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音乐教育高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享受音乐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音乐教育;高校;素质教育;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63-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之辅导员专项(1253xs3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毕武春(1981―),女,吉林德惠人,硕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

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等。高校实行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养成、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

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享受音乐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一)听觉的艺术

白居易在其经典之作《琵琶行》中对听觉艺术有着丰富而生动的描写,其中的名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至今广为传诵;《论语》中也记载“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些都说明音乐的美感是通过听觉体验产生的印象与意境,这样的印象与意境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有了感性的知觉。

(二)情感的艺术

听觉较之视觉能更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震撼人的心灵。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他在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中听到了“俄罗斯最底层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音乐是擅于抒感、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也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对社会现实情感的一种表达。它既是抒感体验的艺术形式,又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虽然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说法,但音乐归根结底是人类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反映,音乐教育也因此成为具有社会现实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增强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各方面素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健康的体魄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前提条件。如今高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较大,容易感到身心疲惫。欣赏音乐能使人的神经兴奋,能增添活力、舒缓压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演奏音乐更需要眼、耳、口、四肢乃至全身的共同配合,与体育锻炼一样具有增强体魄的作用。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心情愉悦、身心和谐,能让学生更高效地投入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健康成长。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常用“琴、棋、书、画”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气与修养。这其中位于第一位“琴”指的就是音乐素养。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音乐教育能产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力量。荀子曰:“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孔子也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智力、技能、身心全面发展并逐步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丰富、想象力强、活泼好动、内心活动较为复杂,是自身素质平衡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时通过音乐教育适时引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是非常有优势的,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其实从上幼儿园、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受到了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庄严肃穆的国歌传达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使命感,雄壮热情的《热爱祖国》赞美着爱国爱民、勤劳勇敢的美德,优美抒情的《世上只有妈妈好》饱含着对母爱的深情歌颂……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生动而浓厚的情感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劳善良、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等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这种感之于心、导之于行的作用值得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或者校歌、班歌都是很好的音乐教育形式,这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爱国爱党、爱校爱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形成更强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音乐教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并不是单纯地教授音乐的欣赏与演奏等,还包括与音乐相关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如音乐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人文背景所涉及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与音乐作品背景相关的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情感的熏陶与愉悦中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四)音乐教育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而不被淘汰的重要元素,创新的前提是灵感的迸发,而音乐是最好的创新方式[3]。音乐首先是由音乐家创造的,而欣赏音乐则是一种二度创造,是对创造性作品的重新体验与感悟,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并促进创造力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在提高科学素养与文化素养之外,还具有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作用。

教育工作者将这种作用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以欣赏音乐、即兴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准确的节奏感,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意向的理解、感知与再创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民族音乐文化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中华儿女,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在高校中开展音乐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使学生懂音乐、懂文化,在陶冶情操之余,接受民族文化教育,这样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总之,音乐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无论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还是培养审美情趣、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在高校素质教育中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撼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赵宋光.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张彦龙.音乐与工作效率[J].职业与健康,1994(1).

[3]杜贞瑶.浅析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J].考试周刊,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