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转基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转基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吃过‘转基因’吗?”

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不知道”。但许多人都吃过拇指头大小的“圣女果”(又称珍珠番茄)、比拳头还大的“太空椒”,还有巴掌大小的“娃娃菜”。这些好看又好吃的蔬菜水果在一些人眼中是美味,但另一些人却避之不及,因为它们都是“转基因”!

目前很多超市的蔬菜包装都贴上了“非转基因”的标签。为什么食品一旦沾上了“转基因”三个字,就不受欢迎了呢?究竟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人们对这种东西的恐慌又是从何而来呢?

“转基因”作物知多少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基因技术,把一种动植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动植物中去,从而产生一种具有人们需要的某种特性的新物种。这一物种是科学家制造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例如,把鱼身上耐寒的基因,导入到和鱼风马牛不相及的西红柿上,从而培育出耐寒的西红柿。这就是最典型的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

如今,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在对经济作物的改造和种植上,以大豆、玉米菜籽、棉花和马铃薯等为代表的转基因农作物已经商品化。尤其是在美国,大豆、玉米等作物,很多都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它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良,增强农作物的抗虫害和对环境的耐受力等方面成绩显著。

转基因食品接受基因改造后会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的转变,与非转基因食品区别显著。以大豆为例,转基因大豆的抗病毒、抗寒能力增强,产量会增加、脂肪含量会更高等,但是这样做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自转基因诞生之日起它就开始承受着社会的普遍质疑。2012年,美国一科研机构曾了其对24名中国湖南省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结果。对此,“绿色和平组织”表示强烈谴责。

“挺转派”与“反转派”的博弈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之争由来已久,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多年过去了,挺转反转孰是孰非,事实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早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表报告称,通过对市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进行检验,表明食用类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两年后的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一份主题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年度报告,报告同样指明当时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

早前曾有媒体声称,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美国大豆主要用来出口。在阴谋论的包装下,这样的声音似乎非常容易让人信服。面对这样的质疑,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转基因技术已经在美国成功应用近20年,与之伴随许多独立的科学研究已经展开。所以,在美国家庭的日常餐桌上,转基因食品是随处可见的。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且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2013年度国内的消耗量可达4720万吨。可以说,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普遍认同的,而这也基于美国国内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监管与审批制度。

与之大相径庭,欧盟向来是反对转基因食物的急先锋,即使美国多次在WTO把其送到被告席,欧盟也不为所动。当美国出于商业利益在世界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时,欧盟一直是反对者。目前欧洲也是全球各大洲批准转基因品种最少、种植最少、管理最严格的地区,只有少量用作饲料的转基因玉米与土豆在种植。英国人甚至还专门为转基因食物造一个新词叫“Frankensteinfood”,意即“恶魔食品”。

他们认为,从根本上说,农业领域的基因工程无法精确控制,其结果难以估算。被改造过的动植物可能携带着未知的或有害的基因改变,甚至可能携带着某种无法预料的毒素或过敏原,对一些危害的抵抗力可能会下降,或是更容易被其他一些东西感染。而且,转基因植物由于更具竞争力,很容易发展成为“占领者”,从而使原有物种遭受灭顶之灾;包括大豆在内的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被设定对除草剂有耐药功能,这无疑将导致除草剂泛滥。

欧洲的一些研究机构认为,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一半以上的转基因作物都被设计耐受其“农达”牌除草剂。研究表明,“农达”会导致胎儿畸形,DNA损伤,动物试验致癌。研究表明,一些作物发病率的上升也与“农达”有关。此外,科学家们发现,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中的非靶向生物有毒性作用。美国孟山都公司将除草剂用于栽培转基因大豆和其他转基因农作物,也会对土壤及水生生物、昆虫和鸟类在自然生态链方面造成伤害。

“转基因”在中国“摇摆”前行

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从净出口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中国仅用了短短5年。变化之大,黑龙江省农科院前院长,大豆专家刘忠堂形容,“简直是火箭速度”。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大豆业“奄奄一息”。15年来,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方面虽饱受争议,但进口的数量却在不断攀升。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三种可用作加工原料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再次掀起了一场难解的论争。

令公众困惑的焦点在于,中国官方对于转基因作物呈现出鲜明的“摇摆”态度:一方面,在农业部官网上专门设立为转基因“说好话”的科普栏目,农业部专家多次强调相比普通食品,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所经历的检验程序都严格得多;另一方面,农业部又始终强调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在我国商业化种植,并对放开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持有非常审慎的口径。

在当今的转基因大潮中,各国都在分得一杯羹。美国靠技术取利,南美靠种植获益——阿根廷甚至靠转基因种植走出债务危机阴影。而我国面对转基因大豆“许吃不许种”的管控政策,已经让4000万中国农民沦为牺牲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家政策需要寻找一种平衡:一方面要保护国产生物技术产业不受国外对手的恶性挤压,另一方面又要制止大量未经控制的转基因成分流入本土食物链和环境。尺寸拿捏,值得深思。

随着转基因玉米、小麦和水稻技术的成熟,“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豆也完全可能到来。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该做出何种应对?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未来还是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而且要大力发展,但是这一发展是建立在稳定安全的研究成果之上。只有依靠稳定安全的技术成果,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而当下,关于转基因技术,不是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何时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

判断“转基因”的几个标准

季节。最好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除了大棚作物外,其他的反季节作物都有转基因的嫌疑。

色彩。与传统色彩差异明显的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彩色辣椒。

个头。区别于常规大小的作物。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的像大拇指头般大的圣女果,相对比非转基因西红柿更小更甜。非转基因大豆是椭圆形的,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大小不一,而转基因大豆则是圆形的,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的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

味道。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

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通常属于非转基因类别,凡是害虫害怕,偶遇害虫,甚至是没有害虫的作物,通常属于转基因。

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