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物理课堂,解答生活疑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物理课堂,解答生活疑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生活疑问导入物理教学知识,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本文从“摩擦力”的教学章节入手详细地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希望给教师工作者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摩擦力

一、从生活疑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性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关于摩擦力的现象,发散学生的思维,独立自主性的总结出摩擦力的特点。

师:同学们,公路上奔驰的汽车车带有光滑平整的嘛?你们宿舍挂衣服的挂钩为什么不会轻易掉下来?还有走在下过雪的路为什么容易摔倒?

生1:汽车车带粗糙是为了防止打滑。

生2:胶水将挂钩和墙面紧紧粘在了一起,所以不容易掉。

生3:下过雪的路面太光滑了。

师:这和我们今天所讲的“摩擦力”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做一个课堂实验,再来体会一下“摩擦力”吧。

活动1:准备一个有盖子的瓶子,找到班级内力气比较大的一个学生。首先,让这个学生拧开干燥的盖子;然后,将盖子涂抹上一层生物油并盖上,继续让这个学生拧开盖子。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讲述自己两次“拧盖子”的感受。

活动2: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找到两个薄厚大体一致、大小一致的两本书,将这两本书插到一起,然后拿起其中的一本书,观察另一本是否会掉出来?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抛出现实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多维度、发散性思考。为了让学生有直接地感官体验,紧接着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动手学物理。

二、结合课堂活动,引入摩擦力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以上活动,需要将摩擦力是否存在、存在的条件、判断其方向、计算其大小等一系列知识讲解清楚。这些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接受。

师:同学们,课堂开始的问题和活动都是围绕“摩擦力”展开的。你们对摩擦力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生1:汽车车带不光滑,给了汽车一个阻力,让汽车轱辘向前转。

生2:挂钩与墙面之间增加了摩擦,更不容易掉下来。

生3:下雪天容易摔倒,是因为减小鞋底与路面的摩擦。

生4:在瓶子上抹油后,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也减小了,不容易拧开,需要使更多的劲儿。

生5:另一本书不会掉下是因为两本书之间的摩擦太大,书自身的重力小于摩擦力。

师:同学们,你们说出了关于摩擦力的关键点。首先,摩擦力存在的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而挂钩、路滑、抹油难以拧开这些现象都是描述摩擦因子。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摩擦力和摩擦因子,但对相对运动和相对运用趋势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两种运动状态做出讲解。

师: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分界可以理解为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那一个时刻。在发生相对运动前称为相对运动趋势,产生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产生相对运动后,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保持不变。

这个阶段,教师讲解的内容比较多,需要让学生从感官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结合现实生活对摩擦力概念进行深入地理解。根据教学经验,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要在课堂上重复2遍,才可以将抽象地理论解释清楚。

三、经典例题讲解,加强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

经典例题是高中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判断灵活多变题目的标准。随着教学的深入,摩擦力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向。因此,课堂还需要增加例题讲解部分,加强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

例题:在两个木板之间夹一个重50N的木块A,左右两边对木块的压力均为F=150N,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力因数为0.2。如果想从下面把木块拉出来需要多大的力?如果从是上面拉出木块,需要多大的力?

这样的题目并不十分困难,但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抽离出学习模型,使得摩擦力有关的题目变得更加简单、有趣。教师在课堂的例题讲解中,需要从解题思路、知识运用两个层面入手。这个例题应采用“受力分析――分析题目――运用知识――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解答

首先,进行受力分析。A物体受重力和左右两边的压力,在木板和木块的接触面可能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分析题目。如果从下面拉出木块,需要克服向上的摩擦力;如果从上面拉出,需要克服向下的摩擦力和重力。再然后,运用知识。根据F=μFN公式得出两种情况下需要的拉力。最后,进行计算,F上=G+μFN=110N;F下=μFN-G=10N。这个例题通过改变条件,改变了摩擦力的方向,让学生体会到摩擦力的特点,深入理解“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例题讲解并不能将所有的摩擦力知识包含起来,但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体会本节教学知识的要点。抽象的物理知识并不能苛求学生一次性全部理解,但必须让其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正确性,以便可以以此为标准对新问题进行判断。总之,从现实问题入手,讲解理论知识,深化知识运用的教学思维可以散发学生的思维,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甚至爱上物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