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有机化学基础理论教学效果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分子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知识点的循环渗透,加大知识点的运用,达到所有章节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 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以及与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多年来很多高校教师都致力于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1-5]。为了适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而其中的有机反应的基本规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则是让学生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来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方法、思维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提到有机化学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内容好多,好难学!这主要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单一地去记知识点,而不是去找到其中的规律。数学、物理有规律可循,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同样是这样。我们会从某类化合物的结构出发,推导出它所具有的性质,然后再讲解具体反应。另外有机化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多用,自然就熟记了,就不会觉得难,那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频繁运用知识点。
1.结构决定性质
在讲授某一类化合物的性质前,我们会从它的结构出发,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样同学对这一类化合物的总体性质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例如:我们再讲到醛酮这一章时,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负性开始,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必然导致碳氧双键的电子云偏向于氧,那么使得氧显电负性,而羰基碳显电正性。这样同学们就能理解羰基碳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接下来吸电子诱导效应可沿着碳链传递,那么就导致α碳上的氢具有弱酸性,容易被强碱夺去。一旦被强碱夺去,那么α碳上则带有负电荷,这个负电荷会与旁边的碳氧双键形成p-π共轭体系,形成了烯醇式负离子,就形成了烯醇氧负离子和α碳负离子两个共振式。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理解除了α碳具有亲核性之外,羰基氧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行反应。这样同学们就能记住对于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位点可以是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或者是α碳的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
接下来再讲亲核加成和α氢的反应,就容易多了。
2.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有机化学各类化合物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往往我们在学习一种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时经常用到其他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比如我们讲到醇,醇的制备就要用到了卤代烃的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烯烃的水合等等。以往这些知识都是老师总结好的,或者有的教材上直接给出的,但是同学们仅仅是学过、看过,没有真正去理解这些制备跟前面化合物或者后面要讲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就要同学们自己来总结,醇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在给同学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知道了这几类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再有讲到醇的亲核取代反应时,我们会将卤代的亲核取代反应与之进行对比,这样同学们会觉得:醇的反应跟卤代很像啊,那么卤代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掌握后,那么醇的反应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我们讲卤代烃会讲到有机金属试剂―格氏试剂的应用,这个问题会提到格氏试剂与醛酮的反应,那么我们就把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在这里做了讲述。当讲到醛酮部分内容时,再进行讲解并加入例题进行巩固,那么这部分内容就很容易掌握。
3.潜移默化讲授知识点
有些知识点我们可以进行单独讲解,但收效不好,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知识点融入到平时章节的教学当中,这个知识点就会反复被提及并使用,学生学起来就非常轻松。例如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放在了二羰基化合物这一章的后面来讲的。我们曾经按照教材上进行讲授,发现学生对着一块的内容很难掌握,于是我们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合在每一章里面,我们在讲到这一类化合物的合成时,会给出很多例子或者以课后题目为例进行巩固练习,我们就利用合成设计这章的方法―反合成分析进行讲解。刚开始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做?让他们自己做题目的时候也无从下手,但我们从第二章烯烃开始,就让同学们接触到这一方法,那么到了课程结束,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利用反合成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合成题目了。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多媒体与板书同时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手段,它极大地节约了板书时间,使得上课内容信息量大增,就可以将大量的例题运用其中,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多媒体演示速度快,往往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而板书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对于重要知识点,我们通常板书和多媒体同时应用。在板书地书写过程中也是同学们认真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这样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就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了。
2.分子模型的应用。
这一手段在讲述立体化学这一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利用分子模型可以很直观地看出a键、e键,以及a键、e键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在环上的取代基的顺反异构现象就迎刃而解;在手性碳的命名中,利用模型来解释如何确定手性碳的构型是R型还是S型[6];在写Fisher投影式时,如何解释竖直方向的两个基团是朝黑板面里面的,横向两个基团是指向黑板面外的,有了模型同学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的存在可以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使得课堂信息量大增,有些内容同学们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我们将多媒体课件上传至网络,同时开展了网络答疑交流。建立网络交流最初的目的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帮助同学,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网络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单单我们授课教师在帮助同学解答疑问,对于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会讨论交流,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能考虑到的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课后作业找出弱点,强化练习
大学教学很大程度依赖于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除了网络交流答疑外,课外作业有利于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会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教师会及时批改,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点同学们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针对性给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多数同学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都有一种畏难心理。如何帮助同学们克服这一心理,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我们在讲解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时,会将食品添加剂内容引入进来。将同学们平时经常吃的零食的包装袋给同学们看看它们的配料表,给他们讲解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比如苯甲酸钠是防腐剂、BHT是抗氧化剂等等。当然我们会告诉同学们在食品安全级别内添加这些添加剂对于人们对身体健康是无害的,只是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让吃食物的人有一种愉悦感。了解了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学习过程中就不是单单为了学分而学习了。
在讲到烯烃时,我们会给同学们讲吃大蒜后,很多人觉得嘴巴里的大蒜味道很难闻,为什么呢?因为大蒜素是一种含硫的烯烃,它是让我们嘴巴里留有气味的罪魁祸首!那么如何出去这个味道呢?这个问题可以留在后面讲醇醚的时候解答,留一个悬念;也可以直接讲有机硫化物的只是简单介绍,并告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点牛奶,就可以消除这个味道。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我们需要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之后采用的,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在讲授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类化合物可能具有哪些性质?例如在讲醇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同学们根据电负性差异,来分析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的大,那么就可能导致氧和碳共用的一对电子的电子云偏向于氧原子,这就导致碳原子略显电正性,那么它就可以和显电负性的基团发生反应。这样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化合物的性质,比我们直接讲授结论更有利于同学们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用提问式教学,化合物之间都是相关联的,在讲授过程中也是前后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使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来帮助同学们巩固前面讲过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达到了知识点的交叉关联,有利于学期末知识点的总体融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想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要有相应的练习跟上。课后的习题是为了课后同学们自己复习巩固来用的,那么如何知道同学们上课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呢?我们在课堂上,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内容,都配有一定量的课堂小练习,通过这个小练习,教师可以很好地知道班级里大概有多少同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有多少同学还没有掌握,那么就可以根据情况对相应的知识点在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将课后的相应部分的习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做,达到进一步巩固的目的。
在当前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我们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兴趣,使得看似很难的问题,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它、攻克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利用学过的基础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有其他资源有待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尤其是网络资源,我们现在正着手建设我们的有机化学教学网站,希望能通过网络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雅琴,邢志勇,白靖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13,5,43
[2]张红,何建玲.“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45
[3]吴玉芹,李立冬.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16
[4]刘春叶,苗延青,尤静.浅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西北医学教育,2011,9(3)569
[5]王洪恩.创新教育背景下议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3)224
[6]迟兴宝.有机化学教学中若干个误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81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化学系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