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每种文化背后都有其思想和精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社会,青年价值观呈现出务实、多元的特点。其中,一部分青年开始表现出与社会主流大相径庭的思想与行为,即所谓的“非主流”现象。本文针对当今社会所流行的现象,对非主流文化进行社会心理层面的分析,以得到如何正确对待此种社会现象的结论。

关键词: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心理因素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频繁,各种非主流文化现象已成为都市的一道显在文化景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外来的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中国节日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也逐渐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掩盖,个别形式的亚文化滋生在非主流文化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而正是这种思想却在青年群体中大受追捧。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含义

主流文化,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比如,我们所说的传统道德观,民族意识等。

非主流文化与此相反,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它属于非大众的文化,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要张扬个性,并适合现在年轻人口味的另类文化[1]。非主流文化应该保持它的活力和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也是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向,也算是人类前进的活力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种非主流文化逐渐的渗透入中国的各个阶层,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非主流文化在传入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的非主流最初表现为主流一词的否定式,后因外来文化的传入,逐渐有了深刻的含义。

二、非主流文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层面研究

要探讨一种事物的心理层面的形成原因,必然先要找到形成其的外部层面的条件,比如社会、地域、教育及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非主流文化也一样,要探讨其心理层面因素,必先从外部原因入手。非主流文化样式的形成和传播与现时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与当时各个层面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

(1)外部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的变化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评估、调整和个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在社会变革中享受,张扬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的同时,也充分感受着它的压力、无奈、冷峻甚至残酷。各个层面的社会心态需要一种能轻松宣泄、抚慰的文化氛围来调节减压,因而这种文化应运而生,这种文化由于自身的定位和利益原则,不可避免的衍生出于主流社会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文化。

(2)学生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

适应社会变化

在这里我们定义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为13到20岁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作为社会各阶层中最敏感,最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较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热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理解、接纳甚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但必须注意的是正是由于以上所述社会处于转型、变迁,经济体制的变革和转换期,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组,思想文化领域的宽松和活跃,心理的多变和剧烈冲突,大众文化的大量生产,使新的社会现象、矛盾、价值观层出不穷,又使这个群体当中的一部分难以适应,以至于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反叛、无序、道德失落与思想混乱,于是就出现了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吸收趋弱,逐渐易于接纳非主流的表现。

满足情感

在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体中,作为心理的情感需求,他们与非主流这个群体的其他群体一样,也需要情感的寄托、表达和宣泄。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校园特定环境、校纪规章的的制约,使得沉积于他们内心的某些情感、情绪无处表达。于是,作为情感需求主体的学生便在传媒、网络等中找到与自身心态、情绪、情感相适应的某些场景、情节、文字、旋律,比如说火星文、奇异装扮,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追逐时尚,从众心理

社会上某一时尚流行,新奇原则是使非主流蔚然成风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以其新异入时,不同寻常等特点而引起社会成员的注意、向往和追求。青年学生因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和急切的追求,他们在接纳时尚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重组创造时尚元素。在这方面他们有着极其严重的模仿同龄群体的倾向。

一方面,学生作为发育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易于模仿社会上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社会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从而获得社会肯定与接纳,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试图获得社会认同的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他们竞相创新和追求时尚。

另一方面,青年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变化,产生了希望社会承认他们自我价值,接纳他们成为社会新成员的强烈愿望。这种心理驱使他们极力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及对时尚追逐的独特、新颖的奇异行为来引起社会其他成员的注意,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和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社会身份。

三、非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从正面来说,两种文化既是相对的,也是共存的,不存在单一文化独立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也不会永远对抗,正如优胜劣汰理论,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强的一种会压制弱的一种而暂时呈现一种主流状态,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如英国学者克拉克说:“大部分青年人并不以文献研究中所描述的精英形式参与亚文化,但相当多的年轻人确实吸收了一些非主流文化风格的特定因素并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意义和自己对非主流文化的使用方法。”这恰恰解释了现在应用在装饰,建造,服装等设计行业所表现出来的非主流风格很受欢迎的原因。我们不失偏颇的说许多这种风格的设计还是很精彩的,这也表明,主流文化在吸收非主流的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发展与壮大。

但是从负面影响来说,这种非主流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还是作用于学生这个群体。。现如今,铺天盖地的消费信息,层出不穷的消费场所,充满诱惑的销售宣传,花样翻新的时尚都诱导甚至支配着大学生的心理。这些非主流文化主要是会使他们产生享乐意识。这是一种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放纵感官快乐之中的非理性主义行为,是一种对一切都无所谓、不追求、不思索、消极涣散、自我消解的生存方式

据此来看,非主流文化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多加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事物,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去接纳这种文化,同时去正确引导学生群体去适应这种变化。

参考文献:

[1]从文化角度看非主流.[EB/OL].天涯网,2008-1.

[2]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3]陈丽丽.浅谈“非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多重影响及对策思考[J].今日南国,2010,10.

作者简介:

纪逍,1986年1月出生,女,汉族,籍贯陕西省勉县,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院2009级研究生,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部实习,主要研究职业培训方向。