、讨论

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写以学术界认可的专业认同定义为基础,参考黄涛《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又充分结合了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这一群体在专业学习、认知等方面的特点展开。样本以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为例,性别、年级比例较为均匀,比较具有针对性,但样本相对较少。本文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关数据,单一数据来源可能使研究受到同源数据方差的影响。

本问卷专业认同分为投入度、认知度、喜好度、匹配度、美誉度5个因子分别予以测量,共31个项目。本问卷的编制程序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通过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专业认同问卷的结构,确定了最终问卷。通过因素分析,主要是验证性因素分析完成。保证了较高的信效度。

就项目“我非常敬佩在心理学专业领域内做出成就的专家”与“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我感到很充实”同质性检验Extraction较低,难以归为事先的假定属于“喜好度”。但删除后的结果整个问卷的信度有所降低,同质性没有明显一致;同时鉴于我们的研究从界定就可以看出更加偏重理论性,因而跟看重采用题总相关,该题目未被删除。

学习动机问卷部分直接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较为成熟,有很高的信效度,并且在国内文献中的引用率很高。

本文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动力的影响,主要针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学生为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由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深远影响,它牵涉到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因此,专业认同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应该从大学生进入校门起就针对性进行专业教育,让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历史、学科地位、社会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喜欢专业、热爱专业的积极情感,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文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中国电力教育,2009.

[3]连榕,杨丽娟,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

[4]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科教文汇,2008.

[5]连榕等,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心理科学,2006.

[6]方勇.刍议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

[7]刘凤英等.影响主动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有效教学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7.

[8]李伟,刘畅.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