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兴趣;情境;实验;思考;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117―01

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笔者从近年来接触到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不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缺乏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探讨与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普遍对这门学科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总结了自己的几点教学经验,在此与同仁们分享。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由问题产生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状态。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动物的食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电脑课件显示出动物园里又来了一批小动物,如小兔子、大灰狼等,可是饲养员却发愁了,因为他不知道该给这些动物吃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样的情境一出现,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的主题,归纳出动物食谱的特点: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进而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另外,一些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等,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

二、操作实验,让学生探究,保持学习兴趣

科学课学习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这时候教师应开篇明宗,指明本节课研究的方向、方法,根据所给的材料组织探索,揭示相关事物的性质与规律。在这里,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获取自主探索的空间,使他们体验实践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支配材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其思维的广度。比如,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在讲完了大气是有压力的,且来自四面八方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并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效果往往显著。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可以把科学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训练和良好科学态度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起到长久保持学生兴趣的作用。

三、各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深化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独特性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科学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是不会主动去关注和了解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而要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探究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大气污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走出课堂,分别收集不同污染区域的资料,以及大气污染前后的一系列变化,让他们身临其境去观察、感受,寻根求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深刻理解人类要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够收到单一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验证总结,让学生应用,延伸学生兴趣

总结新课,应用新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形成较多层次的认识的重要过程,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总结出各种现象的本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使学到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应用。比如,在教学《磁铁性质》一课时,教师总结出了“同极相互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引导学生做实验加以验证,从而使学生对结论确信不疑。课后,教师让学生用两块磁铁进行小制作比赛。几天后,学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制作了很多作品,使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延伸。

总之,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循科学课的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