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传统文化浸润于小学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传统文化浸润于小学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而且更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根据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18-01

小学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语文基础上帮学生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因而,利用语文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借助汉语优美的语感和丰富的内涵,通过美文的教授,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使得学生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

1.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大方。小学写字教学不仅要讲笔顺、间架、章法,还要适当引入书法教学。可以在高年级增设书法课,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都可以教学生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口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

2.在诗词诵读中传承传统文化

诗词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2.1小学生感性认识很强,教师要做必要引导,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的心境。古代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性很强,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二十个字,但就流传的广泛程度来说,还没有一篇作品可以与之比肩,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足可见古代诗词中的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但这首诗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白话文来进行翻译,经过反复朗读的话,就会感觉比较苦涩乏味了,"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想家乡",虽然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变味了,意境没有了。对于古代诗词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读出作者的意境,读出作品的韵味,读出节奏感,读出文化来。

2.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诗人当时写作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可以联想到作者当时颇多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启发学生逐句地讲解,细细体味诗人当时的心境。

3.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突显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储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古文古典名著节选等等都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么多精品,其背后所掩藏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自不必说,其他一些经过精心选编录入教材的文章,也或多或少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了。

比如低年级的节气歌,短短二十八个字,在学生朗朗上口的同时,适当讲解其中含义,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先辈们在农事上所体现出的智慧,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意。《古井》、《塔石》等课文也处处透露出人们的勤劳、善良,由此,便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感受更多的传统文化美德。

4.开展形式灵活的语文活动,在无形中吸收文化营养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不仅停留在经典中,也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以及人们的言行举动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涵,就必须把课堂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现实生活,带领学生体味并领悟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与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有关系,关于屈原的故事、作品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办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吟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的去探究,去实践和体验,对文化传统的意义将是深远的。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不再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语文教学之路将越发诗意盎然、古意芬芳。让传统文化绽放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让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同行。

参考文献:

[1][]包一锋.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网校论文中心,2010(07).

[2]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1(16)

[3]翟巧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