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亚洲 VS 张亚东 戏说北京爱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亚洲 VS 张亚东 戏说北京爱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爱北京吗?如果把镜头对准那些每天在这座城市的地铁里穿梭的人们,想必答案会五花八门。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怪物,也是容纳怪物的魔方。在人与城市的多频互动中,彼此互相影响,也在互相塑造。此次杨亚洲和张亚东跨界执导话剧《北京我爱你》,通过排演一出出发生在北京地铁里的悲喜剧,他们也在寻找着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和回忆。

新手的困惑和领悟

《北京我爱你》这个命题面前,杨亚洲和张亚东都是第一次做话剧导演。在这样一个不能剪辑、没有镜头技巧的空间里,两人都是试图在抓住舞台感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

张亚东:这是我第一次导演一部话剧,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这好像也是你第一次做话剧导演。

杨亚洲:是的,我也是第一次。这个话剧最吸引我的是这个形式―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人,像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跨界来导一个现实题材,接地气的主题。关于北京的,关于地铁的,这些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吸引我。

张亚东:我和你的感觉差不多。因为我的职业一直是做音乐,没涉及过这个领域。音乐比较抽象,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用舞台的方式打开自己,了解更多形态的生活。

杨亚洲:我来做这个话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要讲的这个故事,关于一个小女孩对于爱和成长的困惑,我一直想拍这样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在电影、电视剧里恐怕有些问题。正好有转换成戏剧的方式,何乐而不为。

张亚东:我最初看到“北京我爱你”这个命题觉得挺有意思,因为我也是个外地人来北京快20年了。怎么说呢,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又恨又离不开,说起来一堆埋怨,但让走又不走,就是那种感觉。这个话剧中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地铁,我之前做过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的音乐,对地铁情有独钟,我觉得地铁中每一个人的状态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第一次排话剧,感觉就是戏剧非常难,很难很难。

杨亚洲:我可能比你好一些,因为我是戏剧学院毕业,演员出身,虽然没有导过,但是演过话剧,还去新加坡参加过艺术节。排一出话剧是我的小小心愿,有这么一个机会挺好。

张亚东:近几年我比较喜欢电影,我拍了很多短片,但在舞台上唯一的问题就是不能剪辑。电影有很多手段帮助剧情,可能不需要台词,一个镜头给过去就行。但是话剧完全不行,观众不可能看到那么细的东西。而且中间不能停,把控起来非常难。

杨亚洲:其实,话剧和电影、电视一样的东西很多,实际上都是形式、内容、人物、性格。不一样的是舞台的形式,和观众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怎么样能通过戏剧的手段,同时作为一个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发挥你的长处,这是我想做的。

我这个戏就一个演员,从头到尾说了20多分钟。有一个最简单的要求,怎么能让人听下去,这个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要让观众耐心地听进去,而且很感动。比如我拍过一个电视剧,叫《八兄弟》,其中有一个镜头,演员一动不动,拍了26分钟,那一集就三场戏,一个演员说了26分钟。我一再告诫自己,是不是太自恋了,你看着舒服,观众能不能接受?但后来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效果还是挺好的。所以说无论是形式到内容,你这20多分钟说什么,怎么说,你才能让观众不离开你这里?

张亚东:我讨厌一提黑暗就点火把的人,我觉得那是对黑暗的不尊重。人性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整个排练过程里,我纠结的就是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能不能传递到看戏的人那里。对此我充满好奇。就像你说的,20多分钟的一段独白,这就像是一个实验,到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不过我看了你排得那段戏,我觉得非常棒,演员很棒,而且故事里涉及的问题很多,让人有很多感悟。

无知者的可贵

这一次,杨亚洲和张亚东在舞台上讲述的故事都是现实题材,有不少叛逆和忧郁。在爆笑喜剧当道的今天,两人都很好奇,观众能不能接受一出质朴的、不抖机灵的,甚至有些疼痛的戏。

张亚东:我这次排的这段戏叫《以爱的名义》,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母女俩之间的故事。我也不去谈技巧,我会用我的情感处理这些事情。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家庭的状况。比如妈妈对孩子的期望,这里头有很甜蜜的东西,也有很冷漠的东西。

杨亚洲:我看过你排的那部分,表现形式我真是特别喜欢。你对戏的把握,对真实、质感的把握,实际上给我们这些真正意义上搞戏剧的,甚至做电影的人很大启发。那种生活化,现实生活当中的小细节,我们丢的东西,你还保留着。

张亚东:你这真是鼓励我。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初学者的幸运,就是我觉得任何行业里都有这种状况。就像一个人刚去赌博,偶尔赢一回他觉得很开心,但如果变成职业赌徒,他就会发现我的技巧太差。因为我不懂,看别人戏的时候真的能理解,如果不能很快地抓住最好的东西,就做不出效果。我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决定先把情感表现出来。

杨亚洲:这一点非常可贵,我们这些拍多了的人总觉得这是戏剧舞台,要夸张,要放大,但这恰恰是你没有做得,你不会因为这是舞台,人物或者剧情就可以急剧戏剧化。你能遵循着生活中的真实和质朴,特别可贵。

其实成熟的技巧是双刃剑,用的多了会失去那些最朴实但却最有质感的东西。电影、电视剧都是一样。特别我是一个什么都干的人,我真的觉得,我特别喜欢行当不一样的人做同一个事儿,对我来说是一个尝试。如果觉得还不错,日后再来找我,我可能再去,如果你想象的很好,底下观众反映不好,那就算了。

张亚东:实际上,我也有过很大的困惑。舞台是非常棒的创作领域,你要是特别生活化,观众会嫌不够,觉得和电视剧没有区别。那么,演员的节奏、张力,就很难把握。

还有一点困惑是,我到底要加什么料进去。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太大,愿意听到逗乐的事儿,我最近看了几场话剧,感觉都快和评书一样了,不管是什么话题,效果最好的都是几个段子,这是普遍的问题。我看到这种情况,多多少少也会考虑,如果我是一个厨子,到底要不要放这个调料。因为大家好像不爱看特别真实的东西,如果你给他一个,可能接受不了,这是我觉得难以调整的。

杨亚洲:有的时候也不用想那么多,电影、电视剧是遗憾的艺术,拍完了就改不了,但话剧不是,像这个前面几场,可以根据观众的效果做调整,改到你满意了,没有什么想法了,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互动过得去的时候,创作才真正完成。这是你喜欢的东西,没脱离开本行,创作内容又是你一贯的偏爱,不要想那么多,得失都是肯定的。

爱恨交织的北京

北京有14条地铁线路,191座车站,日平均客流量510万人次。在这样一个地下小世界里,每天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两个外地人在北京,又经历过哪些属于这个城市的故事?但最有的故事都指向一个答案―这就是北京,让人欢喜让人忧。

杨亚洲:我第一次来北京还是20世纪80年代,来上学,当时觉得北京哪都顺眼。后来到西影厂工作,家在东北,每年都要途经北京。在北京这么多年,我觉得一开始是仰视,后来可以用特别平常的角度去看,可能再往下看,都会不一样。但是北京永远在你心里头,就是北京,任何地方都不能替代的。

张亚东:我是小地方的人,所以第一次到城市,类似大同,太原,北京,都忘不了第一次来的感受。最早来北京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下了火车看到城市,第一感觉是―这个地方会接受我吗?能有谋生的方法吗?直到现在,我都始终忘不了这种感觉,现在的北京非常现实,人情味也不浓,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我觉得还挺冷漠的。所以我对这座城市有距离感。

杨亚洲: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我拍《美丽的大脚》时,带一些连火车都没见过的孩子来北京拍戏。他们生活的地方叫西海崮,在青海,那儿穷的连银行都倒闭了。刚来的时候,叔叔阿姨们就问他们,北京好还是西海崮好?所有的孩子都说我们家好。我当时就想这是为什么,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他们说北京有什么好,楼更高,马路更宽,没什么好。

当时赶上“六一”,央视有晚会,我就领这些孩子去参加全国的“六一”晚会。中央电视台所有的主持人都参加了,舞台上都是蓝天幼儿园的孩子,穿着芭蕾服演小蜜蜂,而这些孩子穿的很破烂,完全是没有技巧的表演。后来到晚上都睡了,一个小女孩在写日记,我说我能看看吗,她就给我看,我记得特别清楚,日记的名字就叫《我爱北京》,描述了她在北京这几天看到的、听到的,特别是参加了这次晚会等等,日记的最后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她说:“我真的是爱北京,在北京这几天玩的、吃的、看的,把我高兴得都哭了。”我觉得这个挺能代表北京的。他们说这儿不如家里也是心里话,但是他们在北京看到的,高兴得都哭了。我想再大的作家也很难写出这样的句子。

北京就是让人爱恨交织,让人高兴得哭了,但真正哭的时候又很伤心。

张亚东:事实上城市不会接纳任何一个人,城市有自己的法则,适者生存。我可以很爱北京,但是北京不会爱我。它是接纳我的地方,我在这里有口饭吃,这很重要。在这生活这么长时间,我会喜欢这个地方,尽管气候差到不适合人居住,我还是会住在这里。现在我在北京生活了20年,如果真让我回家,回到那个小地方,我可能一分钟都呆不住。在城市里,至少人会有一种安全感,有事儿大家顶着的感觉。我确实对北京有特别多特别多不满,但也很爱。这种爱不求回报。我知道它不会爱我,越来越不会。作为一个城市来说,就是适者生存的环境。

杨亚洲:这次《北京我爱你》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城市元素,就是地铁,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比较难忘的回忆。

前年我在四川拍电影,中间突然要回北京开会。因为我一回来摄制组都得停,所以时间很紧张。开完会往机场赶,打车打不着,就挤到地铁里。从京西宾馆走到军博上地铁,一直挤到国贸,出去再想倒其他的线,再也挤不上去了。没办法,时间来不及,就从国贸走出来。当时是下午6点多钟,夕阳西下,北京最美的时候,你真的觉得你在上面看到的北京很好。但是从地底下挤上来的时候,最大的感受真的是不容易,在北京生活不容易,特别是坐地铁的人。

张亚东:我觉得地铁特别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真实状况。我对大明星不太感兴趣,对出类拔萃的人的生活不感兴趣,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你在地铁里观察,比如人们怎么乘电梯,有人抢座吗,在车里你会顾忌别人的感受吗,怎么穿着怎么打扮。北京的地铁确实很糟糕,这是现实,没有办法,但我们需要了解真实是什么。

我在国外坐地铁特别多,比如法国的地铁实在太棒了,哪儿都能去,最近的一站,能从这个站台看到那个站台,合理程度让你没兴趣开车。但是北京的地铁不是,坐了还得走好远,很麻烦。

杨亚洲:地铁反映出的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实,相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北京,我还是会喜欢很多北京古朴的东西。我在北京拍过的相关电视剧和电影,我会要求我的美术和摄影,随便一个近景就要捎上北京的红墙、白塔、角楼……这是我喜欢这个城市的地方。

张亚东:我也思考过,为什么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快,大家都挤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就是其他地方的发展不像北京这么快。我离开家已经30年了,那里完全没有变化。实际上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有不同的文化出现,比如美国西岸和东岸就流行不同的风格。但中国似乎就只有北京、上海,比较单一,地区发展不平均,人们都挤过来了。

杨亚洲:而当大家都挤在一起的时候,差异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拍《八兄弟》时,主人公是几个来北京讨生活的农民工兄弟,戏中他们住在国贸对面的楼顶上,这是我的特意安排。我觉得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穷富差异,我喜欢生活中的小人物,比有钱人快乐,比有钱人积极,比有钱人善良。我喜欢穷欢乐的那种,我喜欢积极的真实。北京脏的地方很多,也很真实,也有很龌龊的人,很变态的地方,但那种地方要成为你作品里的东西,就和纪录片没区别了。真实是第一位的,但我希望真实很积极,真实很善良。

杨亚洲

电视剧、电影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现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擅长描写都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代表作《空镜子》《浪漫的事》《美丽的大脚》。

张亚东

音乐制作人,曾与王菲、朴树、林忆莲、容祖儿等众多港台、内地甚至海外的著名歌手进行合作,是重要的幕后音乐推手。现尝试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拍摄电影短片等。

城市爱情话剧《北京我爱你》

时间:2012年02月14日-03月03日

地点:北京9剧场(切CHE行动剧场)

由五位导演联合执导的话剧《北京我爱你》,由杨亚洲、张亚东、子曰秋野、罗康、陈奕名等执导,史航、柏邦妮等担任编剧的话剧《北京我爱你》通过了五段发生在北京地铁里的故事,展现了都市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五个单元各代表人生的一种际遇,或顺境或逆境,或悲或喜,都是一种机缘,只有“北京、地铁、爱”的主题贯穿始终。

张亚东

我之前住在交道口北三条,喜欢雍和宫南边那块地方,像国子监啊,相对平房比较多,有那种感觉和气质。很大很老的树,非常好,不像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国贸、机场免税店,任何国家的商场大楼都是一样的。

杨亚洲

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北京。白塔,国子监啊,雍和宫啊,红墙绿瓦。这些在某些意义上,不仅是能代表北京,也是你向往的北京应该是这么一种味道的地方。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你希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