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生态制剂思联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生态制剂思联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思联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 轮状病毒肠炎患者144例,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72例。对照组应用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经天枢穴注射0.25%普鲁卡因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4%优于对照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思联康;穴位注射;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导致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因素, 目前并无较显著治疗方法, 通常需调整饮食, 应用微生态制剂, 实施支持治疗, 对消化道黏膜形成保护性的药剂,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本文选取144例轮状病毒肠患者, 分析微生态制剂思联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轮状病毒肠炎患者144例,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7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患者均发病2~3 d, 并未接受正规治疗, 通过大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表明轮状病毒呈现阳性且并未出现细菌性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频繁, 呈现稀水样, 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症状, 中间存在不消化物或奶瓣, 未存在黏液血便和脓血便。研究组中男44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2.12±0.35)岁, 平均病程(5.1±0.7)d, 发热者52例, 呕吐者48例;对照组中男40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2.15±0.26)岁, 平均病程(5.2±0.8)d, 其中发热者56例, 呕吐者4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调节、常规护理、常规补液、并发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单纯应用微生态制剂思联康,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至正常状态, 全身症状完全消除。有效:经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得到改善, 全身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无效:经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为出现好转或有加重[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经治疗,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 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病理特点明显, 轮状病毒颗粒侵至小肠上部上皮细胞内, 导致小肠绒毛发生缩短现象, 而上皮细胞线粒体出现肿胀症状, 内质网膨胀及黏膜原固有层单核细胞发生浸润。因为绒毛细胞遭受毁坏无法保持修复能力, 使得水电解质无法正常吸收, 从而引发腹泻。发生病变的黏膜内双糖酶活性具有显著降低现象, 肠腔中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均出现一定障碍性, 例如蔗糖无法完全被水解从而遭到肠道细菌分解, 从而分解成有机酸, 提高肠内渗透压, 导致水进至肠腔迫使腹泻更为严重, 此现象与中医理论保持一致性[2]。中医认为此疾病病机为感受外邪, 脾失健运, 水注肠间。穴位注射为中医中较为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 药物对穴位产生物理刺激及化学刺激, 经穴位刺激使得机体完成良好调整。中医学认为, 急性泄泻通常是因饮食生冷, 食物不洁, 或兼因寒湿暑热等邪容肠胃, 使得邪滞交阻, 导致气机不和, 胃肠无法正常运化及传导, 导致清浊不分, 在治疗过程患者需疏调肠胃气机。

轮状病毒在儿童腹泻中属于一种主要病原体, 特别在婴幼儿重型腹泻中属于首要病原, 目前并无较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经研究发现,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之症, 在治疗时需运脾渗湿,健脾化湿, 清热燥湿。天枢穴属于大肠募, 而募穴则为脏腑气所汇聚之地, 经普鲁卡因与穴位针刺效果, 能够疏调肠胃气机, 合理调整患者肠之运化及传导能力, 以便扶正祛邪, 促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

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 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魏健.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32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27(16):1293.

[2] 郑通喜.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9):4627.

[3] 张健. 43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9):640.

[收稿日期: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