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论述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四个角度:渲染艺术氛围,放飞想象力;借助教学课件,提升课堂效率;提供网络支持,丰富背景资料;播放教学影片,实现开放认知,阐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教育价值,以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高职学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70-02[ZW(N]
[作者简介]齐慧爽(1981―),女,河南濮阳人,硕士,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
“高职语文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人们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难以科学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课堂认知,无法承担起高职学生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任。因此,以培养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旨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悄然进入高职课堂,掀开了高职语文教学新的一页。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新奇课堂。它通过多媒体的声、光、电多角度体验,可展现出网络教育的独特魅力,从而能极大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其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点。
其次,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能够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数量较多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教学电影等音像素材,能够实现学生课堂认知的人性化、科学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在促进语文教学最优化的同时实现学生的高效发展。
最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给予学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和震撼,从而使思想教育更到位、更高效。
因此,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大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电化教学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课程体系中,“高职语文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人文素质、就业竞争力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
(一)渲染艺术氛围,放飞想象力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艺术工具。例如,在讲授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先欣赏音乐,进入意境后再进行诗歌欣赏。将古筝音乐的想象美、艺术美与经典诗歌的意境美融合起来,无限释放学生的想象力,用悠扬、深邃的古筝音乐引导学生展开一段思想与情感的浪漫之旅,去体验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接受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和心灵净化,以此促进文学学习与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内容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组织开展朗诵比赛活动,而多媒体提供的音乐伴奏无疑会把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提升到一个更具情感性、表现力和艺术性的境界,从而增强学生对朗读的热爱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借助教学课件,提升课堂效率
高职语文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和抽象性,教师简单枯燥的说教活动难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而作为网络资源之一的教学课件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因此,“适量地运用具有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虽然《琵琶行》文字简单易懂,画面感较强,但文章篇幅较长,增加了现代人对文章叙事与画面感的认知难度,无法形成较为直观的整体印象。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展现《琵琶行》的画面感,有效降低课文的认知难度:在带着些许忧伤的轻音乐中,“枫叶荻花”图片飘然而至,展现出令人伤感的“秋瑟瑟”,在“主人下马客在船”后却遭遇“举酒欲饮无管弦”的窘境以及“惨将别、江浸月”,难道真的要“醉不成欢”吗?忽然,“琵琶声”破空而出,令人震撼。琴声之美让“主人忘归客不发”,痴迷中一心只想知道“弹者谁”,于是就“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怎还“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难睹红颜美女的芳容……教学课件通过幻灯片展示出《琵琶行》画面感较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语文学习的高效开展。
(三)提供网络支持,丰富背景资料
大学语文教学是开发文学作品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综合途径,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像矿产一样具有一定的埋藏深度,需要教师借助特殊的挖掘工具才能有效开发和利用。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比作挖掘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机”,那么,网络以其独有的教育资源就自然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动力系统,成为开发文学宝库的组合工具。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素以时代性、思想性、教育性而著称于世,《药》就是其代表之一。作品中对围观革命者夏瑜砍头却麻木不仁的群众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尤其是对“人血馒头”抱有无比渴望和笃信的华老栓为我们展现出封建农民落后无知的思想意识。而鲁迅刻意让革命者夏瑜在围观群众的冷漠麻木与愚昧无知中“为了大众的幸福”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革命英雄的凄凉遭遇反映出封建农民已经成为“像闰土一样的木头人”了,无知与愚昧的封建农民正是封建势力对生命进行摧残、对灵魂进行扭曲、对人性进行毁灭的活生生的证据。然而,受时代背景差异较大的影响,高职学生无法用现代人的思想去理解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以网络教育资源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协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封建社会农民受到的精神摧残、经济敲诈以及思想迫害的相关信息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用丰富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当年那个“黑漆漆的”和“人吃人”的社会,学生就不会再把《药》中的荒唐行为当作闹剧来欣赏了。
(四)播放教学影片,实现开放认知
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对高职学生最有诱惑力的教育资源当然就是教学影片了。高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重任,直接的说教活动无法完成这艰巨的历史使命,而网络中的教学影片能够凭借自身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课堂效果,帮助教师“不辱使命”。以曹禺的话剧《雷雨》为例,虽然它并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但如果让学生熟记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通过观看影片《雷雨》来熟悉故事情节,笔者相信学生只需看一遍就能够熟记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影片作为教学资源中的“另类”在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出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神奇作用,从而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开放认知、快乐成长。
总之,教师积极探究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教育价值,为高职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构建出高效化、人性化、科学化的认知环境,从而加速高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桦.关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商,2014(2):322.
[2]许爱甫.对高职语文进行改革创新的分析[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1):125.
[3]刘金花,眭新珍.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教学中的运用[J].开心:素质教育,2013(6):10.
[4]段梅青.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4):99.
[5]陈翠萍.让多媒体网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J].师道:教研,2011(12):83.
[6]符武香.让多媒体网络为语文教学“助跑”[J].新教育,200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